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合成神经抑制剂F的一种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芳香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A的结构简式为____;B的系统命名是___;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
(2)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①~④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
(3)D分子中最多有____个原子共平面。
(4)④的反应中,因反应温度控制不当,常常有副产物
生成,写出可能的副反应方程式____。
(5)包含C在内,C的同分异构体中芳香族化合物共有____种,其中满足下列条件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
①能使FeCl3溶液显色,②核磁共振氢谱上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2:2:1。
(6)已知-CHO与RNH2易发生反应,现以中间体X为原料,设计出制备
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自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程示例:

已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芳香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A的结构简式为____;B的系统命名是___;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
(2)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①~④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
(3)D分子中最多有____个原子共平面。
(4)④的反应中,因反应温度控制不当,常常有副产物

(5)包含C在内,C的同分异构体中芳香族化合物共有____种,其中满足下列条件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
①能使FeCl3溶液显色,②核磁共振氢谱上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2:2:1。
(6)已知-CHO与RNH2易发生反应,现以中间体X为原料,设计出制备

流程示例:

2.
含钴化合物在机械制造、磁性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Co3+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
(2)钴的配合物[Co(NH3)5Br](NO3)2
①第一电离能N_____O(填“大于”、“小于”或“不能确定”);两种配位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均为____;
②钴离子周围配位键数目(配位数)是 ___;N03-的空间构型为____;
③已知Br的含氧酸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BrO4>HBrO3>HBrO2>HBrO,其原因是____。
(3)某钴氧化物品体具有CoO2的层状结构如下图所示(小球表示Co,大球表示O)。下列用粗线面出的结构单元不能描述CoO2)的化学组成的是_____

(4)Co的另一种氧化物的晶胞如图,已知钴原子的半径为apm,氧原子的半径为b pm,它们在晶体中是紧密接触的,钴原子填在氧原子的 ___填“正八面体”、“正四面体”或“立方体”)空隙;钴原子与跟它次近邻的氧原子之间的距离为____;在该钴的氧化物品体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均用含a、b的计算表达式表示)。
(1)基态Co3+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
(2)钴的配合物[Co(NH3)5Br](NO3)2
①第一电离能N_____O(填“大于”、“小于”或“不能确定”);两种配位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均为____;
②钴离子周围配位键数目(配位数)是 ___;N03-的空间构型为____;
③已知Br的含氧酸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BrO4>HBrO3>HBrO2>HBrO,其原因是____。
(3)某钴氧化物品体具有CoO2的层状结构如下图所示(小球表示Co,大球表示O)。下列用粗线面出的结构单元不能描述CoO2)的化学组成的是_____

(4)Co的另一种氧化物的晶胞如图,已知钴原子的半径为apm,氧原子的半径为b pm,它们在晶体中是紧密接触的,钴原子填在氧原子的 ___填“正八面体”、“正四面体”或“立方体”)空隙;钴原子与跟它次近邻的氧原子之间的距离为____;在该钴的氧化物品体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均用含a、b的计算表达式表示)。

3.
1-溴丁烷可用作稀有元素萃取剂。实验室制取1-溴丁烷的原理如下:

【产品制备】
如图,在125 mL烧瓶中加入10 mL水,然后加入12 mL(0.22 mol)浓硫酸,摇匀冷却至室温,再加入7.5 mL(0. 08 mol)正丁醇,混合后加入10.3 g(0. 10 mol)溴化钠晶体,充分振荡,加入几粒沸石,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烧瓶并回流半小时。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用恰当的化学原理解释能发生反应①的原因是____。
(2)烧杯中所用试剂为水,其主要目的是吸收 ___(填化学式);
(3)制备过程中烧瓶中溶液逐渐出现浅黄色,为此,有人提出用浓H3PO4代替浓H2SO4,其理由是____。
【初步提纯】
已知:醇类可与浓硫酸作用生成
盐溶于浓硫酸中(
盐难溶于有机溶剂)。

步骤①:加热蒸馏出烧瓶中所有的溴丁烷粗品。
步骤②:将粗品用5mL浓硫酸洗涤。
步骤③:将步骤②中有机层依次分别用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各10 mL洗涤。
步骤④:将步骤③有机物移入蒸馏烧瓶中,加热蒸馏,得到产品6. 85 g。
(4)步骤①的目的是分离出产品中的无机物,判断溴丁烷是否完全蒸馏出来的方法是:用一支试管收集几滴馏出液,向其中加入少许水并摇动,如果____表明溴丁烷已经被 完全蒸馏出来。
(5)步骤②用5mL浓硫酸洗涤的目的是除去___;第一次水洗可以除去大部分硫酸,第二次水洗的目的是____。
(6)实验的产率为____(M(C4H9Br) ="137" g/mol);制备过程中,有利于提高产品产率的措施有适当延长回流时间及____(选填字母)。

