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607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4/6/25

1.推断题(共1题)

1.
(6分)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与E、C与D的组成元素相同,E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B是一种气体单质,C是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

请回答:
(1)C的化学式是    ;E的化学式是    
(2)写出 ①B→A的化学方程式
②生物体内发生反应D→E的化学方程式

2.单选题(共8题)

2.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序号
现象
解释
A
洒到地面上的酒会使房间充满酒味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C
物质的热胀冷缩
分子或原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D
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降低了肥效
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3.
某些常见物质的pH值如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橘子汁呈酸性
B.校园土壤适合于大多数植物的生长
C.农业上经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改良酸性土壤
D.洁厕灵会腐蚀大理石
4.
从物质的元素组成角度看,与臭氧、红磷、铁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钢B.冰C.液氧D.空气
5.
某“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24H34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塑化剂”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该“塑化剂”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7:2
C.该“塑化剂”中碳的质量分数为24%
D.该“塑化剂”由24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6.
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5B.+3C.+1D.-3
7.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形成饱和溶液,所加的溶质质量相等
A.t1℃时,三种物质中乙的溶解度最大
B.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甲
C.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2℃时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1℃时,将等质量甲、丙不饱和溶液分别用添加溶质的方法
8.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C.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在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D.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
9.
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A.Cu(OH)2、CuSO4、Na2CO3
B.KOH、HNO3、K2CO3
C.Ba(OH)2、CuSO4、CuO
D.NaOH、HCl、Ba(NO3)2

3.选择题(共8题)

10.2016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就有关特区政府公职人员宣誓的内容进行解释,澄清香港社会对宣誓效忠制度的模糊认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最高决定权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国家立法权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    ④有助于维护法治权威和香港社会稳定

11.2016年9月1日,我国首部《慈善法》正式施行。《慈善法(草案)》每次公开征集意见和提请审议后,都会有较大幅度的修改,成为中国“开门立法”的典范之作。“开门立法”有助于(    )
12.近日,一款借助“增强现实技术”(AR),将虚拟游戏叠加入现实场景的手机游戏“口袋妖怪GO”风靡全球,“捉精灵”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新时尚。这体现:(    )
13.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下列选项中,对核心素养认识正确的是(    )
14.扶贫开发直接关系到中国数千万人民的福祉,关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找对“穷根”,精准扶贫。这有助于:(    )

①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②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推动城乡发展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同步富裕

15.2016年9月4日晚,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在西湖举行。来自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为参会的各国领导人献上了一场展现江南风情、彰显中国元素、弘扬世界大同的《最忆是杭州》大型水上情景交响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的成功,体现了(    )
16.2016年9月4日晚,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在西湖举行。来自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为参会的各国领导人献上了一场展现江南风情、彰显中国元素、弘扬世界大同的《最忆是杭州》大型水上情景交响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的成功,体现了(    )
17.
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风力发电C.铁矿石炼铁D.太阳能取暖

4.多选题(共1题)

18.
( 6分)现有六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1)    可用于制铅笔芯(2)    可用于制造人造骨
(3)    可用于吸附冰箱内的异味(4)    是有毒气体
(5)    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6)    可制作保险丝
A.活性炭B.酒精C.武德合金D.钛合金 E、石墨 F、一氧化碳

5.实验题(共1题)

19.
如图所示的仪器和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其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上图中的_____(填标号)组合。装置E的名称_____。搭好制气装置后,加药品前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实验室也可以用双氧水来制取氧气,实验时还需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其作用是___。现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双氧水溶液,需要30%的双氧水溶液(密度为1.1g/cm3)_____mL(保留的小数位数应符合量筒精确度要求),需要加入水的体积为_____mL。
(3)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改用_____(填标号)加水至所需刻度。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4)用F装置来收集氧气时,若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然后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8道)

    多选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