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研究+6价铬盐不同条件下微粒存在形式及氧化性,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Cr2O72- (橙色)+H2O
2CrO42-(黄色)+2H+ △H=" +13.8" kJ/mol,+6价铬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Cr3+,Cr3+在水溶液中为绿色。
(1)试管c和b对比,推测试管c的现象是________。
(2)试管a和b对比,a中溶液橙色加深。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c(H+)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c(H+)增大对平衡的影响。你认为是否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____(“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试管a、b、c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4)试管c继续滴加KI溶液、过量稀H2SO4,分析上图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写出此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小组同学用电解法处理含Cr2O72-废水,探究不同因素对含Cr2O72-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Cr2O72-的起始浓度,体积、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
①实验ⅱ中Cr2O7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ⅲ中Fe3+去除Cr2O72-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此机理,解释实验iv中Cr2O72-去除率提高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已知:Cr2O72- (橙色)+H2O

(1)试管c和b对比,推测试管c的现象是________。
(2)试管a和b对比,a中溶液橙色加深。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c(H+)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c(H+)增大对平衡的影响。你认为是否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____(“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试管a、b、c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4)试管c继续滴加KI溶液、过量稀H2SO4,分析上图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写出此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小组同学用电解法处理含Cr2O72-废水,探究不同因素对含Cr2O72-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Cr2O72-的起始浓度,体积、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
实验 | ⅰ | ⅱ | ⅲ | ⅳ |
是否加入Fe2(SO4)3 | 否 | 否 | 加入5g | 否 |
是否加入H2SO4 | 否 | 加入1mL | 加入1mL | 加入1mL |
电极材料 | 阴、阳极均为石墨 | 阴、阳极均为石墨 | 阴、阳极均为石墨 | 阴极为石墨,阳极为铁 |
Cr2O72-的去除率/% | 0.922 | 12.7 | 20.8 | 57.3 |
①实验ⅱ中Cr2O7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ⅲ中Fe3+去除Cr2O72-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此机理,解释实验iv中Cr2O72-去除率提高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5题)
2.
有人设想以N2和H2为反应物,以溶有X的稀盐酸为电解质溶液,制造出新型燃料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H+向左移动,生成的物质X是NH4Cl |
B.通入H2的一极为正极 |
C.通入N2的电极反应为:N2+6H+-6e-=2NH3 |
D.放电过程右边区域溶液pH逐渐增大 |
3.
NaCl溶液的电解产物可用于生产盐酸、漂白粉、氢氧化钠等产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Cl的电子式:![]() |
B.NaOH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
C.电解NaCl溶液时,阴极区pH增大的原因:2H2O +2e-=2OH-+H2↑ |
D.漂白粉露置在空气中:Ca(ClO)2+CO2+H2O=CaCO3+2HClO |
4.
某新型水系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TiO2光电极能使电池在太阳光照下充电,充电时Na2S4还原为Na2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充电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转化为化学能 |
B.放电时,a极为负极 |
C.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I--2e-= I3- |
D.M是阴离子交换膜 |
5.
探究电场作用下阴阳离子的迁移。a、b、c、d 均为石墨电极,电极间距4cm。将pH试纸用不同浓度Na2SO4溶液充分润湿,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现象:
时间 | 试纸I | 试纸II |
lmin | a极附近试纸变红,b极附近试纸变蓝 | c极附近试纸变红,d极附近…… |
10min | 红色区和蓝色区不断向中间扩展,相遇时红色区约2.7cm,蓝色区约1.3cm | 两极颜色范围扩大不明显,试纸大部分仍为黄色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极附近试纸变蓝 |
B.a极附近试纸变红的原因是:2H2O+2e-= H2↑+2OH- |
C.对比试纸I和试纸II的现象,说明电解质浓度环境影响H+和OH-的迁移 |
D.试纸I的现象说明,此环境中H+的迁移速率比OH-快 |
6.
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电化学腐蚀渐渐变暗 |
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 |
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
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
3.实验题- (共1题)
7.
实验室拟用如下装置进行SO2的制备及性质实验
①已知稀硝酸、亚硝酸作为氧化剂时,一般其还原产物为一氧化氮。
②lg2=0.3
③SO2易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溶解的体积比为1∶40

回答下列问题:
(1)①制取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开始时加入的5g CaC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当__________________时,将NaHSO3晶体抖入烧瓶中,观察到D瓶及E瓶出现大量沉淀,
②写出D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1)、(2)两步反应A中的导气管口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A.前“a”后“b” B.前“a”后“a” C.前“b”后“b” D.前“b”后“a”
(3)实验结果,B中仍澄清透明,C中稍有浑浊,通过手持技术检测B、C溶液中pH变化得到如下图象:

通过理论计算,若C中所有的NO3-被还原,所得溶液冲稀10倍后pH为_______(精确小数点后一位)
(4)结果分析,与实验方案评价SO2通入BaCl2溶液中与通入Ba(NO3)2溶液中pH 相差不大,若估测NO3-能将SO2氧化,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测得值相差很大,分析其原因是同条件下:稀HNO3的氧化性_____稀 HNO2的氧化性(填“强于”或“弱于”或“接近”)。该实验设计在安全方面存在缺陷,请在不增加试剂瓶的前提下加以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已知稀硝酸、亚硝酸作为氧化剂时,一般其还原产物为一氧化氮。
②lg2=0.3
③SO2易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溶解的体积比为1∶40

回答下列问题:
(1)①制取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开始时加入的5g CaC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当__________________时,将NaHSO3晶体抖入烧瓶中,观察到D瓶及E瓶出现大量沉淀,
②写出D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1)、(2)两步反应A中的导气管口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A.前“a”后“b” B.前“a”后“a” C.前“b”后“b” D.前“b”后“a”
(3)实验结果,B中仍澄清透明,C中稍有浑浊,通过手持技术检测B、C溶液中pH变化得到如下图象:

通过理论计算,若C中所有的NO3-被还原,所得溶液冲稀10倍后pH为_______(精确小数点后一位)
(4)结果分析,与实验方案评价SO2通入BaCl2溶液中与通入Ba(NO3)2溶液中pH 相差不大,若估测NO3-能将SO2氧化,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测得值相差很大,分析其原因是同条件下:稀HNO3的氧化性_____稀 HNO2的氧化性(填“强于”或“弱于”或“接近”)。该实验设计在安全方面存在缺陷,请在不增加试剂瓶的前提下加以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