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5题)
1.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小琼买了纯棉毛巾、真丝围巾、羊毛衫、塑料拖鞋等物品,这些物品中属于合成材料制品的是_____________;小琼还买了一瓶矿泉水,标签上注明的主要矿物成分及含量(单位mg/L):Ca﹣20、K﹣3、Zn﹣0.06、F﹣0.02等,这里的Ca、K、Zn、F是指_____;
(2)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__________反应;
(3)净水的过程中,可利用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下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1)小琼买了纯棉毛巾、真丝围巾、羊毛衫、塑料拖鞋等物品,这些物品中属于合成材料制品的是_____________;小琼还买了一瓶矿泉水,标签上注明的主要矿物成分及含量(单位mg/L):Ca﹣20、K﹣3、Zn﹣0.06、F﹣0.02等,这里的Ca、K、Zn、F是指_____;
(2)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__________反应;
(3)净水的过程中,可利用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下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2.
下图中,①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
(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3)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_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C所表示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填“原子”或“离子”)。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
(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3)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_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C所表示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填“原子”或“离子”)。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化学性质相差很大。
(1)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不能用________(填序号);
(4)过多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写出一条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___________。
(1)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不能用________(填序号);
A.闻气味 | B.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 C.点燃 | D.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
4.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2)t2℃时,14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_____g;
(3)现有t2℃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饱和溶液中溶质均无剩余,将其均降温到t1℃时,他们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_____(填序号)。 ①A>C ②A<C ③A=C。

(1)由图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2)t2℃时,14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_____g;
(3)现有t2℃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饱和溶液中溶质均无剩余,将其均降温到t1℃时,他们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_____(填序号)。 ①A>C ②A<C ③A=C。
5.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1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_____;
(2)小明用利用温度计测出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如图2),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pH_____7(填(用“<”“=”或“>”);
(3)如果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_;
A BaCl2 B HCl C CuSO4 D NaCl
(4)在C点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现象为_____。

(1)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_____;
(2)小明用利用温度计测出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如图2),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pH_____7(填(用“<”“=”或“>”);
(3)如果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_;
A BaCl2 B HCl C CuSO4 D NaCl
(4)在C点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现象为_____。
2.计算题- (共2题)
6.
有人食用大樱桃时,不小心将樱桃嚼碎并吞咽下去导致中毒,专家认为是樱桃核中含有的氰苷类的有毒物质所致,紫草氰苷(C14H19NO8)属于氰苷类物质,请计算:
(1)紫草氰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
(2)紫草氰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1)紫草氰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
(2)紫草氰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7.
向100gBaC1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至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加Cu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硫酸钡不溶于水),请计算:
(1) 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________g;
(2) BaC1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滴加CuSO4溶液的质量/g | 10 | 20 | 30 | 40 |
生成硫酸钡的质量/g | 2.33 | 4.66 | 6.99 | 6.99 |
(1) 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________g;
(2) BaC1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推断题- (共1题)
8.
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可以改良酸性土壤。根据图中相互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A、D的化学式:A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A、D的化学式:A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9.
某化学兴趣小组将碳酸钠溶液加入到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Ca(OH) 2
猜想三:NaOH和____________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 2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反思与拓展】利用上述滤液获得氢氧化钠溶液,可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溶液。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Ca(OH) 2
猜想三:NaOH和____________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 2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实验Ⅰ:取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溶液 | ____________ | 猜想二不成立 |
实验Ⅱ: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_________ | 产生气泡 | 猜想_____成立 |
【反思与拓展】利用上述滤液获得氢氧化钠溶液,可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溶液。
5.单选题- (共17题)
11.
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的质量(g) | 7.4 | 4.2 | 5.0 | 3.8 |
反应后的质量(g) | 6.2 | x | 8.2 | 3.8 |
A.物质a是生成物 | B.x=2.2 | C.d一定是催化剂 |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
14.
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噻吩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X+6O2
4CO2+SO2+2H2O,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

A.C4H6S | B.C4H4S | C.C4H4S2 | D.C8H8S |
16.
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有关异黄酮说法正确的是
A.异黄酮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
B.异黄酮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
C.异黄酮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
D.异黄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g |
20.
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不正确的一组是
A.生活常识:用铁锅烹调食物——防止贫血 |
B.安全知识:预防煤气中毒——室内放一盆水 |
C.物质鉴别:区分涤纶和羊毛纤维——点燃并闻气味 |
D.物质分类:纯碱不是碱,是盐类 |
21.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B.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出现白雾 |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由黑色变红色 | D.把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有银析出 |
22.
将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无气泡,另取Y放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结果Y表面有Z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Y>Z | B.X>Z>Y | C.Z>Y>X | D.Y>Z>X |
25.
生活习惯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小明同学一家人的下列饮食习惯科学合理的
A.爸享受运动,大量出汗后常饮用含无机盐的饮料 | B.小明长期偏食“洋快餐” |
C.妈为了保持身材,只吃蔬菜和水果 | D.奶不忍浪费,即使食物霉变仍然食用 |
6.填空题- (共2题)
27.
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合成了单原子铂催化剂,率先提出“单原子催化”概念。单原子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造燃料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

(1)根据上图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使用单原子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C.生成物甲醇属于有机物 D.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由分子构成
(2)根据上图写出单原子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造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如果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尿素[CO(NH2)2] B.葡萄糖(C6H12O6) C.甲醛(CH2O)

(1)根据上图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使用单原子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C.生成物甲醇属于有机物 D.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由分子构成
(2)根据上图写出单原子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造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如果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尿素[CO(NH2)2] B.葡萄糖(C6H12O6) C.甲醛(CH2O)
28.
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
(1)常温下的液态金属是______________;(2)+3价的铝元素______________;
(3)4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4)硝酸钾_________________。
(1)常温下的液态金属是______________;(2)+3价的铝元素______________;
(3)4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4)硝酸钾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题- (共2题)
29.
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l)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__________;
(3)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l)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__________;
(3)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
B.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
D.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5道)
计算题:(2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7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