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9题)
1.
分别点燃下列物质后,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然后迅速将该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推断该物质不可能是
A.一氧化碳 | B.酒精 | C.甲烷 | D.石蜡 |
2.
法国化学家库尔特瓦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海藻灰溶液(主要成分为NaI)与浓硫酸混合时产生一种美丽的紫色蒸气,从而发现了碘(I)元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NaI +5H2SO4(浓)="=" 4I2+4X +H2S↑+4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X的化学式为
A. Na2S B. Na2SO3 C. NaOH D. Na2SO4
A. Na2S B. Na2SO3 C. NaOH D. Na2SO4
4.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③①④⑤⑥![]() | B.①③②⑤④⑥![]() | C.⑤③②①④⑥ | D.③①②④⑥⑤ |
6.
及时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小洁同学对相关主题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A.实验室制取气体是气体的收集方法 | B.物质鉴别 |
气体难溶于水—用排水集气法 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气或排水法 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溶于水—向下排 气法 | 硬水和软水— 肥皂水 二氧化碳和氧气— 燃着的木条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入二氧化锰 |
C.化学中常见的“三” | D.安全常识 |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CH4 三种可加热的仪器—烧杯、试管、量筒 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 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 — 做灯火实验 使用燃煤炉子取暖 — 注意室内通风 厨房煤气泄漏 — 打开排气扇 |
A. A B. B C. C D. D
8.
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绿色世纪”。保护地球是我们每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某些工业废水处理后可循环使用,以节约水资源 |
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
C.禁止秸秆就地焚烧,提倡用秸秆代替煤作燃料进行火力发电 |
D.生活污水未经统一处理就排放. |
2.选择题- (共1题)
3.填空题- (共4题)
1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分子______ ;(2)硫酸根离子____;
(3)+2价的铁元素_______;(4)碳酸钠_______(5)铜元素___________
(6)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____
(1)2个氮分子______ ;(2)硫酸根离子____;
(3)+2价的铁元素_______;(4)碳酸钠_______(5)铜元素___________
(6)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____
12.
(7分)认真观察A、B两装置图,并填空。

(1)B电解水实验装置图,在该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 能转化为 能;B装置中气体收集方法是 ; a试管中的气体是 ,b试管中的气体是 ,
a试管与b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
(2)A装置发生的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1)B电解水实验装置图,在该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 能转化为 能;B装置中气体收集方法是 ; a试管中的气体是 ,b试管中的气体是 ,
a试管与b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
(2)A装置发生的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13.
(5分)(1)煤、 和 常称为化石燃料.它们都是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低碳生活”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主要是为了减少 (填化学式)的排放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的是 .
①提倡发送电子贺卡
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
④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⑤增强室内自然采光
(2)“低碳生活”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主要是为了减少 (填化学式)的排放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的是 .
①提倡发送电子贺卡
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
④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
⑤增强室内自然采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