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9637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9

1.综合题(共4题)

1.
磺胺()是应用广泛的原料及医药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1)在合成过程中,如果将和H2NCONH2以2∶1(物质的量之比,下同)反应则得到有机物A,但如果以1∶1反应则可以得到有机物B。
①写出A的结构简式_______。
②B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要求的B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种。
a.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与银氨溶液反应有银镜生成
c.分子中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2)反应Ⅲ的反应类型是___。
(3)写出反应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己二胺[H2N(CH2)6NH2]和CH2=CH2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自选,以流程图形式表示合成的过程。_______________
例:由乙醇合成聚乙烯的反应流程图可表示为:
CH3CH2OHCH2=CH2CH2—CH2。
2.
绿矾(FeSO4·7H2O)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下面是以商品级纯度铁屑(含少量锡等杂质)生产绿矾的一种方法:

已知:在H2S饱和溶液中,SnS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为1.6;FeS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3.0,沉淀完全时的pH为5.5。
(1)检验得到的绿矾晶体中是否含有Fe3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
(2)操作Ⅱ在溶液中用硫酸酸化至pH=2的目的是_________;通入硫化氢至饱和的目的是:①除去操作Ⅰ所得溶液中含有的Sn2等杂质离子;②_________。
(3)操作Ⅳ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冷却结晶、_________。
(4)操作Ⅳ得到的绿矾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其目的是:①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②__________。
(5)测定绿矾产品中Fe2含量的方法是:a.称取2.850 g绿矾产品,溶解,在250 mL容量瓶中定容;b.量取25.00 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c.用硫酸酸化的0.010 00 mol/L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00 mL(滴定时KMnO4溶液只与Fe2发生反应)。
①计算上述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保留4位有效数字)。
②若用上述方法测定的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偏低(测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忽略),其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
3.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实验室以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制备ClO2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NCl3是黄色黏稠状液体或斜方形晶体,极易爆炸,有类似于氯气的刺激性气味,自然爆炸点为95 ℃,在热水中易分解,在空气中易挥发,不稳定;②气体B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为保证实验的安全,在电解时需注意的问题是:①控制好生成NCl3的浓度;②_________。
(2)NCl3与NaClO2(亚氯酸钠)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6混合,在溶液中恰好反应生成Cl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ClO2很不稳定,需随用随制,产物用水吸收得到ClO2溶液。为测定所得溶液中ClO2的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
步骤1:准确量取ClO2溶液10 mL,稀释成100 mL试样;
步骤2:量取V1 mL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调节试样的pH≤2.0,加入足量的KI晶体,摇匀,在暗处静置30 min。
步骤3: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c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 mL(已知:I2+2S2O===2I+S4O)。
①若步骤2中未将锥形瓶“在暗处静置30 min”,立即进行步骤3,则测定的结果可能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②根据上述步骤可计算出原ClO2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g/L(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4.
由正丁醇(用n­C4H9OH表示)制备正溴丁烷(沸点:101.6 ℃)的反应如下所示:
n­C4H9OH+NaBr+H2SO4―→n­C4H9Br+NaHSO4+H2O
副反应:n­C4H9OHCH3CH2CH=CH2↑+H2O
2n­C4H9OH (n­C4H9)2O+H2O
3H2SO4(浓)+2NaBr(固)===2NaHSO4+Br2↑+SO2↑+2H2O
已知反应物及其用量:固体NaBr 0.24 mol,n­C4H9OH 0.20 mol,浓H2SO4 29 mL,H2O 20 mL。
制备过程经历如下五个步骤,试回答下列问题:
Ⅰ.投料:在圆底烧瓶中加入20 mL水,再慢慢加入29 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冷却至室温后,再依次加入0.20 mol正丁醇(约18 mL)和0.24 mol溴化钠,充分振荡后加入几粒沸石。
(1)冷却至室温后再加正丁醇和溴化钠的目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减少HBr的挥发
B.防止正丁醇的挥发
C.防止溴化钠被氧化
D.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炭化结焦
(2)本反应中硫酸与溴化钠作用生成氢溴酸,氢溴酸与正丁醇作用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正溴丁烷。硫酸的用量和浓度过大都对本制备不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Ⅱ.加热回流:反应装置选择②而不选择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在反应装置中冷凝水应该从_____(填“A”或“B”)端进水。
Ⅲ.分离粗产物:反应结束待反应液冷却后,用直形冷凝管换下球形冷凝管,将其变为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得到的粗产物中除主产品外,还含下列选项中的____(填序号)。
①n­C4H9OH ②SO2 ③(n­C4H9)2O ④Br2 ⑤NaHSO4
⑥H2O ⑦H2SO4
Ⅳ.洗涤粗产物:将馏出液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洗涤后,分液得有机层。如果不能判断哪层是有机层,可以用______________方法来判断。对有机层进行洗涤除杂、除水后可得到粗产品。
Ⅴ.收集产物:将干燥好的产物移至小蒸馏瓶中,加热蒸馏,收集99~103 ℃的馏分。要证明最终产物是n­C4H9Br,方法是_________。

2.单选题(共5题)

5.
某有机物M 7.4 g与足量氧气反应后,将所得气体依次通过盛有浓H2SO4和碱石灰的装置,两装置分别增重9 g和17.6 g;同温同压下,M蒸气的密度是H2的37倍,则能够与钠反应放出H2的M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不考虑立体异构)(   )
A. 8种 B. 6种 C. 4种 D. 2种
6.
通过实验、观察、类比、推理等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反应的推断或解释正确的是
 
操作
可能的实验现象
解释
A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
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
有白色沉淀生成
SO2与Ba(NO3)2反应生成BaSO3
C
同温同压下用pH试纸测定相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溶液的酸碱性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硫酸钠溶液显中性
碳酸钠溶液发生了水解
D
向淀粉KI溶液中通入Cl2
溶液变蓝
Cl2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A.AB.BC.CD.D
7.
将11.2 g的Mg­Cu混合物完全溶解于足量的硝酸中,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X(假定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21.4 g沉淀。气体X的成分可能是
A.0.3 mol NO2和0.3 mol NO
B.0.6 mol NO
C.0.2 mol NO2和0.1 mol N2O4
D.0.1 mol NO、0.2 mol NO2和0.05 mol N2O4
8.
下列实验所用装置正确的是
A.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铝B.用乙图装置制备氢氧化亚铁
C.用丙图装置制取乙炔D.用丁图装置制取乙烯
9.
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能源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以达到保鲜要求
B.“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C.氮的固定只有在高温、高压、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D.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