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79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7/1

1.科普阅读题(共1题)

1.
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中药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等。中医讲究辩证施药,谓曰:“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唐代中药学家陈藏器在其《本草拾遗》中记载:“头疼欲死,鼻内吹硝石(主要成分KNO3)末,愈”。用药简单,功效显著。
东晋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在炼丹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善用化学反应,为病患解除病痛。在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有“食肉方”,原文内容为:“取白炭灰,荻灰,等分,煎令如膏。此不宜预作,十日则歇。并可与去黑子,此大毒。”结合现代化学知识,翻译文中含义大致为:取等量的生石灰、草木灰(含K2CO3),用水煎煮、去渣浓缩。这药不适宜提前制出来,放置十天,就失效了。可用于去除痦子等黑点。有剧毒。“食肉方”原料易得,所用“荻灰”是各种柴草燃烧后的灰烬,现称草木灰,是常用的农家肥,其有效成分K2CO3的性质与Na2CO3相似。“食肉方”巧妙地利用了反应产物的腐蚀性。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屠呦呦,也正是看到《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才得到灵感,开始研究从青蒿中提取抗疟疾药物。
1964年,越南战争爆发,山间丛林地区恶性疟疾猖獗,且对原有抗疟疾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疟疾患者猛增。越南政府请求支援。1967年中国成立疟疾防治领导小组,1969年,以屠呦呦为组长中医中药专业组介入。他们整理了800多种可能的中药,但并未考虑使用青蒿,因为它的抑制率极不稳定,为12-80%,直至看到《肘后备急方》中将青蒿“绞汁”用药,才得到启发,改用乙醚(C2H5OC2H5提取。1971年10月,青蒿的动物效价由30%~40%提高到95%。1971年12月下旬,用乙醚提取物与中性部分分别对小鼠、猴进行试验,显示100%的疗效。1972年5月,进行人体试验,试验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青蒿素,无色针状晶体,分子式为C15H22O5,制备熔点为156-157℃,易溶于氯仿、丙酮,可溶于乙醇、乙醚,几乎不溶于水。因其具有特殊的过氧基,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
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
回答下列问题:
(1)草木灰属于__________(填“氮肥”、“磷肥”、“钾肥”)。
(2)食肉方中发生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对于间日性疟疾病人你给出的服药建议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硝石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B.青蒿素属于有机物
C.“食肉方”不能预作的原因是氢氧化钾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变质
D.从青蒿素的乙醚溶液中分离青蒿素,可采取加热蒸发的方法
 

2.流程题(共1题)

2.
实验室废液是造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之一。课外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的性质后对含有CuSO4、FeSO4、ZnSO4和H2SO4的废液进行处理,其简单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步骤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步骤III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NaCl、Na2CO3、NaHCO3、CaCO3是生活中常见的盐,为学习鉴别他们的方法,老师拿来了标有A、B、C、D的这四种白色固体,并提供以下资料。
查阅资料:(1)Ca(HCO32可溶于水
(2)NaHCO3Na2CO3+ H2O + CO2↑;Na2CO3的热稳定性好,受热不分解。
(3)不同温度下,Na2CO3、NaHCO3的溶解度如下表:

设计方案:为完成鉴别,同学们分别设计了自己的实验方案

(1)小芳的实验中,步骤1鉴别出来的物质是__________。
(2)小明和小刚的步骤1都是溶解,该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进行实验:小刚的步骤1溶解的具体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刚在进行步骤2时,发现在两只试管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小刚推测它们是Na2CO3、NaHCO3。则NaHCO3与石灰水反应的产物可能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思与评价:(1)小刚的设计能不能完成鉴别,理由是__________。
(2)小丽觉得大家的方案太麻烦,她跟老师要了一些氯化钠,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在此实验基础上,小芳用一步完成了鉴别,她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

4.单选题(共15题)

4.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食物腐烂 C.水分蒸发D.矿石粉碎
5.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B.氢氧化钠易潮解
C.碳酸不稳定D.盐酸能与铁锈反应
6.
工业上用氨气(NH3)制取硝酸(HNO3),发生如下反应:①4NH3+5O2=4NO+6H2O ;②2NO+O2=2NO2; ③3NO2+6H2O= 2HNO3+NO;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一氧化氮(NO)的化学性质不稳定B.制取硝酸过程中产生的NO可循环使用
C.尾气排放的NO、NO2会造成酸雨D.反应①属于置换反应
7.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
A.最外层电子数B.核外电子数
C.中子数D.质子数
8.
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B.CO2C.KClD.NaOH
9.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酱油B.钻石C.白酒D.矿泉水
10.
钛和钛的合金大量用于航空工业,有"空间金属"之称。在元素周期表中,钛元素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为22 B.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2
C. 元素符号为Ti D. 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1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硅B.氧C.铁D.铝
12.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B.铁丝C.石蜡D.红磷
13.
下列四个实验的两种设计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鉴别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钠
检验一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
除去铁粉中的碳粉
方案1
滴加适量的石灰水,过滤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点燃
滴加稀硫酸,过滤
方案2
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
滴加碳酸钠溶液
通入澄清石灰水
在空气中灼烧
 
