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重庆市第一中学九年级下学期二月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827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6/3/16

1.推断题(共1题)

1.
已知A为黑色粉末状固体。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C物质的化学式为
(2)若B为气体,其物质名称为
(3)若D为红色固体,A含金属元素,反应①中A具有 性(填“氧化”或“还原”)。
(4)若A、B都为黑色固体,则反应①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单选题(共7题)

2.
下列关于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B.所有氧化反应都要放热
C.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D.所有燃烧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3.
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蔗糖溶于水B.铁生锈C.冰熔化D.气球充气变大
4.
下列各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B.:一个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
C.:二个汞原子
D.:二个硝酸根离子
5.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编号
物质
杂质
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
A.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通过足量澄清的石灰水后收集
B.
铜粉
铁粉
用磁铁吸引
C.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往氧气,点燃
 
A. A B. B C. C D. D
6.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 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淡水资源有限
B. 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C. 为节约用水,可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D. 可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
7.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内意外着火,立即加入青菜或盖上锅盖灭火
B.液化气、煤气泄露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
C.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走
8.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
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3.选择题(共2题)

9.

《联合国家宣言》称:“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此处的“三国同盟”是指德意奥。(  )

10.复数等于(  )

4.填空题(共3题)

11.
现有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物质所发生的反应,可用“”表示。
(1)充分反应,则生成C、D的总质量  (填“”、“ ”或“”);
(2)若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该反应 为置换反应(填“一定”或“不一定”);
(3)若A为质量的铜片,B为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后取出附有银的铜片,称得其质量为,则 (填“”、“ ”或“”)。
12.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构成氯化钠的粒子
(2)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的化学方程式  。(任写一个)
(3)金属铝耐腐蚀的原因    
13.
人类生活离不开金属。
(1)铁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某“取暖片”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等,其发热是利用铁生锈时会放热。
①发热剂需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 等物质共同作用考生生锈。
(2)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金属性质。
①已知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发生置换反应。
A、溶液  B、溶液   C、溶液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②利用下列各组药品,能完成验证锌、铁、铜活动性顺序的是    (填序号)
A. 溶液
B. 溶液
C. 溶液、溶液
D. 溶液、溶液

5.实验题(共3题)

14.
小明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目的,小明应该测量的数据是 (填“只有反应前”“只有反应后”“反应前、后”)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锥形瓶、气球和药品)的质量。
(2)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②将碳酸钙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锥形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当反应结束时,气球已经完全鼓起,小明发现天平的指针已经向右偏。小明又重新称量,记录了数据。
(3)他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 (填序号)。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变少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
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5.
根据下列装置图,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1)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选用右图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气体应从 端进。
如何检验该气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收集氨气的装置只能用D,而不能用C或E。由此可知氨气应具有的性质是
16.
钢铁的冶炼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图1是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图。

图1     图2 图3
(1)写出图1中A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实验过程中通入质量与红色粉末质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a点表示开始通入,反应开始发生
②b点表示通入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开始发生
③c点表示红色粉末已充分参加反应
④d点表示反应结束后仍需继续通入
⑤可根据通入的质量计算出红色粉末的质量
(3)图1装置中的不足之处是    
(4)该实验炼制的铁与工业炼制出的铁最大的区别是
(5)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上述实验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取了7.6固体样品,用图1所示的装置重新实验,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3所示,则原样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