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上海市松江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94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4/4/30

1.推断题(共1题)

1.
由一种可溶性碱和两种可溶性盐组成的固体混合物A,为探究其组成,取适量混合物A进行如下实验:(假设每一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上述实验推断:
(1)蓝色沉淀是
(2)原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的一种物质是 ;另外两种物质可能是     

2.单选题(共16题)

2.
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2Fe+6HCl→2FeCl3+3H2
B. CuSO4·5H2OCuSO4+5H2O
C. 3Fe+2O2Fe3O4
D. 2Mg+CO22MgO + C
3.
工业上通过SiO2+2CSi+2CO↑制取硅,该反应中
A.一氧化碳作还原剂B.二氧化硅发生了氧化反应
C.二氧化硅是氧化剂D.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4.
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O3溶液,AgNO3见光分解时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A. SO2 B. NO2 C. NH3 D. N2
5.
目前我国的加碘食盐主要是添加碘酸钾(KIO3),碘酸钾属于
A.氧化物B.酸C.碱D.盐
6.
生活中可接触到许多物质,其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石碱B.淀粉C.酒精D.甲烷
7.
工业明胶中含有毒的重铬酸钠(Na2CrO4),其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
A.+1价B.+2价C.+4价D.+6价
8.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8 g H2O中含有1mol氢
B.1 mol小钢珠中约有6.02×1023个小钢珠
C.C60的摩尔质量为720
D.1 mol O3中约含有1.806×1024个氧原子
9.
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象是
A.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B.等质量镁、锌分别和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
C.镁在氧气中燃烧
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完全分解
10.
有关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食盐水用于清洗伤口
B.氢气可用于冶炼金属
C.稀有气体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碳酸钾是一种常用的氮肥
11.
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CO(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B
NaOH(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C
C(CuO)
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
NaCl(泥沙)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A.AB.BC.CD.D
12.
现有NaOH、CuO、Na2CO3三种物质,分别与其他物质反应,都有同一物质X生成,则X的化学式可能是
A.CO2B.H2OC.NaClD.Na2SO4
13.
取一定质量的氧化钙与碳酸钙的混合物,加入适量稀盐酸(含0.2 mol HCl),恰好完全反应。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物质的量是()
A.大于0.1 molB.小于0.1 mol
C.0.1 molD.0.05 mol
14.
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定没有沉淀生成
B.一定有氧化物生成
C.一定是放热反应
D.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15.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向试管中加入锌粒B.过滤C.检查装置气密性D.点燃酒精灯
16.
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①CuCl2溶液、②稀盐酸、③硫酸钠溶液、④氢氧化钠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出来的顺序是
A.①②④③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D.②③①④
17.
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Cl、Ca(OH)2、NaNO3B.NaCl、K2CO3、H2SO4
C.HCl、BaCl2、CuSO4D.KNO3、NaOH、Na2CO3

3.选择题(共14题)

18.工地原有水泥50包,运走5车,每车8包。还剩多少包?
19.操场上有4组同学在跳绳,每组9人,还有28人在拍球.跳绳的比拍球的多多少人?
20.操场上有4组同学在跳绳,每组9人,还有28人在拍球.跳绳的比拍球的多多少人?
21.果园里种桃树、梨树和苹果树一共78棵,其中桃树有25棵,梨树有32棵,苹果树有多少棵?
22.少先队员做了20个风筝,送给幼儿园大班7个,送给中班的和大班同样多,还剩多少个?
23.少先队员做了20个风筝,送给幼儿园大班7个,送给中班的和大班同样多,还剩多少个?
24.停车场上停着45辆汽车,开走30辆,又开来26辆,现在有汽车多少辆?
25.学校买了8张红纸,买的黄纸和红纸同样多。用去12张,还剩多少张?
26.饲养组养白兔、灰兔、黑兔一共54只,其中白兔有29只,灰兔有7只,黑兔有多少只?
27.同学们做了4束花,每束6朵。送给幼儿园18朵,还剩多少朵?
28.一本《我们爱科学》有48页,冬冬第一天看了8页,第二天看了9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29.一本《我们爱科学》有48页,冬冬第一天看了8页,第二天看了9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30.妈妈买了12米布,做衣服用去4米,做窗帘用去6米,还剩多少米?
31.三年级同学种了5行花,每行4棵。二年级同学种了16棵。两个年级一共种了多少棵?

4.填空题(共3题)

32.
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本题的所有夹持仪器均已省略)

①图中仪器a的名称:
②实验室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方法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     (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能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的发生装置是 。(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3.
人类离不开水,自来水生产中通入氯气的作用是 ;家用净水器中装有活性炭,是因为它具有 性。图一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电源A端是 极,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二是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反应过程的顺序是 ,其中元素以游离态存在的图示是 。(填写图示序号)此实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图一
图二
 
 
34.
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根据图示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2)在不改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情况下,把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3)t2℃时40g a物质加入到60g水中不断搅拌,溶液质量为 g。
(4)将t1℃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选项序号)。
Ⅰ.a>b=c    Ⅱ.a=b>c    Ⅲ.a>b>c    Ⅳ.b > a >c

5.实验题(共2题)

35.
验证某混合气体含有CO和H2,并除去含有的少量CO2杂质。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分,观察到C中黑色氧化铜变_____,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现象不能确定混合气体含有H2,他改进实验后证明了混合气体中含有H2.请写出乙同学的实验改进方法和现象_____。从环境保护角度,该实验中最后导出的尾气处理方法是_____。
(3)丙同学对A装置反应后的溶液成分进行验证,请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列空白处:
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待测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Na2CO3
Ⅱ.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静置后,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溶液。
溶液呈红色
溶液中含NaOH
 
若将Ⅱ中加入的溶液换成_____(写化学式),也可得出Ⅱ中相同的结论。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6.
根据下图四个化学实验,回答问题:(提示: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

(1)描述实验a中的实验现象   
(2)要证明Cu、Zn、Ag的活动性顺序,必须要做的实验是 (填实验序号)。
(3)在c实验后的剩余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可能有的溶质是 ,为了确定可能有的溶质,可加入 (填选项序号)
Ⅰ.氯化钡溶液   Ⅱ.氢氧化铜   Ⅲ.氢氧化钠溶液   Ⅳ.锌粒
(4)为了测定d中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2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4次加入该稀硫酸,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
25
16.75
第2次
25
13.5
第3次
25
m
第4次
25
12.0
 
试回答下列问题:
Ⅰ.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     
Ⅱ.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4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