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6分)下图中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虚线圈中的两物质类别相同。A的浓溶液可用作干燥剂,D俗称火碱;A与G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与H,F的水溶液呈蓝色;A与J发生置换反应生成I与E, E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A ,H 。
(2)写出化学方程式:
J 转化为I的反应 ,
E与D的反应 。

(1)写出化学式:A ,H 。
(2)写出化学方程式:
J 转化为I的反应 ,
E与D的反应 。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实验室里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1)确定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Ⅰ:固体中只含碳酸钠;
猜想Ⅱ:固体中只含氢氧化钠;
猜想Ⅲ:固体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2)测定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几乎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
(进行实验)取2g固体,在25℃、101kPa下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通过分液漏斗滴加足量稀硫酸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③充分反应后,恢复至25℃、101kPa,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220mL。
(实验分析)
①装置B中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充分反应后,装置A中残留的的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
③已知在25℃、101kPa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8g/L,则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至0.1%)。
(3)除去固体中的碳酸钠。
(进行实验)实验流程如下图:

(实验分析)该流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①、②、③均需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
(1)确定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Ⅰ:固体中只含碳酸钠;
猜想Ⅱ:固体中只含氢氧化钠;
猜想Ⅲ:固体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加入___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Ⅲ成立 |
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少量滤液,加入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2)测定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几乎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
(进行实验)取2g固体,在25℃、101kPa下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通过分液漏斗滴加足量稀硫酸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③充分反应后,恢复至25℃、101kPa,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220mL。
(实验分析)
①装置B中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充分反应后,装置A中残留的的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
③已知在25℃、101kPa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8g/L,则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至0.1%)。
(3)除去固体中的碳酸钠。
(进行实验)实验流程如下图:

(实验分析)该流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①、②、③均需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4题)
6.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核电荷数为63的一种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铕原子的质子数为63 |
B.该铕原子的中子数为63 |
C.该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0 |
D.该铕原子的质量为153g |
8.
清华大学的同学们成功修改了“PX”的网络词条,其关键词如下:PX是无色液体,不溶于水,低毒性,化学式为C8H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X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
B.PX属于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C.PX由8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 |
D.“无色液体,不溶于水,低毒性”属于PX的化学性质 |
10.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
B.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
C.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
11.
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得固体为银和铁 |
B.b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银、硝酸亚铁和硝酸锌 |
C.c点所得固体为银、铁和锌 |
D.d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锌 |
12.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B.分别将t1℃时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增大 |
C.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
D.t2℃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中,甲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更小 |
13.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 | 通入氧气,点燃 |
B | 氯化氢 | 氢气 | 先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C | 氯化钾 | 二氧化锰 | 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D | 氯化钠溶液 | 碳酸钠 |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A.A | B.B | C.C | D.D |
4.选择题- (共1题)
5.填空题- (共2题)
18.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木炭还原氧 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1)利用_____小心地将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粉末铺放进试管。
(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酒精灯加热混合物几分钟,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要使80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

(1)利用_____小心地将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粉末铺放进试管。
(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酒精灯加热混合物几分钟,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要使80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
19.
(9分)空气、水、金属等是重要的资源。
(1)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原理是 。
家中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原理是 。
(2)铜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①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可以判断出铜生锈需要空气中的 ;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元素,可以判断出铜生锈需要空气中的 。
②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通过实验探究“铜生锈是否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下图所示实验中(试管内的“
”均为铜片),只需完成实验 和 即可达到探究目的(填字母)。

(3)铝是世界上年产量第二的金属。
①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熔化的铝被一层膜兜着并不滴落,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②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X 2NaAlO2+3H2↑,其中X的化学式为 。足量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和等质量的铝粉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分别为m1、m2,下列有关m1、m2大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1)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原理是 。
家中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原理是 。
(2)铜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①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可以判断出铜生锈需要空气中的 ;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元素,可以判断出铜生锈需要空气中的 。
②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通过实验探究“铜生锈是否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下图所示实验中(试管内的“


(3)铝是世界上年产量第二的金属。
①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熔化的铝被一层膜兜着并不滴落,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②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X 2NaAlO2+3H2↑,其中X的化学式为 。足量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和等质量的铝粉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分别为m1、m2,下列有关m1、m2大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
6.实验题- (共2题)
20.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甲_________,乙_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选用装置A与E制取氧气,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
②先让试管均匀受热,再对药品所在的部位加热;
③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后,立即收集;
④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以上实验步骤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甲_________,乙_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选用装置A与E制取氧气,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
②先让试管均匀受热,再对药品所在的部位加热;
③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后,立即收集;
④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以上实验步骤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1.
(5分)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从海水中可以得到粗盐。
(1)称取5.0g粗盐,逐渐加入10mL水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称量剩余粗盐、② 、③ 、④称量精盐、⑤计算产率。
(2)下图是某工厂利用粗盐水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②流程II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NH3+CO2+H2O NH4HCO3 ,
NH4HCO3+NaCl NaHCO3↓+NH4Cl 。
20℃时,向100g水中加入11.7g NaCl和15.8g NH4HCO3,充分反应后,理论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20℃时,NaHCO3的溶解度为9.7g, NH4Cl的溶解度为37.2g)。
(1)称取5.0g粗盐,逐渐加入10mL水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称量剩余粗盐、② 、③ 、④称量精盐、⑤计算产率。
(2)下图是某工厂利用粗盐水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
②流程II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NH3+CO2+H2O NH4HCO3 ,
NH4HCO3+NaCl NaHCO3↓+NH4Cl 。
20℃时,向100g水中加入11.7g NaCl和15.8g NH4HCO3,充分反应后,理论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20℃时,NaHCO3的溶解度为9.7g, NH4Cl的溶解度为37.2g)。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