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图中的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且分别是由H、O、S、Na、Ca、Cu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其中B、E是氧化物,E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2:3;C、F、H为相同类别的化合物,F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G的溶液呈蓝色。图中的“—”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和H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B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和H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B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题- (共2题)
2.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3)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4)实验室将A装置加以改动,在高温下使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按此反应,试计算工业上要制取5.6t氧化钙,理论上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3)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4)实验室将A装置加以改动,在高温下使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按此反应,试计算工业上要制取5.6t氧化钙,理论上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
工业上通过如下转化可制得KClO3晶体:

(1)完成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3H2O
NaClO3+3________↑
(2)II中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的KClO3的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写出母液中所有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下图装轩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②中有现象,但该现象不能作为判断①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依据的是___________。


(1)完成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3H2O

(2)II中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的KClO3的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写出母液中所有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下图装轩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②中有现象,但该现象不能作为判断①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依据的是___________。

选项 | ①中实验 | ②中现象 |
A |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 伸入试管内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B | 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C | 加热铜丝 | 伸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
D | 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混合物 | 酚酞溶液变红 |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小明在做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
(查阅资料)(1)6H2SO4(浓)+2Fe
Fe2(SO4)3+6 H2O +3SO2↑
(2)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
(进行猜想)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中可能有二氧化硫。
(实验探究)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并将E中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如图乙所示的爆鸣实验。

请帮助小明完成下表:
(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硫酸浓度达到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硫。
(交流反思)(1)写出实验三中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实验二中发生爆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中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小明又将A装置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改过。试分析增加的导管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导管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
(查阅资料)(1)6H2SO4(浓)+2Fe

(2)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
(进行猜想)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中可能有二氧化硫。
(实验探究)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并将E中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如图乙所示的爆鸣实验。

请帮助小明完成下表:
| A中硫 酸浓度 | 实验现象 | A中生成气体成分 | ||
B中品 红溶液 | D中品 红溶液 | 爆鸣实验 | |||
实验一 | 98% | __________ | 不褪色 | 无爆鸣声 | 只有SO2 |
实验二 | 45% | 稍有褪色 | 不褪色 | 有爆鸣声 | ________ |
实验三 | 25% | __________ | 不褪色 | _________ | 只有H2 |
(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硫酸浓度达到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硫。
(交流反思)(1)写出实验三中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实验二中发生爆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中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小明又将A装置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改过。试分析增加的导管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导管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共13题)
6.
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下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
7.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H+、Cl-、HCO3- B. Na+、K+、NO3-、Cl-
C. H+、Na+、OH-、SO42- D. Ag+、Ca2+、Cl-、NO3-
A. Na+、H+、Cl-、HCO3- B. Na+、K+、NO3-、Cl-
C. H+、Na+、OH-、SO42- D. Ag+、Ca2+、Cl-、NO3-
9.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 木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
B. KCl溶液(CaCl2)——通入过量的CO2气体,过滤
C. NaCl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
D. H2气体(HCl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A. 木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
B. KCl溶液(CaCl2)——通入过量的CO2气体,过滤
C. NaCl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
D. H2气体(HCl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10.
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X既能与Y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X | Y | Z |
① | CO2 | Ca(OH)2溶液 | H2O |
② | H2 | Cl2 | CuO |
③ | Ba(NO3)2溶液 | 稀硫酸 | Na2CO3溶液 |
④ | Fe2O3 | CO | 稀盐酸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2.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 t2℃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1℃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5g溶液
D. 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A.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 t2℃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1℃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5g溶液
D. 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5.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