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某工厂废料中含有铜、氧化铜和碳中的一种或几种,按如下流程进行反应,请回答:

① A、C、D、E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填字母)。
② 蓝色溶液B中含有溶质的化学式__,产生气体E的化学方程式__。
③ 由此可以确定废料的成分是__。

① A、C、D、E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填字母)。
② 蓝色溶液B中含有溶质的化学式__,产生气体E的化学方程式__。
③ 由此可以确定废料的成分是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实验室有一瓶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氢氧化钠溶液,确认已变质。某学习小组展开如下探究,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并进一步制定回收方案。
(问题1)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探究1)确定该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资料1)BaCl2溶液、Ba(NO3)2溶液、CaCl2溶液、Ca(NO3)2溶液、NaNO3溶液均显中性。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因此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
(问题2)如何从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回收得到较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探究2)回收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资料2)在不同温度下NaOH的溶解度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试剂x的化学式____,操作y的名称为____。
Ⅱ.根据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数据,系列操作z中 ② 操作名称为____。
Ⅲ.探究1中的物质检验和探究2中的除杂提纯都将碳酸钠进行了转化,但二者目的不同,分别是____、____。
(问题1)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探究1)确定该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资料1)BaCl2溶液、Ba(NO3)2溶液、CaCl2溶液、Ca(NO3)2溶液、NaNO3溶液均显中性。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Ⅰ.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 ____溶液,并不断振荡。 | 白色沉淀产生 | 该溶液部分变质,含有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
Ⅱ.将步骤Ⅰ反应后的混合物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2~3滴酚酞试液。 | _____________ |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因此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
(问题2)如何从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回收得到较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探究2)回收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资料2)在不同温度下NaOH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 10 | 20 | 4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100g水) | 64 | 85 | 138 | 203 | 285 | 376 |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试剂x的化学式____,操作y的名称为____。
Ⅱ.根据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数据,系列操作z中 ② 操作名称为____。
Ⅲ.探究1中的物质检验和探究2中的除杂提纯都将碳酸钠进行了转化,但二者目的不同,分别是____、____。
3.单选题- (共18题)
14.
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用止酸剂中Mg(OH)2治疗胃酸过多:Mg(OH)2+H2SO4→MgSO4+2H2O |
B.H2、O2混合气体通过灼热CuO除去H2:H2+CuO![]() |
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二氧化硫:2NaOH+SO2→Na2SO4+H2O |
D.用稀硫酸除铁锈:Fe2O3+3H2SO4→Fe2(SO4)3+3H2O |
15.
向含CuCl2和HCl混合溶液100g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物质的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
B.M点溶液和P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同 |
C.整个反应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
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120 |
16.
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见下图。下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


A.稀NaOH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 |
B.稀盐酸、石蕊溶液、稀NaOH溶液 |
C.稀NaOH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
D.稀盐酸、酚酞溶液、稀NaOH溶液 |
20.
分别把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加入水中,最终可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A.Na2CO3、Ca(OH)2、HCl | B.KNO3、FeCl3 、HCl |
C.AgNO3、HCl、HNO3 | D.Ba(NO3)2、Na2CO3、H2SO4 |
4.填空题- (共3题)
21.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验证铜、铁、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
①实验前需要配制10%的稀硫酸,用到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9)。量取蒸馏水体积时,若仰视读数,则会导致硫酸溶质质量分数(10)10%(填“>”“<”、“=”)。
②铁丝与稀硫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11),为了确定可能含有的溶质,可加入(12)(填选项序号)
③ 拓展应用:硫酸铜溶液和熟石灰混合,可制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波尔多液的原因是 (1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设计 | ![]() 甲 | ![]() 乙 | ![]() 丙 |
实验现象 | 观察到现象(8) | 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 | 铜丝表面无气泡产生 |
实验结论 | 金属活动性:铁 > 铜 > 银 |
①实验前需要配制10%的稀硫酸,用到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9)。量取蒸馏水体积时,若仰视读数,则会导致硫酸溶质质量分数(10)10%(填“>”“<”、“=”)。
②铁丝与稀硫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11),为了确定可能含有的溶质,可加入(12)(填选项序号)
A.铁 | B.氯化钡溶液 | C.氯化钠溶液 | D.氢氧化铜 |
22.
溶解度可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① 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Ⅰ.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g/100g水。
Ⅱ.40℃时将31 g KNO3固体放入50 g水中,所得溶液为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降温到20℃能析出固体__g。
Ⅲ.为测定x的值,取4份60℃的水各50 g,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由实验可知_______
A.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80%
B.乙恰好形成60℃时的饱和溶液
C.丙和丁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100g水
②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____________

A.小于40℃ B.等于40℃ C.大于40℃ D.无法确定
① 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100g水) | 13.3 | 31.6 | 63.9 | x | 169 | 246 |
Ⅰ.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g/100g水。
Ⅱ.40℃时将31 g KNO3固体放入50 g水中,所得溶液为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降温到20℃能析出固体__g。
Ⅲ.为测定x的值,取4份60℃的水各50 g,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 甲 | 乙 | 丙 | 丁 |
KNO3质量/g | 40 | 50 | 60 | 70 |
H2O质量/g | 50 | 50 | 50 | 50 |
溶液质量/g | 90 | 100 | 105 | 105 |
由实验可知_______
A.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80%
B.乙恰好形成60℃时的饱和溶液
C.丙和丁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100g水
②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____________

A.小于40℃ B.等于40℃ C.大于40℃ D.无法确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8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