【产品制备】
如图,在125 mL烧瓶中加入10 mL水,然后加入12 mL(0.22 mol)浓硫酸,摇匀冷却至室温,再加入7.5 mL(0. 08 mol)正丁醇,混合后加入10.3 g(0. 10 mol)溴化钠晶体,充分振荡,加入几粒沸石,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烧瓶并回流半小时。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用恰当的化学原理解释能发生反应①的原因是____。
(2)烧杯中所用试剂为水,其主要目的是吸收 ___(填化学式);
(3)制备过程中烧瓶中溶液逐渐出现浅黄色,为此,有人提出用浓H3PO4代替浓H2SO4,其理由是____。
【初步提纯】
已知:醇类可与浓硫酸作用生成



步骤①:加热蒸馏出烧瓶中所有的溴丁烷粗品。
步骤②:将粗品用5mL浓硫酸洗涤。
步骤③:将步骤②中有机层依次分别用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各10 mL洗涤。
步骤④:将步骤③有机物移入蒸馏烧瓶中,加热蒸馏,得到产品6. 85 g。
(4)步骤①的目的是分离出产品中的无机物,判断溴丁烷是否完全蒸馏出来的方法是:用一支试管收集几滴馏出液,向其中加入少许水并摇动,如果____表明溴丁烷已经被 完全蒸馏出来。
(5)步骤②用5mL浓硫酸洗涤的目的是除去___;第一次水洗可以除去大部分硫酸,第二次水洗的目的是____。
(6)实验的产率为____(M(C4H9Br) ="137" g/mol);制备过程中,有利于提高产品产率的措施有适当延长回流时间及____(选填字母)。
A.回流时适时搅拌溶液 | B.将块状NaBr研细使用 |
C.将正丁醇分次加入 | D.对正丁醇进行干燥处理 |
4.
我国盛产黄铜矿(主要含CuFeS2及少量Fe2O3、SiO2),以黄铜矿为原料生产碱式氯化铜的工业流程如下。

已知:I.a、b、c均为整数
II.
(1)CuFeS2中S的化合价为____。
(2)实验测得反应I中有SO42-生成,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H2O2优于HNO3的原因是____。
(3)在调节pH时,为稳定浸出液的pH,需要用NH3·H2O- NH4Cl为缓冲溶液。已知 25℃时,向0. 02 mol/L的氨水中缓慢加入等浓度的NH4 Cl溶液,该过程中
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最后所得溶液呈中性,则该体系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____。
(4)操作I和操作Ⅱ与生活中的下列操作____具有相似的化学原理。
(5)反应Ⅱ中NaCl浓度过大,碱式氯化铜产率较低,其原因是____。
(6)为测定制得的碱式氯化铜的组成,某实验小组进行下列实验:称取一定量的碱式氯化铜,用少量稀HNCl溶解后配成100. 00 mL溶液A;取25. 00 mL溶液A,加入足量AgNO。溶液,得到AgCl(M一143.5g/mol)固体1.435 g;另取25. 00 ml.溶液A,用浓度为0.40 mol/L的Na2H2Y标准溶液滴定Cu2+(Cu2++H2Y2-=CuY2-+2H+),终点时,消耗标液50. 00 mL。则该碱式氯化铜的化学式为____;反应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已知:I.a、b、c均为整数
II.

(1)CuFeS2中S的化合价为____。
(2)实验测得反应I中有SO42-生成,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H2O2优于HNO3的原因是____。
(3)在调节pH时,为稳定浸出液的pH,需要用NH3·H2O- NH4Cl为缓冲溶液。已知 25℃时,向0. 02 mol/L的氨水中缓慢加入等浓度的NH4 Cl溶液,该过程中

(4)操作I和操作Ⅱ与生活中的下列操作____具有相似的化学原理。
A.用淘米筛沥水 | B.泡茶 | C.海水晒盐 | D.用漏斗分装液体 E.煎药 |
(6)为测定制得的碱式氯化铜的组成,某实验小组进行下列实验:称取一定量的碱式氯化铜,用少量稀HNCl溶解后配成100. 00 mL溶液A;取25. 00 mL溶液A,加入足量AgNO。溶液,得到AgCl(M一143.5g/mol)固体1.435 g;另取25. 00 ml.溶液A,用浓度为0.40 mol/L的Na2H2Y标准溶液滴定Cu2+(Cu2++H2Y2-=CuY2-+2H+),终点时,消耗标液50. 00 mL。则该碱式氯化铜的化学式为____;反应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5题)
5.
中国第二化工设计院提出,用间接电化学法对大气污染物NO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原理示意如图(质子膜允许H+和H2O通过),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电极I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 |
B.电解池中质子从电极I向电极Ⅱ作定向移动 |
C.吸收塔中的反应为2NO+2S2O32-+H2O=N2+4HSO3- |
D.每处理1 mol NO电解池质量减少16g |
7.
短周期主族元素R、T、Q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在常温暗处,R元素的单质可与氢气剧烈化合并爆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Q>T>R |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R>Q>T |
C.TR5水解生成两种酸 |
D.Q2和Q8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