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A-I是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B、D、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G、H、I、F也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B、C中含有同种元素,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图中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

(1)物质B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2)G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物质B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2)G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7题)
3.
下列对图中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
B.乙实验:向下迅速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
C.丙实验:手影的形成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D.丁实验: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
4.
逻辑推理是科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的水比0℃的冰效果好 |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被锈蚀,所以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都容易被锈蚀 |
C.真空罩内的空气越稀薄,在外面听到的铃声越小,所以“真空不能传声” |
D.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5.
有关水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 |
B.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间间隔变大 |
D.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 |
7.
201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可持续消费和生产”,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 |
B.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 |
C.少用自动铅笔,多用木制铅笔 |
D.使用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
3.填空题- (共1题)
9.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1)生活中灭除水中细菌、降低自来水的硬度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鉴别棉布和涤纶布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合金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酸性过高的土壤中可以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来调节土壤酸碱度。
(5)家庭中的菜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防止生锈。
(1)生活中灭除水中细菌、降低自来水的硬度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鉴别棉布和涤纶布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合金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酸性过高的土壤中可以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来调节土壤酸碱度。
(5)家庭中的菜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防止生锈。
4.实验题- (共3题)
10.
化学课外活动中,老师为大家演示了如左下图所示的趣味实验——“魔棒生烟”,该实验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右下图所示。

(1)图示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2)小丽同学根据实验原理,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该装置与用玻璃棒做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烟成分NH4C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

(1)图示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2)小丽同学根据实验原理,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该装置与用玻璃棒做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烟成分NH4C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
11.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下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周建议用图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施建议让炭粉稍稍过量,这样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思考)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拓展延伸)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周建议用图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施建议让炭粉稍稍过量,这样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思考)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拓展延伸)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7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