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思思同学总结出酸、碱、盐相互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只要选取恰当的反应物,则反应①~反应④均可生成BaSO4 。

(1)图中的酸是____________,碱是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四个反应均属于____________反应,发生反应时的共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1)图中的酸是____________,碱是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四个反应均属于____________反应,发生反应时的共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2.简答题- (共2题)
2.
(3分)某大型洗衣店的废水经沉淀后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使入河口水中的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呈绿色。
(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洗衣店排放的废水中含较多的__________元素;
(2)资料显示河水中的藻类的化学式为C xH yO110N16 P 。则该藻类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
为___________;
(3)已知该藻类相对分子质量为3550,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8%。则式中x的近似值等于___________。
(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洗衣店排放的废水中含较多的__________元素;
(2)资料显示河水中的藻类的化学式为C xH yO110N16 P 。则该藻类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
为___________;
(3)已知该藻类相对分子质量为3550,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8%。则式中x的近似值等于___________。
3.
(7分)某化学活动小组利用锌和硫酸的反应,来测定某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30g稀硫酸分三次加入到3.25g锌中,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1)请将各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填写在表中相应的空格处。
(2)第③次实验中产生了多少克氢克?
(3)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加入硫酸溶液的质量 | 剩余锌的质量/g | 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g |
①第一次加入10gH2SO4溶液 | 1.92 | (此空不要求填写) |
②第二次加入10gH2SO4溶液 | 0.59 | _________ |
③第三次加入10gH2SO4溶液 | 0 | _________ |
(2)第③次实验中产生了多少克氢克?
(3)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做化学实验时,实验台上的药品应分类有序地摆放。在一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实验台上摆放了下列药品,其中一试剂瓶的标签破损(见下图)。

(1)欲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用上述药品中的_________进行实验(选填序号);
(2)上述有些药品若敞口放置很容易变质。试举一例,说明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欲探究标签破损的药品的成分。
《分析思考》根据药品分类摆放的原则,该药品可能是__________;
A.酸 B.碱 C.盐 D.单质
《作出猜想》①可能是NaOH溶液②可能是Na2CO3溶液③还可能是_____溶液(任写一种)
《设计并实验>
Ⅰ.小明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样品溶液滴至经过润湿的pH试纸上,测得pH=10,他判断溶液显碱性。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_______;
A.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且结论正确 B.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但结论错误
C.方法错误,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 D.方法错误,结果偏大,但结论正确
Ⅱ.根据以上结果,小明认为原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但小俊认为小明的判断错误。你赞同_______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小强选用图中的试剂,在小明的实验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确定它是Na2CO3溶液。请你补全小强的实验报告。
<反思与评价》小伟对小强的结论提出质疑,认为该试剂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溶液。

(1)欲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用上述药品中的_________进行实验(选填序号);
(2)上述有些药品若敞口放置很容易变质。试举一例,说明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欲探究标签破损的药品的成分。
《分析思考》根据药品分类摆放的原则,该药品可能是__________;
A.酸 B.碱 C.盐 D.单质
《作出猜想》①可能是NaOH溶液②可能是Na2CO3溶液③还可能是_____溶液(任写一种)
《设计并实验>
Ⅰ.小明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样品溶液滴至经过润湿的pH试纸上,测得pH=10,他判断溶液显碱性。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_______;
A.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且结论正确 B.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但结论错误
C.方法错误,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 D.方法错误,结果偏大,但结论正确
Ⅱ.根据以上结果,小明认为原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但小俊认为小明的判断错误。你赞同_______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小强选用图中的试剂,在小明的实验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确定它是Na2CO3溶液。请你补全小强的实验报告。
选用试剂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 原试剂是Na2CO3溶液。 |
<反思与评价》小伟对小强的结论提出质疑,认为该试剂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溶液。
4.选择题- (共19题)
7.
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blank#}1{#/blank#};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声波能够传递{#blank#}2{#/blank#}.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blank#}3{#/blank#}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blank#}4{#/blank#}.
8.
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blank#}1{#/blank#};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声波能够传递{#blank#}2{#/blank#}.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blank#}3{#/blank#}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blank#}4{#/blank#}.
5.单选题- (共8题)
26.
制作“叶脉书签”时需要配制100 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好使用100ml的量筒 |
B.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纸上称量 |
C.溶解氢氧化钠固体时会吸收大量的热 |
D.配制过程中必须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量筒、托盘天平、烧杯和酒精灯等 |
28.
下列是一些食物的近似pH,胃酸过多的人适宜吃的食物是( )
物质 | 番茄汁 | 牛奶 | 四川泡菜 | 鸡蛋清 |
pH | 4.2~4.6 | 6.3~6.6 | 3.2~3.6 | 7.6~8.0 |
选项 | A | B | C | D |
A.A | B.B | C.C | D.D |
29.
右图表示向甲物质中加入乙物质时,生成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随乙物质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其中合理的是

