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29613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1

1.单选题(共4题)

1.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
a中的物质
b中的物质
c中的物质
d中的物质
A
浓氨水
碱石灰
NH3
H2O
B
浓硫酸
Na2S
H2S
CuSO4溶液
C
稀盐酸
Na2CO3
CO2
NaOH溶液
D
浓盐酸
MnO2
Cl2
NaOH溶液
 
A.AB.BC.CD.D
2.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四个不同的喷泉装置,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向图1烧瓶中充满HI(与HCl水溶性相似)气体,烧杯中加入AgNO3溶液,则可以产生黄色喷泉
B.若向图2锥形瓶中加水,烧瓶中充满SO2,引发喷泉的操作是捂热上方的圆底烧瓶
C.若向图3装置的水槽中加入冰块或慢慢滴入浓硫酸都可以形成喷泉
D.图4所示的装置,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现象,其操作方法可以是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b,再挤压胶头滴管,当产生大量的白烟,再打开活塞c
3.
因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产物无污染,所以工业上常用氨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巴蜀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模拟该反应并同时完成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设计如下所示的装置图并完成相关实验:

假定,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验过程中,氧化铜充分反应。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关闭K的情况下完成实验,测得试管最终收集到的液体质量和氧化铜的质量可以求出铜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关闭K的情况下完成实验,测得氧化铜的粉末的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最终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可以求出铜的相对原子质量
C.直型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3CuO+2NH3N2↑+3Cu+3H2O
D.若打开K,鼓入空气,直型玻璃管中氧化铜粉末会交替出现黑色变红色,红色变黑色的现象
4.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M2.5”与空气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B.燃煤中加入生石灰不仅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C.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因为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D.化学对社会发展与进步有巨大贡献,其中合成氨的主要贡献是解决了地球上粮食不足的问题

2.实验题(共1题)

5.
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抗氧化剂(易被氧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制备少Na2S2O5,并探究SO2的某些性质,设计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A中滴加的硫酸最好选用______(填字母)。
A.98%的浓硫酸 B.70%的硫酸 C.10%的稀硫酸
(2)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发现其中的液体不能流下,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
(3)装入药品后,打开K1、K2、K3并从K3处通入一段时间的N2,其目的是______,N2充满装置后再关闭K1、K3,打开K2,滴入硫酸后E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装置E中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
(4)关闭K2、K3,打开K1,若探究SO2的漂白性,装置B应盛有_____溶液,若B中所装溶液为酸性KMnO4溶液,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B中紫色完全褪去后,继续滴加硫酸,则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5)若B中为新制的氯水,将SO2通入其中,请设计简单实验验证二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简要描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仪器自选,供选择试剂:滴加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硫氰化钾溶液、品红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