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根据物质问的反应转化关系,在图中标出五种物质名称_________________;
(2)A与C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答题- (共3题)

(1)上图中有一处错误的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丝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出求解参加反应盐酸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___
(4)向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中加入74g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只含一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则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欲配制100g上述实验所用的稀盐酸,需要40%的浓盐酸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实验过程》向硝酸钡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钾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通过实验,同学们认识到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科学处理试验后产生的废液,同学们决定对最终所得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所得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KNO3、K2SO4两种物质
乙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KN03、K2SO4、Ba(NO3)2三种物质
丙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KNO3、K2SO4、K2CO3三种物质
《问题与讨论》请对乙同学的猜想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与探究》甲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无明显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自己的猜想成立。
《反思与评价》请对甲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想得出正确的判断,你的实验方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与交流》同学们确认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题- (共10题)
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
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 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材料二 民权主义 ……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
——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请回答:
1913年7月8日,“驻汉口的英国领事用一种典型的上流阶层关于‘人民’观念的口吻指出:‘对于北方军事力量,湖北人民是把它作为法律和治安的一方来寄予同情的。’在长沙,‘大部分绅士,实际上整个商界’,持有同样见解”。这段材料说明( )
下列有关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在国内外严峻的政治形势下发表的
②它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③它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它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下列有关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在国内外严峻的政治形势下发表的
②它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③它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它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 )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 )
5.单选题- (共6题)
A. 大蒜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B. 大蒜素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
C. 大蒜素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lO:3
D. 大蒜素的一个分子中含有19个原子核
A.该工程将加速缓解松花江两岸跨江交通紧张现状 |
B.制作钢梁的钢材属于合成材料 |
C.装饰性工程、桥面系及景观照明将扮靓哈尔滨 |
D.在铺设用电线路时,要考虑安全问题和节约资源 |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NaOH溶液 | Na2CO3 | 适量Ca(OH)2溶液、过滤 |
B | N2气体 | O2 |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足量铜网 |
C | CuO | Cu | 足量稀硫酸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
D | FeSO4 | CuSO4 | 足量金属铁、过滤、结晶 |
A.A | B.B | C.C | D.D |

A. 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
B. 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 温度从t2℃降至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D. 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项 | 需要区分的物质 | 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 |
A | 氯化铵与氯化钾 | ①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②观察颜色 |
B | 食盐和纯碱 | ①加食醋 ②溶于水,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
C | 氯化钠和亚硝酸钠 | ①加水溶解,滴加酚酞试液,②尝味道 |
D | 羊毛和涤纶 | ①点燃,闻气味②观察色泽 |
A.A | B.B | C.C | D.D |
6.填空题- (共2题)

请回答:
(1)反应物均属于_______(填物质分类),从微观角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是:
(2)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7.实验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简答题:(3道)
科学探究题:(1道)
选择题:(10道)
单选题:(6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