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小明取某地石灰石样品12 g进行测定实验,现将100 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如下表所示
试求:
(1)m的值为________;
(2)反应完全后最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小数至0.1%)

试求:
(1)m的值为________;
(2)反应完全后最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小数至0.1%)
2.推断题- (共1题)
2.
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一种单质,B为红棕色固体,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与B属于同类物质,其相互反应情况如下图所示(短线“一”相连的物质间能反应,箭头“→”表示能生成)。

(1)A的化学式为______;A与C的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F的化学式为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或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B与C反应:______________ ;D转化为E:_________。
(3)写出F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的化学式为______;A与C的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F的化学式为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或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B与C反应:______________ ;D转化为E:_________。
(3)写出F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1)“对比”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探究手段,通过“对比”可以判断是否发生反应,反应的速率、反应的条件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实验一中液面“更高”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二的现象从而得出活动性Mg_______Fe。
(2)实验三所示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研究:

①滴加稀盐酸前,烧杯中溶液呈______色。随着稀盐酸不断滴入溶液呈无色,为探究反应后稀盐酸是否过量,可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填选项,多选)
②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4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中和反应是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④图5是NaOH和稀HCl反应的示意图,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从该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微粒数目减少的有_____________。

①写出实验一中液面“更高”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二的现象从而得出活动性Mg_______Fe。
(2)实验三所示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研究:

①滴加稀盐酸前,烧杯中溶液呈______色。随着稀盐酸不断滴入溶液呈无色,为探究反应后稀盐酸是否过量,可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填选项,多选)
A.Ca(OH)2 | B.锌粒 | C.鸡蛋壳 | D.紫色石蕊溶液 E.铜丝 |
③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4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中和反应是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④图5是NaOH和稀HCl反应的示意图,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从该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微粒数目减少的有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共10题)
4.
某实验小组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点溶液为酸性
B. b点恰好完全反应
C. c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
D. 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

A. a点溶液为酸性
B. b点恰好完全反应
C. c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
D. 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
5.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B.某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则一定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
C.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说明CO2呈酸性 |
D.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则KOH溶液也能与CO2反应 |
6.
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出现白雾 |
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
C.实验室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
D.把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大量气泡 |
7.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石灰水和NaOH 溶液 | 加入适量的稀HCl |
B | 鉴别铁粉、CuO 粉末 | 加入足量的稀H2SO4 |
C | 除去 CO2中少量的CO | 通入NaOH 溶液 |
D | 除去铁制品上少量的铁锈 | 将铁制品长时间泡在足量的稀H2SO4中 |
A.A | B.B | C.C | D.D |
8.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泥土加入水中,振荡后可以形成溶液 |
B.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
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
D.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晶体 |
10.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
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
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
11.
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来H+,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于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
A. Mg B. Fe2O3 C. CO2 D. NaOH
A. Mg B. Fe2O3 C. CO2 D. NaOH
12.
小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时,归纳成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A.紫色 | B.蓝色 | C.红色 | D.无色 |
5.选择题- (共2题)
14.阅读材料,善于思考的小军在解方程组 时,采用了一种“整体代换”的解法:
解:将方程②变形:4x+10y+y=5
即2(2x+5y)+y=5③
把方程①代入③得:2×3+y=5
∴y=﹣1
把y=﹣1代入①得x=4
∴方程组的解为
请你解决以下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