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三聚氰胺(化学式为C3H6N6)的制取原理:
(查阅资料)
(1)目前,化工企业常用尿素合成法制取三聚氰胺。即以尿素[化学式:CO(NH2)2]为反应物,硅胶为催化剂,在380℃至400℃的温度下,沸腾反应、冷凝得到三聚氰胺,同时产生两种无色气体,其中一种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2) NO是无色气体,不溶于水,在空气中能迅速氧化为红棕色NO2气体。
(提出问题)
反应生成的两种气体是什么?
(假设猜想)
根据资料及反应物质判断,生成的两种气体可能是:
①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②二氧化碳和氨气;③二氧化碳和氮气;④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
提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
你认为合理的猜想是(填序号) ,理由是 ;
(设计实验)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下图所示实验模拟制取三聚氰胺,并验证猜想。

A装置的作用是使生成的三聚氰胺迅速凝华而与气体分离。
(实验现象和分析)
(1)实验观察到B中棉花变红,则证明生成 ,同时看到D中___________现象,说明还生成了二氧化碳,D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根据资料和实验现象分析可知,用尿素分解制取三聚氰胺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1)目前,化工企业常用尿素合成法制取三聚氰胺。即以尿素[化学式:CO(NH2)2]为反应物,硅胶为催化剂,在380℃至400℃的温度下,沸腾反应、冷凝得到三聚氰胺,同时产生两种无色气体,其中一种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2) NO是无色气体,不溶于水,在空气中能迅速氧化为红棕色NO2气体。
(提出问题)
反应生成的两种气体是什么?
(假设猜想)
根据资料及反应物质判断,生成的两种气体可能是:
①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②二氧化碳和氨气;③二氧化碳和氮气;④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
提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
你认为合理的猜想是(填序号) ,理由是 ;
(设计实验)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下图所示实验模拟制取三聚氰胺,并验证猜想。

A装置的作用是使生成的三聚氰胺迅速凝华而与气体分离。
(实验现象和分析)
(1)实验观察到B中棉花变红,则证明生成 ,同时看到D中___________现象,说明还生成了二氧化碳,D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根据资料和实验现象分析可知,用尿素分解制取三聚氰胺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2.简答题- (共1题)
2.
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已知常温下A、B、C为无色气体,且A是工业炼铁的一种反应物;A、B是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D、G是由相同的两种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E、F均为黑色固体,且F能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A、B、D的化学式
A_____ B_______ D_______
(2)写出C的一种用途 ______________;
(3)C→F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4)自然界中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D、G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6)F转化为B的反应类型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1)写A、B、D的化学式
A_____ B_______ D_______
(2)写出C的一种用途 ______________;
(3)C→F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4)自然界中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D、G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6)F转化为B的反应类型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3.计算题- (共1题)
3.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其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下图表示用该氢氧化钠溶液与10 g某稀盐酸发生反应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⑴配制150克8%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主要步骤有______、称取、_____、________、装瓶贴标签。
⑵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过程中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A点到B点过程中溶液pH_________(填
变大或变小);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g,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⑶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⑷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⑴配制150克8%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主要步骤有______、称取、_____、________、装瓶贴标签。
⑵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过程中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A点到B点过程中溶液pH_________(填
变大或变小);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g,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⑶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⑷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单选题- (共12题)
5.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A.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
D.探究铜在酒精灯火焰内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
6.
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氧化物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醋酸、苛性钠、纯碱、生石灰 | B.硫酸、纯碱、KNO3、干冰、 |
C.硝酸、熟石灰、大理石、水银 | D.碳酸、乙醇(C2H5OH)、NaCl、H2O |
7.
目前发现“达菲”治疗H7N9病毒是有效的药物。但这个药物最好在36小时之内,不超过48小时之内用药有效,超过这个时间效果就要大打折扣。生产“达菲”的主要原料是莽草酸(C7H10O5),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莽草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
B.莽草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
C.莽草酸是由22个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
D.莽草酸中碳、氢、氧的质量比是7∶10∶5 |
8.
下列做法可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NaOH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加入适量盐酸提纯NaOH溶液 |
B.加入净水剂(如明矾),使硬水转化成纯净水 |
C.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 |
D.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使用过量的红磷 |
9.
神舟十号飞船计划于2013年6月上旬发射,三名航天员将再次访问天宫一号。天宫一号资源舱舱段使用了铝一锂合金材料代替传统材料,从而为舱段减重10%。铝一锂合金属于
A.无机非金属材料 | B.金属材料 | C.有机合成材料 | D.复合材料 |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乙醇、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
B.加热饱和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发生了化学变化 |
C.氧气不充足时,燃料中的碳不能充分燃烧,产生黑烟、生成CO等物质 |
D.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易起浮渣的是软水 |
13.
某同学利用实验室准备好的固体食盐、水以及一些相应的仪器配制50g5%的食盐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试管、烧杯、玻璃棒 |
B.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 |
C.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 |
D.称量时左盘放2g砝码,游码移至0.5g处 |
15.
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关于PM2.5产生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白色污染 | B.焚烧垃圾 | C.建筑粉尘 | D.燃煤发电 |
5.选择题- (共12题)
6.多选题- (共2题)
28.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的试剂和方法 |
A | FeSO4 | CuSO4 | 加适量Ba(OH)2,过滤 |
B | CO2 | NH3 | 混合气通过足量的浓硫酸 |
C | Zn | Cu | 加入足量稀盐酸后过滤 |
D | NaCl | NaHCO3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
A.A | B.B | C.C | D.D |
29.
下列各种物质,只需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HCl Na2CO3BaCl2Na2SO4 | B.K2SO4BaCl2NaNO3NaCl |
C.KOH Na2SO4CuSO4HCl | D.KCl AgNO3KNO3NaCl |
7.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2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