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93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4/6/23

1.推断题(共1题)

1.
(5分)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4种元素,有关信息如下表所示。A、B、C、D、E是由上述4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纯净物。
元素
a
b
c
d
有关
信息
其单质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食盐中含有大量的该金属元素
 
(1)A的化学式是    
(2)单质B燃烧时,可生成不同的气体C或D。B充分燃烧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    
(3)E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无色溶液Ⅰ,向Ⅰ中通入足量气体C后得溶液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与Ⅰ相比,Ⅱ中    (填序号)。
①溶质质量小  ②溶剂质量小  ③溶液质量大  ④溶质质量分数大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7分)已知某合金样品中可能含有铝、铁、铜中的两种或三种。某小组同学对该合金样品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发生反应,而铁、铜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已知2Al + 2NaOH + 2X= 2NaAlO2+ H2↑,则X的化学式是    
(探究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合金样品,加过量的    ,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
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
样品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合金中一定含有
合金中一定含有铁和铜。
 
(拓展探究)某同学进一步验证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将Al、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
B.将Al、Fe分别加入到CuSO4溶液中
C.将Al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
D.将Fe分别加入到Al2(SO4)3、CuSO4溶液中

3.计算题(共1题)

3.
电动自行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中都有为其提供电能的铅蓄电池(又称“电瓶”),它的优点是可以充电循环使用,电瓶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PbO2(固)+ 2H2SO4 + Pb = 2PbSO4↓+ 2H2O
某电瓶中装有36%的稀硫酸1200 g,电瓶工作时有310.5 g的铅参加反应。试计算:
(1)原稀硫酸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是 g。
(2)电瓶工作时消耗硫酸的质量。
(3)反应后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精确到0.01%)

4.单选题(共18题)

4.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物质挥发性B.溶液酸碱性C.物质可燃性D.金属活动性
5.
下列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CH4+2O2CO2+ 2H2O B. C + 2CuO2Cu +CO2
C. Z n + Cu(NO3)2="=" Zn(NO3)2+ Cu D. C + H2OH2+CO
6.
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有两种单质和两种氧化物 B. 反应前后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C. 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7.
下列涉及学科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 根据转化观:锌和硫酸锌可相互转化
C. 根据结构观: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 根据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8.
某校实验室将药品分类后放在不同的药品柜里,已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
药品柜编号





药品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盐酸
硫酸
二氧化锰
氧化铜
氯化钠
硫酸钠

 
该实验室新购进部分生石灰和纯碱,应将它们分别放在
A.③和①B.④和①C.③和④D.①和②
9.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苏打水C.香水D.蒸馏水
10.
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Fe、    Cu、    Ag、
A.物质形成溶液的pH 苛性钠、食盐、硫酸、大
B.含氮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N2NO、 NO2
C.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高Al、 Si、 O、
D.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弱
11.
火山灰是细微的火山碎屑物,它含有硫、钙、硅等成分。这里所说的“成分”是指
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
12.
“2H”表示
A. 2个氢原子 B. 2个氢离子 C. 2个氢分子 D. 2个氢元素
13.
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 。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它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分子含76个碳原子
C. 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D. 一个分子中含23个氧分子
14.
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可用作切割工具。在C3N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 -4 B. -3 C. -1 D. +3
15.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目的的是
A.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B.量取35mL液体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D.测定溶液的pH
16.
下列所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17.
为防止铁制品生锈,在铁制品表面电镀一层铜可起防锈作用。下列关于镀铜铁制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合金B.不可盛硝酸银溶液
C.防锈原因之一是铁隔绝了空气D.可以盛放稀盐酸
18.
关于下列坐标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示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表示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C.表示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 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D.表示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19.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甲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图2中甲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图3中N表示的是乙的溶解度曲线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都会析出晶体
20.
为确认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时,滴加的盐酸是否过量,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所用试剂及判断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实验方案
使用的试剂
判断的方法
A
铁粉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B
pH试纸
如果,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C
硫酸铜溶液
如果有蓝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D
紫色石蕊溶液
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A.AB.BC.CD.D
21.
“碳捕捉技术”是用足量的NaOH溶液“捕捉”CO2,并将CO2分离、储存,其过程的示意图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
B.该过程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
C.该过程只有1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D.“反应并分离”的过程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5.选择题(共13题)

22.如图所示的凳子,使用时凳脚容易往外撑开。以下四种加固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
23.市政决定在街心公园安装双人秋千,以供行人休闲娱乐,现在有A、B两款秋千以供选择,如下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24.以下属于闭环控制系统的是(   )
25.如图所示的节能灯外包装,采用回收材料制造,具有独特的三角造型;灯泡的接口裸露在外,可方便测试灯泡是否能正常发光。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
26.某厂家研制了一种网络空调,可以让用户通过电脑、手机等进行远程操控,并随时了解其运行状况,下列关于网络空调的说法恰当的是:(   )
27.可以用受力结构的稳定性来解释的事实是(   )。
28.某设计师在洗头时,发现取用洗发液瓶(如图甲所示)中的洗发液需双手操作,感觉不方便。于是他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洗发液瓶,只要单手按压便可取用洗发液。

请回答问题。

29.如图所示的转椅,除了高度可调外,还具有其它调整功能。人坐在椅子上,只要按压扶手,就可快捷调整椅背角度、座垫深度与扶手高度。该椅子的设计体现人机关系高效目标的是(   )

30.如图所示的转椅,除了高度可调外,还具有其它调整功能。人坐在椅子上,只要按压扶手,就可快捷调整椅背角度、座垫深度与扶手高度。该椅子的设计体现人机关系高效目标的是(   )

31.如图所示是一款旋转拖把(附带洗涤桶、甩干装置等)。在设计该拖把的过程中,以下试验不合理的是(   )

32.如图所示是一款旋转拖把(附带洗涤桶、甩干装置等)。在设计该拖把的过程中,以下试验不合理的是(   )

33.在如图所示的连接件上手工加工内螺纹和外螺纹,需要用到的工具是(   )

34.在如图所示的连接件上手工加工内螺纹和外螺纹,需要用到的工具是(   )

6.填空题(共1题)

35.
(6分)为了延长保质期,不同的食品需要对其进行不同的包装处理。
(1)有的要充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是    
(2)有的要放置一小包干冰。干冰的化学式是    
(3)有的要放置一小包生石灰,其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4)有的要放置一小包铁粉,又称“双吸剂”,它吸收的两种物质是    和_______。

7.实验题(共2题)

36.
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丁四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质量守恒定律。
(1)甲组研究了反应:2H2+O22H2O,他们从该反应中获取的信息有:
①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
②该化学反应的条件是点燃;
③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
④_________;⑤_________。
(2)乙、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图中试剂混合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分别表示为m(前)、m(后)。

请根据图示回答:
乙组实验中,m(前)>m(后),原因是_______,若所用试剂不变,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
丙组实验中,m(前)= m(后),乙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__。
(3)丁组同学研究了物质W的组成。一定条件下,W在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其中,x=    g, W的化学式是    
37.
(7分)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具有某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为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关闭K1、K2,将燃烧匙中硫粉在空气中点燃,迅速伸入如图所示瓶中,可以观察到火焰呈蓝紫色,则瓶内的气体是    ,硫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瓶内的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原因是    
(1)若只打开K1,烧杯内的兵乓球被吸在漏斗口,原因是    
(2)若注射器中盛有溶液A,只打开K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瓶内溶液变为蓝色,溶液A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3)若注射器中盛有澄清石灰水,打开K1、K2,向外拉注射器,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