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测试题(二)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631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

1.流程题(共1题)

1.
黄铁矿一般不用于直接炼铁而用于制酸工业,如图是黄铁矿综合利用工艺流程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工艺中操作 I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黄铁矿在沸腾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断题(共1题)

2.
A~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这六种物质间存在右图所示的关系(“→”表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关系)。其中A、B两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得到厨房内常用的一种调味品;C 在农业上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且C和D反应可制得B;A和D反应的产物与A和小苏打反应得到的产物完全相同。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A、B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有三种情况,欲通过一次实验证明溶质是哪一种情况,需要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
(3)C与D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物质的类别是___________(填酸、碱、盐、氧化物);若F是有机物,写出一个F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计算题(共1题)

3.
在实验室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Ca(OH)2粉末状试剂,他们对该试剂进行了定量实验分析:称取试剂19.8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2g的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5g盐酸成分反应,测得部分数据与图象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25
25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g)
75
100
a
150
172.8
197.8
 
(1)a的数值为____________;
(2)b的数值为____________;
(3)计算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共14题)

4.
下列关于化学史方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汤姆森通过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
B.侯德榜是唯一研发出利用食盐制取纯碱的科学家
C.拉瓦锡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D.门捷列夫发现元素之间存在联系,排列出元素周期表,为化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5.
人类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衣:棉布制成衣服B.食:大豆制成豆浆
C.住:石块砌成房屋D.行:燃油驱动汽车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净化中,明矾与活性炭的作用不完全相同
B.汽油和洗洁精都可除油污,其原理完全相同
C.用KClO3及H2O2制O2时,加入MnO2作用相同
D.高炉炼铁所需高温和CO的生成都与焦炭有关
7.
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B.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8.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放浓盐酸试剂瓶盖出现大量白色烟雾
B.NH4NO3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
C.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点燃聚氯乙烯薄膜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9.
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构成: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只是二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
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0.
判断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思维方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某固体物质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该固体可能是活泼金属
B.给水通直流电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则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D.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1.
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括号中为方法或试剂),你认为可行的是()
A.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铜溶液、银丝)
B.鉴别固体: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水)
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点燃)
D.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加水溶解,过滤)
12.
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一水多用,及时关闭水龙头,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B.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物理净化方法可得到自来水
C.“蒸馏法”是人类向海水要淡水的一种方法,这祥得到的淡水为纯净物
D.用直流电电解水,发现负极与正极上得到的气体质量比约为1:8
13.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
B.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可能都有晶体析出
14.
下列关于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室温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氧化钙,并恢复至室温
B.图②表示把一片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的铝箔投入到过量的稀盐酸中
C.图③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大量的水
D.图④表示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C%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5.
取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稀酸和稀碱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花的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
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
玫瑰
粉红色
粉红色
绿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雏菊
无色
无色
黄色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研磨花瓣过程中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
B. 25℃时,遇到pH=10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粉红色
C. 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H2SO4和K2SO4溶液
D. 上述三种花汁都能用作酸碱指示剂
16.
下列推理或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蔗糖、葡萄糖等有甜味,则糖类物质都有甜味
B.化学变化中原子、离子都不会改变
C.可以用取样灼烧的方法区别蚕丝和棉纱线
D.某化肥中加熟石灰研磨,未闻到氨臭气味,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
17.
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振荡试管 C. 放回滴瓶    D. 检查气密性

5.选择题(共1题)

18.质数加1后就是偶数.

6.多选题(共1题)

19.
(题文)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家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如图).则关于该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方法中包含三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
B.物质①是NaOH溶液
C.操作①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
D.该方法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

7.填空题(共3题)

20.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制作粽子的原料有:糯米、大枣、瘦肉、加碘食盐等,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
(2)原料中使用的加碘食盐可以补充碘元素,其目的是预防___________(填“贫血”、“甲状腺肿大”或“佝偻病”);
(3)利用天然气燃烧放热来加热不锈钢锅将粽子煮熟,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装粽子的食品包装袋使用的塑料具有_________(填“热固性”或“热塑性”)。
21.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 H

 
 
2 He

 
 
 
 
 
3 Li

4 Be

 
5 B

6 C

7 N

8 O

9 F

10 Ne

11 Na

12 Mg

 
13 Al

14 Si

15 P

16 S

17 Cl

18 Ar

19 K

X Ca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表可发现:可知图中X=_____,你还获取了哪些信息或规律(只写一条)___________。
(3)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8号元素,则该物质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  C.可能是混合物
(4)仅由1、7、8、16号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任写一个)。
22.
学习生活中的化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小萌发现栀子花长出了花蕾,为了使栀子早开花、香味浓,他将少量剩牛奶冲稀后浇入土中,补充磷肥。下列物质同样可以作为磷肥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CO(NH2)2 B.Ca(H2PO4)2 C.KNO3
(2)防晒霜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钛(TiO2)等,主要靠反射或散射作用阻挡紫外线,属于物理防晒剂。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3)家用铁锅洗刷后未晾干,放置一段时间后出现红棕色锈斑,其主要原因是铁与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写出防止家中铁锅生锈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生日庆祝会上,小萍用嘴吹灭蜡烛,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8.实验题(共1题)

23.
通过一学年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a_________;
(2)小李同学选用装置A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用装置D收集氧气判断已集满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的氧气不纯,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若用双氧水(加少量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发生装置可选用上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编号)。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萍同学利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她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则氨气应该从_______(填字母编号)通入,但使用该装置收集氨气所存在的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