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3.
科学家近日揭示了一种冰的新固态阶段,这是迄今所知道的密度最小的冰.这种新形态被称为“冰ⅩⅥ”,是目前发现的冰的第16个固态阶段,它有着像笼子一样的结构.下列关于这种“冰Ⅹ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理性质与普通冰完全相同 | B.分子间没有间隔 |
C.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 D.水分子不再运动 |
4.
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出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铁钉放人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
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
C.高温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
D.往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成紫红色 |
2.选择题- (共1题)
3.填空题- (共3题)
8.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请回答:
水 人类所需的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 .
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
A.静置沉淀 B.吸附沉淀 C.蒸馏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高铁酸钾能作消毒剂与絮凝剂.它杀菌时会生成氢氧化铁胶状物.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水 人类所需的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 .
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
A.静置沉淀 B.吸附沉淀 C.蒸馏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高铁酸钾能作消毒剂与絮凝剂.它杀菌时会生成氢氧化铁胶状物.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9.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图:
甲装置: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 .
乙装置:
①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 .
②若生成H2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若锥形瓶中装有CaO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丙装置: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 .

甲装置: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 .
乙装置:
①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 .
②若生成H2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若锥形瓶中装有CaO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丙装置: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 .

10.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 ,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 ;请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 。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 ,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 ;请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实验题- (共1题)
11.
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木炭是一种可燃物.
【提出问题】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作出猜想】猜想一: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猜想二:可燃物燃烧需要 .

【进行实验】某兴趣小组用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填装药品,并已在整个装置中充满了氮气.实验过程中没有拆装仪器,请你参与完成后续的实验,并按要求填表.
【结论】猜想一和二都正确.
【反思评价】
上述实验开始时充满了氮气,其目的是 .
该实验步骤②“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中试管B的作用是 .
【查阅资料】木炭是一种可燃物.
【提出问题】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作出猜想】猜想一: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猜想二:可燃物燃烧需要 .

【进行实验】某兴趣小组用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填装药品,并已在整个装置中充满了氮气.实验过程中没有拆装仪器,请你参与完成后续的实验,并按要求填表.
步骤 | 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点燃酒精灯 | 木炭不燃烧,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
② | 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 | \ |
③ | 打开活塞,通入氧气 | 木炭不燃烧,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
④ | 点燃酒精灯,继续通氧气 | |
【反思评价】
上述实验开始时充满了氮气,其目的是 .
该实验步骤②“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中试管B的作用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