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先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再进行消毒.X是一种常见的自来水消毒剂,工业上制取X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2NaCl+2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NaClO2中阴离子的化合价为__.
(2)井水中通常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属于硬水.可用加入_____的方法区别井水和蒸馏水.请写出生活中降低井水硬度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
(3)下面是水与其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已省去).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CH4→H2O→Ca(OH)2→H2O
(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水一定是溶剂
B 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C 水不可以用来鉴别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碳酸钙四种固体
D 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5)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
②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图4所示的实验中,小烧杯内盛放的是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某同学要使小烧杯内有固体析出时,他应向大烧杯的水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____(填字母).
A 氧化钙 B 氯化钠 C 氢氧化钠 D 硝酸铵
(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先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再进行消毒.X是一种常见的自来水消毒剂,工业上制取X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2NaCl+2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NaClO2中阴离子的化合价为__.
(2)井水中通常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属于硬水.可用加入_____的方法区别井水和蒸馏水.请写出生活中降低井水硬度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
(3)下面是水与其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已省去).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CH4→H2O→Ca(OH)2→H2O
(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水一定是溶剂
B 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C 水不可以用来鉴别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碳酸钙四种固体
D 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5)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
②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图4所示的实验中,小烧杯内盛放的是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某同学要使小烧杯内有固体析出时,他应向大烧杯的水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____(填字母).
A 氧化钙 B 氯化钠 C 氢氧化钠 D 硝酸铵
2.计算题- (共1题)
2.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供氧剂,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将质量为19.6g的不纯的Na2O2(只含有NaOH杂质)加入到87.6g水中,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4g(水的挥发忽略不计).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g.
(3)将所得溶液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_____g.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g.
(3)将所得溶液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_____g.
3.单选题- (共10题)
3.
如图A、B、C是三个与磷燃烧有关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一的目的是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B.实验二中,既可利用玻璃管引燃红磷,又可用气球缓冲瓶内压力 |
C.实验三中,采用了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②③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
D.实验三中,采用了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①③对比说明两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
4.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金属遇酸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金属 |
B.因为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
C.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
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
5.
为了测定液化气中丙烷(C3H8)在氧气不足时的燃烧产物,将一定量的丙烷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 丙烷 | 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 X |
反应前质量/g | 4.4 | 12.8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7.2 | 4.4 | a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a的值为5.6 | 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 D.X只含碳氧元素 |
7.
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
B.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
C.二氧化碳能用来灭火﹣﹣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D.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实质是表面生成了致密氧化膜起保护作用 |
8.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其含碳量不同 |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
D.金属钠和镁的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钠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
10.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操作方法 |
A | CO2(CO) | 通入氧气点燃 |
B | NaCl溶液(Na2CO3) | 加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
C | CaO(CaCO3) | 高温 |
D | 铁粉(锌粉) | 加过量Fe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
A.A | B.B | C.C | D.D |
11.
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至H2SO4、MgSO4和CuSO4的混和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滤液M中一定存在Fe2+ |
B.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
C.滤渣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 |
D.滤液M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
4.选择题- (共1题)
5.填空题- (共1题)
14.
以下是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该表中金属元素有__种.
(2)氟元素的一个原子_____个电子后,形成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符号为__.
(3)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判断,氯元素分布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周期.
(4)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锂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元素相似.
(5)根据如图中蕴含知识回答: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②若有2n个氯气分子参加反应,则生成氯化氢分子的个数为__.
③生成物由_________构成.

(1)该表中金属元素有__种.
(2)氟元素的一个原子_____个电子后,形成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符号为__.
(3)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判断,氯元素分布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周期.
(4)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锂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元素相似.
(5)根据如图中蕴含知识回答: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②若有2n个氯气分子参加反应,则生成氯化氢分子的个数为__.
③生成物由_________构成.
6.实验题- (共2题)
15.
已知木炭粉(假设木炭粉中不含杂质)和氧化铁粉末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该反应展开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将CO通入氯化钯溶液中,会出现黑色沉淀.氢氧化钠溶液能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氧化铁能溶于盐酸中.
(实验过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探究反应中产生气体的成分:
称取9.0g氧化铁和1.2g木炭粉,混合均匀后进行实验.打开止水夹a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后,关闭a.再对木炭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钯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木炭与氧化铁粉末反应一定生成了____________气体;E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加热前通一段时间氮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探究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
猜想1:只含有铁; 猜想2:含有铁和木炭;猜想3:含有_________; 猜想4:含有铁、木炭和氧化铁.
(实验验证)
该小组同学测得剩余固体质量后,将剩余固体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大量气泡出现,猜想不成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剩余固体质量为6.6g,则剩余固体中含有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剩余固体成分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将CO通入氯化钯溶液中,会出现黑色沉淀.氢氧化钠溶液能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氧化铁能溶于盐酸中.
(实验过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探究反应中产生气体的成分:
称取9.0g氧化铁和1.2g木炭粉,混合均匀后进行实验.打开止水夹a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后,关闭a.再对木炭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钯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木炭与氧化铁粉末反应一定生成了____________气体;E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加热前通一段时间氮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探究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
猜想1:只含有铁; 猜想2:含有铁和木炭;猜想3:含有_________; 猜想4:含有铁、木炭和氧化铁.
(实验验证)
该小组同学测得剩余固体质量后,将剩余固体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大量气泡出现,猜想不成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剩余固体质量为6.6g,则剩余固体中含有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剩余固体成分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
16.
通过化学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下面是实验室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

请结合图中提供的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双氧水来制备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对应为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__,在以上选用的装置中有一种需作改进,改进的方法是___。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①若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应选择的反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对应为___。
②请写出氨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请结合图中提供的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双氧水来制备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对应为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__,在以上选用的装置中有一种需作改进,改进的方法是___。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①若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应选择的反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对应为___。
②请写出氨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