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普阅读题- (共1题)
1.
新闻资料:我国于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迈出地球的第一步,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重大里程碑.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被专家视为地球的“后院”和“第八大洲”,有着可以为人类利用的丰富资源.现有科学探索发现,月球上蕴藏着丰富的钛、铁、铀、钍、稀土、镁、磷、硅、钠、钾、镍、铬、锰等矿产,其中钛铁矿(FeTiOx),不仅是生产金属铁、钛的原料,这所含的氧还是未来月球基地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重要来源.月球的土壤和岩石中蕴藏着丰富的“氦-3”燃料,“氦-3”是一种高效、清洁、安全、廉价的核聚变发电燃料.在地球矿产资源面临耗尽、石油枯竭迟早到来的情况下,载人航天登上月球,可以使之成为人类探测宇宙的前哨,对解决人类持续发展即将面临的难题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月球上蕴藏着丰富的钛、铁、铀、钍、稀土、镁、磷、硅、钠、钾、镍、铬、锰等矿产,这里的钛、铁、铀、……,指的是 (选填“单质”“元素”“原子”).
(2)月岩中钛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FeTiOx,其中铁元素和钛元素的化合价均显+3价.则x为 .
(3)发射“嫦娥一号”的长三甲火箭燃料是偏二甲肼(X),氧化剂是四氧化二氮(N2O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2N2O4=3N2+2CO2+4H2O,X的化学式为 .
(4)“嫦娥一号”所用的燃料是液态氢,助燃剂是液态氧,燃烧时产生巨大和推动力将“嫦娥”送上了太空.
①写出氢气燃烧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②液态氢作燃料除了燃烧时产生较大的推动力外,另一个优点是 .
(5)月球岩层中含有较丰富的镁资源.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设想:
利用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同时放出大量热,以解决人类在月球上生存的燃料问题: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月球上蕴藏着丰富的钛、铁、铀、钍、稀土、镁、磷、硅、钠、钾、镍、铬、锰等矿产,这里的钛、铁、铀、……,指的是 (选填“单质”“元素”“原子”).
(2)月岩中钛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FeTiOx,其中铁元素和钛元素的化合价均显+3价.则x为 .
(3)发射“嫦娥一号”的长三甲火箭燃料是偏二甲肼(X),氧化剂是四氧化二氮(N2O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2N2O4=3N2+2CO2+4H2O,X的化学式为 .
(4)“嫦娥一号”所用的燃料是液态氢,助燃剂是液态氧,燃烧时产生巨大和推动力将“嫦娥”送上了太空.
①写出氢气燃烧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②液态氢作燃料除了燃烧时产生较大的推动力外,另一个优点是 .
(5)月球岩层中含有较丰富的镁资源.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设想:
利用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同时放出大量热,以解决人类在月球上生存的燃料问题: .
2.推断题- (共1题)
2.
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X、Y为两种气态单质,Z为固态单质;A为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B、C、D为三种状态各不相同的氧化物(个别反应的条件未注明).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名称:A 、Y ;
(2)反应①、② 、③、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为 (填序号).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1)写出有关物质的名称:A 、Y ;
(2)反应①、② 、③、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为 (填序号).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回收废旧干电池、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下面是我校化学兴趣小组探究废旧干电池意义的过程(片断),请帮助他们完成相应报告:
(提出问题)废旧干电池的组成物质有什么?
(查阅资料)部分酸碱盐溶解性表
(活动探究1)电池中含有的材料有哪些?请举一例:金属 ;……
(活动探究2)电池的内容物中有没有我们熟悉的离子?
(猜想1)小组中一同学在剥开电池锌壳时,有白色糊状物,闻到一股淡淡的刺激性气味,因此他猜想:电池的内容物中含有NH4+
(设计方案1)取少量白色糊状物与 混合、研磨,闻到氨味,证明上述猜想正确.
(猜想2)可能含有OH-、CO32-、Cl-、SO42-中的一种或几种.
(设计方案2)为了验证猜想2,设计如下实验,请完成表格中相应内容.
(结论)上述实验证明,电池内白色糊状物主要是 (一种盐填化学式)和淀粉等两种物质混合而成.
(交流与讨论)根据上述探究过程,你认为电池内容物有无回收价值?请简要说明理由 .
(提出问题)废旧干电池的组成物质有什么?
(查阅资料)部分酸碱盐溶解性表
| OH- | NO3- | Cl- | SO42- | CO32- | |
H+ | ![]() | 溶、挥 | 溶、挥 | 溶 | 溶、挥 | |
Ag+ | ![]() | 溶 | 不溶 | 微溶 | 不溶 | |
Ba2+ | 溶 | 溶 | 溶 | 不溶 | 不溶 |
阳离子 |
(活动探究1)电池中含有的材料有哪些?请举一例:金属 ;……
(活动探究2)电池的内容物中有没有我们熟悉的离子?
