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初三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88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5/6/7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请完成下列相关内容:
Ⅰ.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
(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为    ;铁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现象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也容易锈蚀生成铜绿,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锈蚀除了与氧气有关外,还与空气中的 有关。
(3)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
Ⅱ.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实验室有一瓶放置了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粉末,已知发生了部分变质,同学们取3.00g变质粉末决定探究其中的成分。

(提出问题)变质的过氧化钠粉末中有哪些成分?
(查阅资料)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猜想与假设)(1)粉末成分是Na2O2和NaOH的混合物
(2)粉末成分是 的混合物
(3)粉末成分是Na2O2、NaOH 和Na2CO3的混合物
……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3.00g变质粉末于一支大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共收集到0.32g气体,然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
固体完全溶解,
该固体样品中含有Na2O2,其质量为g。
②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
 
 
 
化学方程式
③将②中物质过滤,得到滤渣,将其洗涤、干燥并称量,得固体1.00g。
 
 
 
(得出结论)同学们经过实验和计算分析,该固体样品中所含物质有
(拓展应用)过氧化钠(Na2O2)是供氧设备中常用的供氧剂。若将15.6g过氧化钠与足量的二氧化碳充分反应,理论上生成的氧气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单选题(共12题)

2.
下列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SO42H+Na+OHB.ClK+Ca2+NO3
C.H+SO4 2K+CO3 2D.Ca 2+CO3 2NO3Na+
3.
亚油酸(化学式为C18H32O2)具有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亚油酸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
B.亚油酸属于有机物
C.亚油酸属于氧化物
D.亚油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8:32:2
4.
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2B.+3C.+4D.+5
5.
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久不变色,是因为单质碳具有
A.可燃性B.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C.还原性D.吸附性
6.
现有X、Y、Z三种金属,只有X能与稀盐酸反应;Z能从Y的盐溶液中将Y置换出来,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Z、YB.Z、Y、XC.X、Y、ZD.Y、Z、X
7.
下图是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3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升温可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30℃时,把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能得到100g溶液D.20℃时,B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8.
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KNO3B.CO(NH2)2C.NH4HCO3D.K2SO4
9.
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下列属于常量元素的是(  )
A.铁B.锌C.碘D.钙
10.
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的重大突破。下列应用的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隔水透气的鸟笼B.人面鱼纹陶瓷
C.大理石华表D.银制器皿
11.
下列物质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天然气B.酒精C.石油D.煤
12.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点燃酒精灯C.取用固体粉末D.过滤
13.
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
先加足量水,然后过滤
B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
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固体
加适量的水溶解,测量前后温度变化
D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滴加酚酞看溶液颜色变化
 
A.AB.BC.CD.D

3.填空题(共4题)

14.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硫酸铜、汞、氢气三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写化学式)_____。
(2)下图表示核电荷数为11~17的元素最高和最低化合价。

①硫元素的最高正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
②若某元素既可显正价,又可显负价,则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代数和为_____。
(3)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中A、C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4)下图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过程。

请你在下图圆圈中处将BaCl2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的产物补充完整:
15.
2015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持续发展”。
Ⅰ.水的组成:
(1)用下图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b中所收集气体的为    ,化学方程式为  

(2)下列还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填序号)。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水的蒸发
C.氢气还原氧化铜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Ⅱ.水的净化:
小丹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利用如下流程来净化水,最终制成蒸馏水。

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测定该河水的酸碱度常用
(2)A加入的物质是明矾,操作①需要用到的三种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    
(3)操作②中选用 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
(4)小丹同学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 ,振荡,发现有少量泡沫且有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硬水。
(5)上述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填“操作①”、“操作②”或“操作③”)
Ⅲ.水的作用:
下图实验中水的作用分别是:
甲:  ;乙:
16.
汽车、电动车一般使用铅酸蓄电池。某铅酸蓄电池使用的酸溶液是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
(1)若用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该稀硫酸时,用量筒量取水    mL(水的密度可看作为1 g/cm3)。
(2)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    、装瓶并贴上标签。
(3)为了实验的安全,在稀释时应将    沿容器壁慢慢倒入    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    溶液。
(4)用配制的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A点对应的溶液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C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17.
根据下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用排水法来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在压强为101Kpa和温度为2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31,其含义是
(3)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要想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若选用D装置来检验二氧化碳,装置中的液体是  (填写试剂名称),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    端进入(填“b”或“c”)。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