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9617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5/5

1.综合题(共2题)

1.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K是一种聚酯材料,合成路线如下:

己知:①AlCl3为生成A的有机反应的催化剂②F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但能与Na反应。
(1)生成A的有机反应类型为_________,生成A的有机反应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CH3COCl + AlCl3 → CH3CO+ + AlCl4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AlCl4+ H+→ AlCl3 + HCl
请写出第二步反应。
(2)B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反应条件①为_________,反应条件②为_____________
(3)由乙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 F的同分异构体很多,其中能同时满足这以下4个条件的链状化合物共有______种(包括顺反异构和对映异构):
①含有三种官能团;②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
③氧原子不与碳碳双键相连④与Na反应可放出氢气
(5)K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以乙炔和丙酮为原料,按照加成、加成、消去的反应类型顺序三步合成天然橡胶的单体。(无机试剂任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由S、Cl及Fe、Co、Ni 等过渡元素组成的新型材料有着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钴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P、S、C1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
(2)SCl2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该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
(3)Fe、Co、Ni等过渡元素易与CO形成配合物,化学式遵循18电子规则: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加上配体提供的电子数之和等于18,如Ni与CO形成配合物化学式为Ni(CO)4,则Fe与CO形成配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Ni(CO)4中σ键与π键个数比为______,已知:Ni(CO)4熔点-19.3℃,沸点43℃,则Ni(CO)4为_______晶体。
(4)已知NiO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①NiO的晶体结构可描述为: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氧原子可形成正八面体空隙和正四面体空隙,镍原子填充在氧原子形成的空隙中。则NiO晶体中镍原子填充在氧原子形成的___体空隙中。
②已知MgO与NiO的晶体结构相同,其中Mg2+和Ni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6pm和69pm。则熔点:MgO____NiO( 填“  >”、“<”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③一定温度下,NiO晶体可以自发地分散并形成“单分子层”,可以认为O2-作密置单层排列,Ni2+填充O2-形成的正三角形空隙中(如图),己知O2-的半径为am,每平方米面积上分散的NiO的质量为______g。(用a、NA表示)

2.单选题(共4题)

3.
双极膜(BP)是阴、阳复合膜,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阴、阳膜复合层间的H2O解离成H+和OH,作为H+和OH离子源。利用双极膜电渗析法电解食盐水可获得淡水、NaOH和HCl,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M、N为离子交换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阴极室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B.M为阳离子交换膜,N为阴离子交换膜
C.若去掉双极膜(BP),阳极室会有Cl2生成
D.电路中每转移1mol电子,两极共得到0.5mol气体
4.
有机化合物M、N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M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N的二氯代物有3种不同结构D.M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5.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6.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食品包装袋内放置铁粉与放置硅酸干凝胶的作用相同
B.以地沟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与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柴油化学成分相似
C.工业生产玻璃和高炉炼铁均需用到石灰石
D.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杀菌与医用酒精用于皮肤表面消毒杀菌原理相似

3.实验题(共2题)

7.
“结晶玫瑰”是具有强烈玫瑰香气的结晶型固体香料,在香料和日用化工产品中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其化学名称为“乙酸三氯甲基苯甲酯”,目前国内工业上主要使用以下路径来合成结晶玫瑰:
I.由苯甲醛和氯仿合成三氯甲基苯基甲醇。
Ⅱ.三氯甲基苯基甲醇与乙酸酐发生乙酰化反应制得“结晶政瑰”。

已知:
三氯甲基苯基甲醇
相对分子质量: 225.5。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溶于乙醇
乙酸酐
无色液体。与水反应生成乙酸,溶于乙醇
“结晶玫瑰”
相对分子质量: 267.5。白色晶体。熔点: 88℃。不溶于水,溶于乙醇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I.由苯甲醛和氯仿合成三氯甲基苯基甲醇。步骤一: 装置如图所示。依次将苯甲醛、氯仿加入三颈烧瓶中,仪器A 中加入KOH和助溶剂。滴加A中试剂并搅拌,开始反应并控制一定温度下进行。

步骤二: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依次用5%的盐酸、蒸馏水洗涤。
步骤三:将洗涤后的混合物蒸馏,除去其他有机杂质,加无水琉酸镁,过滤。滤液即为粗制三氯甲基萃基甲醇。
Ⅱ.三氯甲基苯基甲醇与乙酸酐发生乙酰化反应制得“结晶玫瑰”。
步骤四:向另一三颈瓶中加入制备的三氯甲基苯基甲醇、乙酸酐,并加入少量浓硫酸催化反应,加热控制反应温度在90℃~110℃之间。
步骤五: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冷却结晶获得“结晶玫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实验装置B中,冷凝水应从_____口进(填“a”或“b”)。
(2)步骤二中,用5%的盐酸洗涤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有机层应___________ (填序号)。
A.直接从上口倒出 B.先将水层从上口倒出,再将有机层从下口放出
C.直接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下口放出,再将有机层从下口放出
(3)步骤三中,加入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___________。若未加入无水硫酸镁,直接将蒸馏所得物质进行后续反应,会使“结晶玫瑰”的产率偏______(填“高”或“低”),其原因是________ (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已知Ⅱ的具体反应如图所示)

(4)步骤四中,加料时,应先加入三氯甲基苯基甲醇和乙酸酐,然后慢慢加入浓硫酸并搅拌,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加热反应时,为较好的控制温度,最适宜的加热方式为____ (填“水浴加热”或“油浴加热”)。
(5)22.55g三氟甲基苯基甲醇与足量乙酸酐充分反应得到结晶玫瑰21.40g,则产率是_____。
8.
资料表明:赤热铜能与NO2反应。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探究固体产物的成分,气体产物是N2还是NO。已知:酸性KMnO4溶液能氧化NO生成NO3ˉ;NO和FeSO4溶液反应:NO+FeSO4=[Fe(NO)]SO4(棕色);Cu2O+2H+=Cu+Cu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好药品,然后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
①关闭K1,打开K2 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③打开K1,关闭K2 ④点燃C处酒精灯
(3)实验过程中,D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能否根据D装置中的现象确认C中有无NO生成? 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4)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5)当铜粉完全反应后,实验小组对反应后的固体成分提出以下猜想:①只有CuO;②只有Cu2O;有同学认为可通过简单的定性实验即可判断猜想①是否成立,其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中E装置自始至终未显棕色,小组最后通过定量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C装置质量
F装置气体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
玻管质量
Cu质量
反应后(玻管+生成物)
mg
1.92g
(m+2.24)g
112mL
 
据此写出实验时实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