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过程.
(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
[提出假设]①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2
②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
③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 ;
(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

(实验步骤)
①按上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取3.20g、2.00g碳粉混合均匀,放入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③停止通入N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
④待反应结束,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g;
⑤测得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较反应前增加了0.88g.
步骤②中通入N2的作用是 ;步骤④中通入N2的作用是 .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写出该实验中氧化铁与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问题讨论)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吸收试剂,而不用澄清石灰水的原因是 .
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请你提出一个实验中需要改进的措施 .
(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
[提出假设]①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2
②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
③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 ;
(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

(实验步骤)
①按上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取3.20g、2.00g碳粉混合均匀,放入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③停止通入N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
④待反应结束,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g;
⑤测得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较反应前增加了0.88g.
步骤②中通入N2的作用是 ;步骤④中通入N2的作用是 .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写出该实验中氧化铁与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问题讨论)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吸收试剂,而不用澄清石灰水的原因是 .
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请你提出一个实验中需要改进的措施 .
2.计算题- (共1题)
2.
将30g 碳酸钠溶液与48.2g氯化钡溶液混合,碳酸钠和氯化钡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58.5g,试计算: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 BaCO3↓+2Na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 BaCO3↓+2NaCl)
3.单选题- (共3题)
3.
2015年10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享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C. 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5:22:5
D. 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A. 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C. 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5:22:5
D. 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4.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铜粉,无气泡冒出;用导管向稀硫酸中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测得溶液质量与实验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段说明Cu不能转换出硫酸中的氢 |
B.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 |
C.从c点到d点,溶液中的溶质只可能有一种 |
D.bc段溶液中有硫酸铜生成 |
4.选择题- (共1题)
5.填空题- (共2题)
7.
碘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1)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碘元素的部分信息。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碘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已知某碘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和碘酸钾(KIO3)。
①氯化钠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用符号表示),KIO3中I的化合价为 价;
②用试剂X测定该碘盐中碘元素的含量,发生如下反应:
KIO3+5X+3H2SO4=3K2SO4+3I2+3H2O,推算X的化学式为 。
(1)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碘元素的部分信息。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碘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已知某碘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和碘酸钾(KIO3)。
①氯化钠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用符号表示),KIO3中I的化合价为 价;
②用试剂X测定该碘盐中碘元素的含量,发生如下反应:
KIO3+5X+3H2SO4=3K2SO4+3I2+3H2O,推算X的化学式为 。
8.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A中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 ,实验A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B的操作是违规的,正确方法是 ;
(3)实验C中烧杯③的作用是 ;
(4)实验D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变小,写出导致气球变小的化学方程式 。

(1)实验A中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 ,实验A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B的操作是违规的,正确方法是 ;
(3)实验C中烧杯③的作用是 ;
(4)实验D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变小,写出导致气球变小的化学方程式 。
6.实验题- (共1题)
9.
将V1 mL 3.65% HCl溶液逐滴滴入盛有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图1),测量并记录溶液的pH变化(图2)和温度变化(图3).(实验中始终保持 V1+V2=50.0mL且各种溶液密度均为1.0g/mL).
(1)图2中V1=0mL时,图1中烧杯内溶液的颜色显_____色;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图2中的pH=7时,此时滴入的HCl溶液的体积V1=_____mL;
(4)通过该实验给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_____;
A 进行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 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
C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D 溶液由碱性转变为中性,再转变为酸性且酸性不断减弱
(5)实验中所用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1)图2中V1=0mL时,图1中烧杯内溶液的颜色显_____色;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图2中的pH=7时,此时滴入的HCl溶液的体积V1=_____mL;
(4)通过该实验给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_____;
A 进行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 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
C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D 溶液由碱性转变为中性,再转变为酸性且酸性不断减弱
(5)实验中所用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3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