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G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E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4)B是最清洁的燃料,与其它燃料相比其优点有 ,但是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你认为其原因是: 。

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E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4)B是最清洁的燃料,与其它燃料相比其优点有 ,但是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你认为其原因是: 。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1)实验室制氧气的两种方法如下:
方法一:2H2O2
2H2O+ O2↑ 法二:2KMnO4
K2MnO4 + MnO2 + O2↑

Ⅰ.用方法二制取氧气选择的反应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设计A装置时使用分液漏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现用方法一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若用C装置干燥氧气,此干燥瓶中装有的物质为______;在实验室中制取、干燥和收集氧气,请按气体流向,用导管的编号将装置连接好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石灰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俗称“石灰”。工业上通过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石制得“石灰”,其反应原理是:CaCO3
CaO+CO2↑。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刚出窑的“石灰”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刚出窑的“石灰”有那些成分?
(猜想)I.只有氧化钙 II.只有碳酸钙 III.既有氧化钙也有碳酸钙
(实验探究)
⑴甲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II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I成立,其理由是___。
⑵乙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
⑶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III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思考)使用“石灰”的建筑工地上常有一个大的石灰池,使用“石灰”时,先将生石灰倒入池内水中,一段时间后,再取用其中的石灰浆使用。长期使用的石灰池内壁会逐渐增厚,其主要原因是____。
方法一:2H2O2



Ⅰ.用方法二制取氧气选择的反应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设计A装置时使用分液漏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现用方法一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若用C装置干燥氧气,此干燥瓶中装有的物质为______;在实验室中制取、干燥和收集氧气,请按气体流向,用导管的编号将装置连接好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石灰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俗称“石灰”。工业上通过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石制得“石灰”,其反应原理是:CaCO3

(提出问题)刚出窑的“石灰”有那些成分?
(猜想)I.只有氧化钙 II.只有碳酸钙 III.既有氧化钙也有碳酸钙
(实验探究)
⑴甲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II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I成立,其理由是___。
⑵乙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
⑶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III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 猜想III成立 |
(思考)使用“石灰”的建筑工地上常有一个大的石灰池,使用“石灰”时,先将生石灰倒入池内水中,一段时间后,再取用其中的石灰浆使用。长期使用的石灰池内壁会逐渐增厚,其主要原因是____。
3.单选题- (共6题)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对应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用途 | ![]() | ![]() | ![]() | ![]()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活性炭作口罩滤芯 | 碳棒(含石墨)作电极 |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 |
性质 | 干冰升华吸热性 | 活性炭吸附性 | 石墨导电性 | 氧气助燃性 |
A.A | B.B | C.C | D.D |
4.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如下图所示各区所列错误的一项是()


A.③:Ba(OH)2+H2SO4=BaSO4↓+2H2O |
B.②:2H2O![]() |
C.①:S+O2![]() |
D.④:Fe+H2SO4=FeSO4+H2↑ |
5.
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铜粉中的氧化铜粉末 | 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 |
B |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 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
C | 分离铁粉与铜粉混合物 |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
D | 鉴别纯碱和小苏打 | 滴加稀盐酸 |
A.A | B.B | C.C | D.D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洗衣液的乳化作用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污 |
B.可以用铜、红磷、木炭除去空气中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C.铝粉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的氧化铝 |
D.粉尘爆炸属于缓慢氧化反应 |
7.
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CuCl2、NaCl、Na2SO4、Na2CO3、Ba(NO3)2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同学取该废液观察为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分析,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一定存在Na2SO4 | B.可能存在Na2CO3 |
C.一定存在CuCl2 | D.一定不存在NaCl |
8.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用作干燥剂 |
B.CH4、C2H5OH、CH3COOH都属于有机物 |
C.维生素主要是调节人体内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如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 |
D.KNO3、NH4H2PO4、CO(NH2)2都属于复合肥 |
4.填空题- (共4题)
9.
根据下列化学用语,按要求填空:
a.Ca2+b.Cl—c.C d.
e.
① 表示意义最多的是 (填序号);
② 表示结构相对最稳定的原子是 (填序号);
③ a与d两粒子结合形成物质的化学式是 。
a.Ca2+b.Cl—c.C d.