| 甲物质 | 乙物质 |
A | 锌和铜 | 稀盐酸 |
B | 二氧化锰 | 双氧水溶液 |
C | 硫酸钠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 氯化钡溶液 |
D | 硫酸铜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 氢氧化钠溶液 |

A.A | B.B | C.C | D.D |
6.填空题- (共6题)
32.
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出下列短文中带点的内容:
氮气________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每个氮气分子由二个氮原子_______构成。氮气一般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能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氨气中氮元素显 - 3价__________。
氮气________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每个氮气分子由二个氮原子_______构成。氮气一般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能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氨气中氮元素显 - 3价__________。
34.
已知200C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为36克,31.6克。现有一烧杯盛有200C的水100克,先加入36克氯化钠,充分搅拌,再向其中加入30克硝酸钾。
(1)下列说法则正确的是
(2)此时溶液中氯化钠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准确到0.1%)
(1)下列说法则正确的是
A.氯化钠不再饱和 | B.不能溶解30克硝酸钾 | C.得到的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的 |
36.
下表是某同学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
(1)请在表中的空白处补全有关内容;
(2)表中三个反应都是探究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
(3)实验①和实验②能发生反应的共同原因是:“反应物甲”中的____________和“反应物乙”中的______________相互结合成_______________;
(4)试举一例说明反应③的实际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序号 | 反应物甲 | 反应物乙 | 实验现象 | 化学方程式 |
① | 碳酸钠溶液 | 氢氧化钙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
② | 碳酸钾溶液 | 氯化钙溶液 | | K2CO3+ CaCl2="=" 2KCl + CaCO3↓ |
③ | 碳酸钙 | 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
(1)请在表中的空白处补全有关内容;
(2)表中三个反应都是探究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
(3)实验①和实验②能发生反应的共同原因是:“反应物甲”中的____________和“反应物乙”中的______________相互结合成_______________;
(4)试举一例说明反应③的实际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下图中的A装置是实验室中集洗气、集气、贮气等于一体的多功能装置。

(1)若用该装置干燥氢气,则瓶内所盛物质是______。实验时,氢气应从________(填“左”或“右”)端的导气管通入;
(2)医院给病人输氧也用到类似图A的装置。氧气由左端导管口通入,而病人的吸气管则与右端导管口相连。你认为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3)要检查图A装置的气密性,可采用图B所示的装置。当缓慢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若用该装置干燥氢气,则瓶内所盛物质是______。实验时,氢气应从________(填“左”或“右”)端的导气管通入;
(2)医院给病人输氧也用到类似图A的装置。氧气由左端导管口通入,而病人的吸气管则与右端导管口相连。你认为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3)要检查图A装置的气密性,可采用图B所示的装置。当缓慢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题- (共2题)
38.
粗盐是含有较多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和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的氯化钠。为提纯粗盐,同学们经过了①蒸发结晶、②溶解、③过滤、④计算产率等步骤。
(1)实验过程中,合理的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用序号填空);
(2)实验过程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__________;
(3)经过上述操作得到的精盐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实验结束后,有4个小组分别展示了计算的精盐产率:
老师对各组的评价是:第1组结果偏高,其他组结果都偏低。于是各组分别讨论本组
的误差,所找原因合理的是第___________组。
第①组:量水时眼睛位置太高,造成俯视
第②组:称量精盐时误将精盐放在右盘
第③组: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
第④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1)实验过程中,合理的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用序号填空);
(2)实验过程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__________;
(3)经过上述操作得到的精盐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实验结束后,有4个小组分别展示了计算的精盐产率:
组别 | 1 | 2 | 3 | 4 |
精盐产率 | 91% | 69% | 73% | 75% |
老师对各组的评价是:第1组结果偏高,其他组结果都偏低。于是各组分别讨论本组
的误差,所找原因合理的是第___________组。
第①组:量水时眼睛位置太高,造成俯视
第②组:称量精盐时误将精盐放在右盘
第③组: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
第④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选择题:(19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