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聚乳酸(PLA)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乳酸薄荷酯,有轻微的薄荷香气,主要应用于日化产品、药物制备、口腔产品和糖果等产品。某学习小组设计的制备PLA和乳酸薄荷酯(G)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①
②
③
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F的系统命名为______。薄荷醇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G的分子式为______.
(2)F
PL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3)薄荷醇的同分异构体中,仅-OH位置不同的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不含立体异构)。
(4)G的核磁共振氢谱吸收峰数目为__________
(5)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写出由丙酮和甲醇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其他试剂任选)。

已知:
①

②

③

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F的系统命名为______。薄荷醇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G的分子式为______.
(2)F

(3)薄荷醇的同分异构体中,仅-OH位置不同的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不含立体异构)。
(4)G的核磁共振氢谱吸收峰数目为__________
(5)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写出由丙酮和甲醇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其他试剂任选)。
2.综合题- (共1题)
2.
(2018·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第七次月考)硫酸镍晶体(NiSO4·7H20)可用于电镀工业,可用含镍废他化剂为原料来制备。已知某化工厂的含镍废催化剂主婴含有Ni,还含有Al,Fe的单质及其他不溶于水及酸、碱的杂质。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制备流程:

已知:25℃,Ksp[Fe(OH)3]=4.0×10−38,Ksp[Ni(OH)2]=1.2×10−15
(1)操作a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玻璃棒和烧杯。溶液①中通入足量CO2时可析出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2)加H2O2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反应温度不宜过高,原因是_______。
(3)操作b为调节溶液的pH,若调节溶液pH=5,则沉淀后的溶液中残留的c(Fe3+)=____。若溶液中c(Ni2+)=1.2mol/L,为避免Ni2+沉淀损失,调节溶液pH的最大值为________
(4)调PH为2−3时所加的酸是_______
(5)操作c的名称为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6)NiSO4·7H20可用于制备镍氢电池(NiMH),其中M表示储氢金属或合金。该电池用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总反应为NiOOH+MH
Ni(OH)2+M,则NiMH电池放电过程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已知:25℃,Ksp[Fe(OH)3]=4.0×10−38,Ksp[Ni(OH)2]=1.2×10−15
(1)操作a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玻璃棒和烧杯。溶液①中通入足量CO2时可析出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2)加H2O2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反应温度不宜过高,原因是_______。
(3)操作b为调节溶液的pH,若调节溶液pH=5,则沉淀后的溶液中残留的c(Fe3+)=____。若溶液中c(Ni2+)=1.2mol/L,为避免Ni2+沉淀损失,调节溶液pH的最大值为________
(4)调PH为2−3时所加的酸是_______
(5)操作c的名称为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6)NiSO4·7H20可用于制备镍氢电池(NiMH),其中M表示储氢金属或合金。该电池用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总反应为NiOOH+MH

3.单选题- (共4题)
3.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探究可逆反应AsO33-+I2+2OH-
AsO43-+2I-+H2O。设计如下图甲所示装置。实验操作及现象:按图甲装置加入试剂并连接装置,电流由C2流入C1。当电流变为零时,向图甲装置左边烧杯中逐滴加入一定量2mol/L盐酸,发现又产生电流,实验中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a点时,C1为正极; b点时上述反应达平衡状态 |
B.b点前,甲装置盐桥中的阴离子向右边烧杯迁移 |
C.C点时,C2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I--2e-=I2 |
D.可推断AsO43-+2I-+2H+=As033-+I2+H2O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
4.
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乙酸分子中均含有羟基,既能与钠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 |
B.乙酸乙酯和乙烯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水发生反应,且两者的反应类型相同 |
C.分子式为C4H7ClO2,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的有机物可能结构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
D.![]() |
5.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Y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与其他各层电子总数相等,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的原子序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Y>Z>X |
B.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Y>W |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W |
D.四种元素的氢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
6.
有一无色透明溶液,欲确定是否含有下列离子:H+、K+、Mg2+、Al3+、Fe2+、Ba2+、NO3-、SO42-、Cl-、I-、HCO3-,如下实验:
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1)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该溶液,点在pH试纸中部 | 溶液变红色 |
(2)取少量该溶液,加入Cu片 | 有无色气体产生,遇空气可以变成红棕色 |
(3)取少量该溶液,加入B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4)取少量该溶液,加入NaOH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当NaOH过量时,沉淀部分溶解 |
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NO3-、SO42-、Mg2+、Al3+、H+ |
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Fe2+、I-、HCO3-、Ba2+ |
C.可能含有的离子是K+、Cl- |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K+、Cl-、HCO3- |
4.填空题- (共1题)
7.
据报道,四川大学某研究所采用近空间升华技术研究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电池转化效率已经突破13.38%,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碲原子中,价层电子的排布式为______;其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______.
(2)镉的原子序数为48,它处在元素周期表的______区(填s、p、d、ds或f)。
(3)碲和镉中,电负性较大的是______;碲酸根离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其中碲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
(4)研制碲化镉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工艺流程为:衬底清洗
前电极制备
硫化镉沉积
碲化镉沉积
氯化镉后处理
背电极的制备等。制备过程中涉及的两种物质硫化镉和氯化镉,硫化镉熔点为1750℃,氯化镉熔点为568℃,据此可说明的是_______。
(5)氯化镉晶体的结构如右图所示,图中“。”代表氯原子,“·”代表镉原子,六边形边长为apm,六棱柱高为bpm,则氯化镉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晶体密度为______g/cm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列出计算式即可)
(1)基态碲原子中,价层电子的排布式为______;其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______.
(2)镉的原子序数为48,它处在元素周期表的______区(填s、p、d、ds或f)。
(3)碲和镉中,电负性较大的是______;碲酸根离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其中碲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
(4)研制碲化镉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工艺流程为:衬底清洗





