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下图中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常见物质,其中G为黑色并有疏松多孔结构的固体。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圈Ⅰ中的转化均是置换反应,圈Ⅱ中的转化均是化合反应。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写出H→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角度分析,F→I属于______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写出H→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角度分析,F→I属于______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
2.单选题- (共14题)
2.
下列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
A.Cu2+、SO42-、Na+ 、OH- |
B.H+ 、Na+、CO32 -、Cl- |
C.K+ 、Fe3+、NO3-、SO42- |
D.Na+、Cl- 、K+ 、NO3- |
4.
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异黄酮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C. 异黄酮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 异黄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g
A. 异黄酮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
C. 异黄酮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 异黄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g
6.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5℃时,60g a、b 的饱和溶液中均含有10g溶质 |
B.加水或升温均可使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C.将 30℃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
D.向100g 水中加入20g a,升温至30℃,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
7.
小明同学分别取20gNaOH固体A、B、C,采用不同方法保存。几天后,A未变质、B部分变质、C全部变质,他将三份固体分别配成溶液并滴入20%的稀硫酸直到正好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几天后,三份固体的质量为:A=B=C;
B. 为控制正好反应,A不能用酚酞试液指示,B、C可滴加稀硫酸直到正好不冒气泡;
C. 正好反应时,消耗稀硫酸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D. 正好反应时,生成硫酸钠的质量都相等,均为35.5g;
A. 几天后,三份固体的质量为:A=B=C;
B. 为控制正好反应,A不能用酚酞试液指示,B、C可滴加稀硫酸直到正好不冒气泡;
C. 正好反应时,消耗稀硫酸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D. 正好反应时,生成硫酸钠的质量都相等,均为35.5g;
9.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KCl固体(MnO2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B.CO2气体(CO气体)——通入氧气 |
C.CaO固体(CaCO3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 |
D.KCl溶液(CaC12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
3.选择题- (共3题)
16.
小明的妈妈用280元买了甲、乙两种药材.甲种药材每斤20元,乙种药材每斤60斤,且甲种药材比乙种药材多买了2斤.设买了甲种药材x斤,乙种药材y斤,你认为小明应该列出哪一个方程组求两种药材各买了多少斤?( )
17.
小明的妈妈用280元买了甲、乙两种药材.甲种药材每斤20元,乙种药材每斤60斤,且甲种药材比乙种药材多买了2斤.设买了甲种药材x斤,乙种药材y斤,你认为小明应该列出哪一个方程组求两种药材各买了多少斤?( )
4.填空题- (共4题)
19.
“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Ca”表示多种信息,如表示铜元素、金属铜单质,还能表示 ;
(2)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2反应的实质是 ;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

(1)图1中,“Ca”表示多种信息,如表示铜元素、金属铜单质,还能表示 ;
(2)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2反应的实质是 ;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
20.
(4分)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甲是 。
(2)氧气、汞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写化学式)。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11时,该粒子的符号为 。

(1)甲是 。
(2)氧气、汞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写化学式)。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11时,该粒子的符号为 。
21.
(13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若选用A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还需补充的一种仪器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若选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则需要改正的一点是 ,请你写出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用制取的二氧化碳进行试验:
①实验(Ⅱ)中溶液变 色;②实验(Ⅲ)中加热之后,溶液又变为 色,解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4)在装置B中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时,气体中可能的杂质有 (除空气外,写出两种物质的名称)。将气体依次通过下列试剂可以除去这两种杂质,能达到目的的是(已知二氧化碳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 (填序号)
①硝酸银溶液 浓硫酸
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浓硫酸
③硝酸银溶液无水氯化钙固体
④硝酸银溶液 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固体

(1)若选用A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还需补充的一种仪器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若选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则需要改正的一点是 ,请你写出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用制取的二氧化碳进行试验:
①实验(Ⅱ)中溶液变 色;②实验(Ⅲ)中加热之后,溶液又变为 色,解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4)在装置B中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时,气体中可能的杂质有 (除空气外,写出两种物质的名称)。将气体依次通过下列试剂可以除去这两种杂质,能达到目的的是(已知二氧化碳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 (填序号)
①硝酸银溶液 浓硫酸
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浓硫酸
③硝酸银溶液无水氯化钙固体
④硝酸银溶液 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固体
22.
(10分)某化工厂用废硫酸制备硫酸钾的流程如下:

(1)“设备I”中搅拌的目的是 ,将碳酸钙研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设备II”和“设备III”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
(3)若在化学实验室分离“设备III”中的混合物,用到的操作名称是
(4)洗涤从“设备III”中得到的固体时,不用水而是用饱和硫酸钾溶液,其目的是
(5)在“设备IV”得到的物质中,除水以外,可以在本流程中再利用的是
(6)根据本题所给的信息推断实验室 (能、不能)用碳酸钙粉末和稀硫酸反应制备得到二氧化碳。

物质 | 氯化钾 | 硫酸钾 | 氯化铵 | 硫酸铵 |
溶解度/g(20℃) | 34.2 | 11.1 | 37.2 | 75.4 |
(1)“设备I”中搅拌的目的是 ,将碳酸钙研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设备II”和“设备III”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
(3)若在化学实验室分离“设备III”中的混合物,用到的操作名称是
(4)洗涤从“设备III”中得到的固体时,不用水而是用饱和硫酸钾溶液,其目的是
(5)在“设备IV”得到的物质中,除水以外,可以在本流程中再利用的是
(6)根据本题所给的信息推断实验室 (能、不能)用碳酸钙粉末和稀硫酸反应制备得到二氧化碳。
5.实验题- (共2题)
23.
(5分)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分别用到水。

请回答:
(1)实验A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实验B中集气瓶中水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3)实验C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__________。
(4)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请回答:
(1)实验A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实验B中集气瓶中水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3)实验C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__________。
(4)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24.
(8分)某兴趣小组对一包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钾的硫酸铵样品进行探究。
I.定性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或稀硝酸;碳酸钡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或稀硝酸。
实验一:探究样品中是否含有碳酸钾
(设计与实验)取一些样品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水使其溶解,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得到滤液a和滤渣b。取滤渣b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固体部分溶解。
(实验结论)样品中 (含、不含)有碳酸钾。
实验二:探究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设计与实验)小明取实验一得到的滤液a少许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小明认为样品中含有氯化钠。小华认为小明得出了错误结论,她的理由是 。小华的实验设计和结论是
Ⅱ.定量探究
取15.0g样品完全溶解于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硫酸钡固体23.3g。
求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
I.定性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或稀硝酸;碳酸钡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或稀硝酸。
实验一:探究样品中是否含有碳酸钾
(设计与实验)取一些样品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水使其溶解,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得到滤液a和滤渣b。取滤渣b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固体部分溶解。
(实验结论)样品中 (含、不含)有碳酸钾。
实验二:探究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设计与实验)小明取实验一得到的滤液a少许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小明认为样品中含有氯化钠。小华认为小明得出了错误结论,她的理由是 。小华的实验设计和结论是
Ⅱ.定量探究
取15.0g样品完全溶解于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硫酸钡固体23.3g。
求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