(猜想1)小组中一同学在剥开电池锌壳时,有白色糊状物,闻到一股淡淡的刺激性气味,因此他猜想:电池的内容物中含有NH4+
(设计方案1)取少量白色糊状物与 混合、研磨,闻到氨味,证明上述猜想正确.
(猜想2)可能含有OH-、CO32-、Cl-、SO42-中的一种或几种.
(设计方案2)为了验证猜想2,设计如下实验,请完成表格中相应内容.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相应的结论 |
1.取样.溶于适量的水,静置,过滤.取少量滤液于一支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 石蕊试液不变蓝色 | 没有OH-存在 |
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稍过量的稀硝酸. | 无明显现象 | 没有 存在 |
3.再向第2步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少量的 溶液 | | 没有SO42-存在 |
4.向第3步所得溶液中再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有 存在 |
5.取白色糊状物,滴加少量_________ | 有蓝色出现 | 则说明有淀粉存在 |
(结论)上述实验证明,电池内白色糊状物主要是 (一种盐填化学式)和淀粉等两种物质混合而成.
(交流与讨论)根据上述探究过程,你认为电池内容物有无回收价值?请简要说明理由 .
4.计算题- (共1题)
4.
在一烧杯中盛有20.4g Na2CO3和NaCl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 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 ▲ 7(填>、=、<)。
(2) 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3) 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 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 ▲ 7(填>、=、<)。
(2) 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3) 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单选题- (共8题)
5.
2011年4月日本发生了9.0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并进而引发核电站氢气爆炸导致机组损坏核污染物扩散给人类造成重大损失.核辐射是指某些元素释放一些高能粒子(如质子或中子).若核辐射时产生新的元素,一定释放了
A. 质子 B. 原子核 C. 中子 D. 电子
A. 质子 B. 原子核 C. 中子 D. 电子
7.
物质在“潮湿空气”中发生变化,主要与空气中某些气体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钢铁生锈与氧气、水蒸气有关
B. 生石灰堆放久了变质与氧气、水蒸气有关
C. 铜器表面生成铜绿[Cu2(OH)2CO3]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有关
D. 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二氧化碳有关
A. 钢铁生锈与氧气、水蒸气有关
B. 生石灰堆放久了变质与氧气、水蒸气有关
C. 铜器表面生成铜绿[Cu2(OH)2CO3]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有关
D. 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二氧化碳有关
9.
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有关做法中错误的是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
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
C.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
D.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6.选择题- (共15题)
7.多选题- (共2题)
28.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四种实验方案来证明炭粉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其中可行的是:
A. 将固体高温加热,看是否有红色固体生成
B. 在样品中加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观察是否有固体剩余
C. 在样品中加水,是否有蓝色沉淀
D. 在样品中加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是否呈蓝色
A. 将固体高温加热,看是否有红色固体生成
B. 在样品中加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观察是否有固体剩余
C. 在样品中加水,是否有蓝色沉淀
D. 在样品中加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是否呈蓝色
8.填空题- (共4题)
30.
影响物质性质的因素有:A.离子的种类不同;B.分子的构成不同;C.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等,请从中选择导致下列物质性质差异的因素(填序号).
①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 ;
②FeSO4为绿色而Fe2(SO4)3为黄色: ;
③浓硫酸有吸水性而稀硫酸没有: .
①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 ;
②FeSO4为绿色而Fe2(SO4)3为黄色: ;
③浓硫酸有吸水性而稀硫酸没有: .
32.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能够以_____(填“单质”“化合物”)形式存在.
(2)煤气中毒实际是由_____(填化学式)引起的中毒.
(3)烧开水的水壶内壁有水垢[为CaCO3、Mg(OH)2]时,可用厨房调料_____洗去.
(1)“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能够以_____(填“单质”“化合物”)形式存在.
(2)煤气中毒实际是由_____(填化学式)引起的中毒.
(3)烧开水的水壶内壁有水垢[为CaCO3、Mg(OH)2]时,可用厨房调料_____洗去.
33.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____g乙,溶液达到饱和.
(2)t2℃时,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_____.
(3)t1℃时,若要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写出一种即可)
(4)若要从甲中含有少量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可用的方法是___

(1)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____g乙,溶液达到饱和.
(2)t2℃时,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_____.
(3)t1℃时,若要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写出一种即可)
(4)若要从甲中含有少量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可用的方法是___
9.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普阅读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5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