(5)氯化镉晶体的结构如右图所示,图中“。”代表氯原子,“·”代表镉原子,六边形边长为apm,六棱柱高为bpm,则氯化镉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晶体密度为______g/cm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列出计算式即可)

5.实验题- (共1题)
8.
某化学小组同学探究铜的碱式盐的制备。取2个小烧杯和2个锥形瓶,在每个烧杯里加入50mL0.5mol/L的CuSO4溶液,在锥形瓶里分别加入40mL和50mL0.5mol/LNa2CO3,溶液,置于70℃水浴中加热,然后将CuSO4溶液加入到Na2CO3溶液中,继续水浴加热,均有气泡产生,几分钟后分别得到蓝绿色和绿色沉淀。
已知:①铜离子的常见沉淀为Cu(OH)2(蓝色)、Cu2(OH)2SO4(蓝色)、Cu2(OH)2CO3(绿色)等,它们均不含结晶水。水溶液中不存在CuCO3,易水解生成碱式碳酸铜
②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分解时均生成两种氧化物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固体的获取
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后得干燥固体。洗涤时判断沉淀已洗净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蓝绿色沉淀成分的探究
在试管1中加入少量蓝绿色沉淀样品,通过如下实验证实沉淀中存在CO32-和SO42-,推测蓝绿色沉淀的成分是Cu2(OH)2CO3和Cu2(OH)2SO4.证明沉淀中存在CO32-的现象为_______,证明沉淀中存在SO42-的现象为_____。

(3)对绿色沉淀成分的探究
重复(2)的实验,发现绿色沉淀中没有S042-存在;通过下列实验,证实绿色沉淀的成分是Cu2(OH)2CO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仪器):

步骤1:连接装置,打开活塞,通入空气。
步骤2:关闭活塞,测出C、D装置的质量后点燃B处的酒精灯。
步骤3:沉淀样品完全分解后停止加热,打开活塞,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然后再测出C、D装置的质量。
①能说明沉淀样品完全分解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②步骤1和步骤3两次通空气的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
③E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④按照该小组同学的设计思路,只需测定两个装置的质量变化,就可推测绿色沉淀的成分。
实验测得Δm(C):Δm(D)=_________,所以绿色沉淀是Cu2(OH)2CO3。
(4)结论
①当n(Cu2+):n(CO32-)>1时,得蓝绿色沉淀,成分是Cu2(OH)2CO3和Cu2(OH)2SO4.
②当n(Cu2+):n(C032-)<1时,得绿色沉淀,成分是Cu2(OH)2CO3。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已知:①铜离子的常见沉淀为Cu(OH)2(蓝色)、Cu2(OH)2SO4(蓝色)、Cu2(OH)2CO3(绿色)等,它们均不含结晶水。水溶液中不存在CuCO3,易水解生成碱式碳酸铜
②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分解时均生成两种氧化物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固体的获取
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后得干燥固体。洗涤时判断沉淀已洗净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蓝绿色沉淀成分的探究
在试管1中加入少量蓝绿色沉淀样品,通过如下实验证实沉淀中存在CO32-和SO42-,推测蓝绿色沉淀的成分是Cu2(OH)2CO3和Cu2(OH)2SO4.证明沉淀中存在CO32-的现象为_______,证明沉淀中存在SO42-的现象为_____。

(3)对绿色沉淀成分的探究
重复(2)的实验,发现绿色沉淀中没有S042-存在;通过下列实验,证实绿色沉淀的成分是Cu2(OH)2CO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仪器):

步骤1:连接装置,打开活塞,通入空气。
步骤2:关闭活塞,测出C、D装置的质量后点燃B处的酒精灯。
步骤3:沉淀样品完全分解后停止加热,打开活塞,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然后再测出C、D装置的质量。
①能说明沉淀样品完全分解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②步骤1和步骤3两次通空气的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
③E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④按照该小组同学的设计思路,只需测定两个装置的质量变化,就可推测绿色沉淀的成分。
实验测得Δm(C):Δm(D)=_________,所以绿色沉淀是Cu2(OH)2CO3。
(4)结论
①当n(Cu2+):n(CO32-)>1时,得蓝绿色沉淀,成分是Cu2(OH)2CO3和Cu2(OH)2SO4.
②当n(Cu2+):n(C032-)<1时,得绿色沉淀,成分是Cu2(OH)2CO3。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4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