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稀硫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将表中内容补充完整.
(提出问题)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是否真的发生了反应?
(实验方案)小丽同学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请你和她一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结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实验拓展)小丽结合所学知识,认为初中常见的酸碱之间一定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她判断的依据是 .
| 氢氧化钠溶液 | 氯化钠溶液 | 碳酸钾溶液 | 硝酸钡溶液 |
稀硫酸 | 能反应 | 不能反应 | 能反应 | |
判断依据 | 有水生成 | 没有水、气体、沉淀生成 | | |
(提出问题)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是否真的发生了反应?
(实验方案)小丽同学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请你和她一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向试管中加入约2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滴 溶液 | |
②向①所得液体中滴加过量稀硫酸 | |
(实验结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实验拓展)小丽结合所学知识,认为初中常见的酸碱之间一定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她判断的依据是 .
2.推断题- (共1题)
2.
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A、B为两种气体,所含元素种类相同,A有可燃性.物质间满足如下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表示转化关系,下同) A⇌B⇌C
①写出B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物质C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2)D为一种气体单质,E为氧化物,E能与一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F并放出大量的热.物质间满足如下转化关系: D⇌E⇌F
①写出F的俗称___________;
②写出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B为两种气体,所含元素种类相同,A有可燃性.物质间满足如下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表示转化关系,下同) A⇌B⇌C
①写出B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物质C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2)D为一种气体单质,E为氧化物,E能与一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F并放出大量的热.物质间满足如下转化关系: D⇌E⇌F
①写出F的俗称___________;
②写出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题- (共1题)
3.
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配制100kg这种溶液,需氯化钠 kg;将其中的50g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的质量 g;20℃时,向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8g,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4.简答题- (共3题)
4.
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常用加热的方法封口,这种封口方法利用的是塑料的___(填“热塑性”或“热固性”);
塑料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说出一条塑料的优点?_______
废弃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答一条即可)________
塑料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说出一条塑料的优点?_______
废弃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答一条即可)________
6.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碳酸钠样品(只含有氯化钠,不含其它杂质)中碳酸钠的含量,取该混合物样品与适量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有关实验数据见附表.
附表:实验数据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最后结果保留到0.1%)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附表:实验数据
| 反应前 | 反应后 | |||
实验数据 | 烧杯的质量/g | 稀盐酸的质量/g | 混合物样品的质量/g |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g | |
40.6 | 123.4 | 12 | 171.6 | |
(2)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最后结果保留到0.1%)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5.单选题- (共12题)
8.
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的应用前景,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
6H2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生成物中的另一种物质为N2
B. 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 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A. 生成物中的另一种物质为N2
B. 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 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10.
氯乙烷(C2H5Cl)是某种镇痛急救药的有效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5 | B.氯乙烷是一种有机物 |
C.氯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D.氯乙烷由碳原子、氢原子、氯原子构成 |
11.
如图所示,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连接装置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红磷要足量
C. 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胶囊 D. 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止水夹