① 表示意义最多的是 (填序号);
② 表示结构相对最稳定的原子是 (填序号);
③ a与d两粒子结合形成物质的化学式是 。
10.
科学课上,某同学将一包主要原料为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的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 mL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
(1)柠檬酸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1)柠檬酸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11.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地下水多为硬水,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
(2)右图为污水处理过程的示意图。一级处理中,“格栅”可除去水中大块悬浮物,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 ;“沉砂池”和“初沉池”可用来分离污水中的杂质,该杂质是 ;
(3)请你提出一条防止水污染的措施: 。

(1)地下水多为硬水,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
(2)右图为污水处理过程的示意图。一级处理中,“格栅”可除去水中大块悬浮物,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 ;“沉砂池”和“初沉池”可用来分离污水中的杂质,该杂质是 ;
(3)请你提出一条防止水污染的措施: 。
12.
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不锈钢水壶中的锰会让人智力低下”等传言。对此,国家食品安全专家钟凯作了解答。“不锈钢材质中的锰含量与迁移量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合金状态下,金属的惰性会增强。”钟凯指出,食品接触材料的重金属迁移量是用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等,在较高温度下长时间浸泡模拟出来的,如果这种状态下迁移量都没问题,日常使用根本不是问题。
“其实,人体本身就需要一些微量元素锰元素,而且对锰有一定耐受能力,几乎不会缺,也不会多。”钟凯解释。锰是人体中一些重要生物酶必不可少的元素,在骨骼健康、抗氧化、代谢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阅读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①不锈钢是纯净物 ②不锈钢属于合金 ③合金不能与强酸、强碱反应 ④合金比纯金属稳定 ⑤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⑥人体中缺乏铁、钙、锰等元素就会引发多种疾病,所以要多多摄入
“其实,人体本身就需要一些微量元素锰元素,而且对锰有一定耐受能力,几乎不会缺,也不会多。”钟凯解释。锰是人体中一些重要生物酶必不可少的元素,在骨骼健康、抗氧化、代谢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阅读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①不锈钢是纯净物 ②不锈钢属于合金 ③合金不能与强酸、强碱反应 ④合金比纯金属稳定 ⑤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⑥人体中缺乏铁、钙、锰等元素就会引发多种疾病,所以要多多摄入
5.实验题- (共2题)
13.
利用下图装置在实验室模拟炼铁,并将得到的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和收集。(提示:NaOH溶液可以吸收CO2气体。)
实验步骤如下:(说明:M去掉,导管口加个气球,我不会加,让印刷厂给加上的)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取一定质量的氧化铁加入硬质玻璃管中,其它容器中各加入适量试剂(如图所示)。
(3)关闭分液漏斗开关和K1,打开K2,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排除装置内的空气。
(4)打开分液漏斗开关K,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放入锥形瓶中,使液面没过导管下端,关闭开关K。关闭K2,打开K1,继续通CO,点燃酒精喷灯,装置A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当装置C中的现象是 时,说明装置B中的反应是充分的,立即关闭K1,打开K2,装置D中收集到的气体是CO。
(5)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CO气体至装置A的药品冷却。经称量氢氧化钠溶液增重2.64 g,此时生成Fe的质量是__________g(结果精确到0.1g)。
实验步骤如下:(说明:M去掉,导管口加个气球,我不会加,让印刷厂给加上的)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取一定质量的氧化铁加入硬质玻璃管中,其它容器中各加入适量试剂(如图所示)。
(3)关闭分液漏斗开关和K1,打开K2,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排除装置内的空气。
(4)打开分液漏斗开关K,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放入锥形瓶中,使液面没过导管下端,关闭开关K。关闭K2,打开K1,继续通CO,点燃酒精喷灯,装置A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当装置C中的现象是 时,说明装置B中的反应是充分的,立即关闭K1,打开K2,装置D中收集到的气体是CO。
(5)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CO气体至装置A的药品冷却。经称量氢氧化钠溶液增重2.64 g,此时生成Fe的质量是__________g(结果精确到0.1g)。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6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