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1.
“电动莆田,绿色出行”出新招,燃油汽车将逐步被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替代。回答下列问题:
(1)戊烷(C5H12)是汽油的成分之一,它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Li2MnO4是生产车用锂电池的原料之一。已知Li显+1价,则Mn的化合价为______。
(3)当汽车发生猛烈碰撞时,安全气囊内发生反应:2NaN3=2Na+3N2↑,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
(4)从化学视角看,大力发展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优点为____________(写一点)。
(1)戊烷(C5H12)是汽油的成分之一,它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Li2MnO4是生产车用锂电池的原料之一。已知Li显+1价,则Mn的化合价为______。
(3)当汽车发生猛烈碰撞时,安全气囊内发生反应:2NaN3=2Na+3N2↑,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
(4)从化学视角看,大力发展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优点为____________(写一点)。
2.
化学发展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
(1)下图是某同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___
③若保持装置不变,改变药品即可验证。他用的一组药品是_____________。
(2)水分解的微观过程,可用以下三幅模型图表示。

①模型图排列顺序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②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填具体微粒名称)。
(1)下图是某同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___
③若保持装置不变,改变药品即可验证。他用的一组药品是_____________。
(2)水分解的微观过程,可用以下三幅模型图表示。

①模型图排列顺序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②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填具体微粒名称)。
3.
下图为“登阶梯游戏”的示意图。一定条件下,甲、乙两组同学从同一起点出发,甲组相邻阶梯上的物质之间能反应,可向上攀登;乙组下一个阶梯上的物质能一步转化为上一个阶梯上的物质,可向上攀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O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
(2)能替代阶梯4上锌的金属是_______(填标号)。
(3)阶梯上2与3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阶梯上6~9的物质分别是Na2SO4、CO2、Na2CO3和NaOH中的一种。
①阶梯上6~9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阶梯7攀登到阶梯8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1)写出CO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
(2)能替代阶梯4上锌的金属是_______(填标号)。
A.汞 | B.铝 | C.镁 | D.银 |
(4)阶梯上6~9的物质分别是Na2SO4、CO2、Na2CO3和NaOH中的一种。
①阶梯上6~9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阶梯7攀登到阶梯8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4.
小明取14.7g氯酸钾和适量的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后加热制取氧气,实验过程共收集到4.8g氧气。已知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 + 3O2↑,通过计算判断氯酸钾是否完全分解?

3.单选题- (共10题)
8.
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证装置不漏气 |
B.用放大镜聚焦日光使红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
C.一段时间后火焰熄灭的原因一定是集气瓶内没有氧气 |
D.该实验可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
10.
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
B.t2℃时,向15 g 甲中加入50 g 水,形成饱和溶液 |
C.t2℃时,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
D.乙物质常用冷却结晶法从溶液中获得晶体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
12.
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指“M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M气体”主要是指( )
A.甲烷 | B.一氧化碳 | C.氧气 | D.氢气 |
4.填空题- (共1题)
15.
五月是龙眼花盛开的季节。
(1)用分子观点解释,闻到龙眼花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龙眼树结果时常施用磷酸二氢钾,它属于____________ (填标号)。
(3)龙眼果肉可加工成铝合金易拉罐食品。铝合金属于______________(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4)龙眼果肉中富含果糖(C6H12O6)。果糖中碳与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1)用分子观点解释,闻到龙眼花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龙眼树结果时常施用磷酸二氢钾,它属于____________ (填标号)。
A.氮肥 | B.磷肥 | C.钾肥 | D.复合肥料 |
(4)龙眼果肉中富含果糖(C6H12O6)。果糖中碳与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5.实验题- (共1题)
16.
(1)已知碳酸氢钠(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某同学选用下图装置,用加热碳酸氢钠固体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

①仪器名称:a是_______,b是_______。
②加热碳酸氢钠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可选用_____(填标号)作为气体发生装置。
③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已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
(2)暖贴已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某品牌暖贴的标签如下图所示,其发热原因是铁锈蚀过程放出热量。
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
②检验配料中含有铁粉。
用磁铁吸引黑色粉末,发现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取少量附着在磁铁上的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观察到_____________,确认配料中含有铁粉。
③探究暖贴中活性炭、氯化钠、水等物质的作用,实验数据如下:

a.活性炭粉末不用木炭粉末替代,原因是活性炭的________比木炭的强。
b.分析实验组____与对照组数据,证明氯化钠能加快的锈蚀速率。
c.请你把实验组4数据补充完整。________
d.设置实验组1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①仪器名称:a是_______,b是_______。
②加热碳酸氢钠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可选用_____(填标号)作为气体发生装置。
③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已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
(2)暖贴已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某品牌暖贴的标签如下图所示,其发热原因是铁锈蚀过程放出热量。

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
②检验配料中含有铁粉。
用磁铁吸引黑色粉末,发现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取少量附着在磁铁上的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观察到_____________,确认配料中含有铁粉。
③探究暖贴中活性炭、氯化钠、水等物质的作用,实验数据如下:

a.活性炭粉末不用木炭粉末替代,原因是活性炭的________比木炭的强。
b.分析实验组____与对照组数据,证明氯化钠能加快的锈蚀速率。
c.请你把实验组4数据补充完整。________
d.设置实验组1的目的是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