A. 连接装置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红磷要足量
C. 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胶囊 D. 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止水夹
12.
下列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A.此图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说明木炭具有可燃性![]() |
B.此图中附着在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
C.此图中铝表面有划出的痕迹,说明硬铝比铝的硬度大![]() |
D.此图中气球变大,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
15.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辨析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喝汽水后打嗝,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
B.废弃电池埋到土壤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C.将适量的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 |
D.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须先用干布擦净后才能用带油的布擦 |
18.
生活中下列情况所用的处理方法及分析错误的是()
A.煤气泄漏时应及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降低煤气浓度防止发生危险 |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倒入水,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C.加油站要严禁烟火,防止空气中混有的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 |
D.生煤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木柴的着火点比煤的着火点低易被点燃 |
6.选择题- (共22题)
7.多选题- (共2题)
41.
如图,将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入入左、右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金属均有剩余,(U型管内为水,初始液面相平,反应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右试管中溶液为浅绿色 | B.两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
C.U型管中液面左升右降 | D.U型管中液面仍相平 |
42.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氮气(氧气) | 经过灼热的铜网 |
B | 氯化钾(二氧化锰) |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C | 生石灰(碳酸钙) | 高温煅烧 |
D | 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 | 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 |
A.A | B.B | C.C | D.D |
8.填空题- (共5题)
43.
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化学上描述原子结构的一种重要模型.如图是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1)镁元素和铝元素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两种元素的 ;原子序数为11与17的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由 构成(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2)同一纵行,各原子结构的相同之处是(氦除外) ;请根据图中规律,画出原子序数为19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1)镁元素和铝元素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两种元素的 ;原子序数为11与17的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由 构成(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2)同一纵行,各原子结构的相同之处是(氦除外) ;请根据图中规律,画出原子序数为19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45.
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填字母,下同);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写出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若用图2装置(盛装紫色石蕊溶液)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端通入;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粉末,受热条件下会分解成三种氧化物,若用实验证明加热碱式碳酸铜有新物质生成,应将干燥的碱式碳酸铜放入______装置进行反应,观察到____________,证明生成物之一为水.

(1)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填字母,下同);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写出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若用图2装置(盛装紫色石蕊溶液)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端通入;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粉末,受热条件下会分解成三种氧化物,若用实验证明加热碱式碳酸铜有新物质生成,应将干燥的碱式碳酸铜放入______装置进行反应,观察到____________,证明生成物之一为水.
47.
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四种仪器,按要求填空.

(1)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填仪器名称);
(2)量筒的用途是用来量度 ;
(3)用完酒精灯后,要盖好灯帽,因为酒精有 性;
(4)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以免 .

(1)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填仪器名称);
(2)量筒的用途是用来量度 ;
(3)用完酒精灯后,要盖好灯帽,因为酒精有 性;
(4)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以免 .
9.实验题- (共1题)
48.
小明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后,根据探究活动的提示,在家中自制紫甘蓝汁酸碱指示剂.小明在家中找到了如下用品:废塑料盒、捣蒜用的杵、筷子、纱布、白酒、紫甘蓝,并用这些用品完成了实验.
第一步:制紫甘蓝汁.
①将紫甘蓝在废塑料盒中捣烂,加入______浸泡一段时间;
②将①中得到的不溶物与液体分离,_____________(写具体做法),得到了自制的紫甘蓝汁.
第二步:小明欲用制得的紫甘蓝汁测出家中炉具清洁剂和厕所清洁剂的酸碱性,先上网查得下列资料,如表所示:
第三步:小明取少量厕所清洁剂放入废塑料盒中,加入紫甘蓝汁,发现溶液变为红色,得出厕所清洁剂显
_____性;小明又取少量炉具清洁剂放入废塑料盒中,加入紫甘蓝汁,发现溶液变为______色,得出厨房清洁剂显碱性;小明认为紫甘蓝汁可以替代实验室中的石蕊溶液做酸碱指示剂.
第一步:制紫甘蓝汁.
①将紫甘蓝在废塑料盒中捣烂,加入______浸泡一段时间;
②将①中得到的不溶物与液体分离,_____________(写具体做法),得到了自制的紫甘蓝汁.
第二步:小明欲用制得的紫甘蓝汁测出家中炉具清洁剂和厕所清洁剂的酸碱性,先上网查得下列资料,如表所示:
| 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 |
盐酸 | 氢氧化钠溶液 | |
紫甘蓝汁 | 红色 | 黄色 |
第三步:小明取少量厕所清洁剂放入废塑料盒中,加入紫甘蓝汁,发现溶液变为红色,得出厕所清洁剂显
_____性;小明又取少量炉具清洁剂放入废塑料盒中,加入紫甘蓝汁,发现溶液变为______色,得出厨房清洁剂显碱性;小明认为紫甘蓝汁可以替代实验室中的石蕊溶液做酸碱指示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简答题:(3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22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