A.AB.BC.CD.D
14.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CH4 + 2O2=CO2+ 2H2O B. Cu + 2HCl = CuCl2 + H2
C. KMnO4  K2MnO4+ MnO2 +O2↑ D. 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15.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是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t2℃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
D.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16.
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烧碱B.生石灰C.硝酸铵D.食盐
17.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牛奶C.白糖D.植物油
18.
已知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下列有关质量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B.
C.D.

5.选择题(共3题)

19.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 {#mathml#}q=12{#/mathml#} ,前n项和为Sn,则 {#mathml#}S4a4{#/mathml#} ={#blank#}1{#/blank#}.
20.设i是虚数单位,则复数 {#mathml#}2+3i1i{#/mathml#} 等于{#blank#}1{#/blank#}.
21.为预防龋齿,制造口香糖时常用木糖醇(C5H12O5)代替蔗糖.

6.填空题(共11题)

22.
入住问天阁。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同学们了解了很多航天知识。
(1)火箭各个部位所用材料是不同的。石墨弹头,高强度铝合金弹体,钢铸件发动机中,使用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
(2)宇航服多达六层,以下宇航服结构中所用材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________。
A.棉针织内衣层 B.羊毛保暖层 C.塑料管水冷层
(3)火箭推进剂有多种,其中液氢(燃料)、液氧(氧化剂)推进剂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
(4)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C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上述物质中有一种单质
C.A分子与B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A.反应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14:9
23.
由C、H、O、Cl、Na、Ca六种元素组成了甲、乙、丙、丁、戊、庚六种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关于这六种物质有下列描述:
(1)甲是一种气体,可做温室肥料,实验室制取甲时用到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甲和丙的水溶液反应生成丁,此反应无明显现象。丙物质的俗称是__________。
(3)戊的水溶液与甲或丁溶液反应,因生成庚而浑浊。丁与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关于这六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有三种
B.乙物质不溶于水
C.戊可用做建筑材料
D.两两混合能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情况有两种
24.
右图为市场常见的一款补钙剂。下表为它的说明书,请填写表中的空白:(1)


(2)为检验该产品是否与说明一致,课外小组的同学取10片该补钙剂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将生成的气体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当溶液的增重量为_________时,说明产品质量与说明相符。请写出计算过程。(其他辅助成分不参与化学反应)
25.
游览母亲河。
(1)黄河第一铁桥建于1909年,铁桥可采取的防锈措施是__________。
(2)桥边的花岗岩雕塑寓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花岗岩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河水流经黄土高原而含有大量泥沙,同学们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净水器(下图),其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_____。
26.
空气分离/烟气再循环技术能大幅降低CO2分离回收成本。其工业流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设备1的作用是__________。
(2) 设备2中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 该流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
27.
二氧化碳是空气的重要组成成分。
(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和________。
(2)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可用于_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常用的灭火剂,小明同学将一根点燃的镁条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瓶壁附着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由此实验给大家提出的消防安全建议是__________。
28.
为了探究金属的性质,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用实验二证明Zn>H>Cu>Ag,则溶液A和溶液B分别是__________。
29.
参观兰州博物馆。
(1)西周时期的卷夔纹青铜簋(下图)为最珍贵的馆藏之一,依据上边的铜锈的成分Cu2(OH)2CO3,推测它生锈的条件与O2、H2O和_________同时接触。

(2)在小件金属文物的展柜内,要放置干燥剂,干燥剂最好用________。
30.
在榆林一中的交流活动中,小明表演了两个魔术:
(1)变色字画:小明在一张白纸上喷上一种无色的液体,纸面上出现了红色的握手图形和你好字样(下图)。然后将字画在空气中抖动,字画又变成一张白纸。小明喷洒的无色液体可能是__________,字画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_。

(2)吹气生火:小明用棉花包住少量过氧化钠(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下图),向棉花上吹气,观察到棉花燃烧。

①完成化学方程式:2Na2O2+ 2CO2="===" 2_________ + O2
ER5由上述现象你得出的一条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1.
乘飞机出发。
(1)乘务员提供的早餐有大米粥、萝卜腌菜、茶鸡蛋,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
(2)早餐用玉米淀粉可降解塑料餐盒盛装,使用该餐盒的好处是________。
32.
课外小组的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所示组装仪器;
②向上推动注射器1的活塞至底部;
③向下推动注射器2的活塞至底部,白磷不燃烧;
④将装置倒置,……,白磷燃烧。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④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步骤④的操作是__________。
(3)将步骤①与步骤④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7.实验题(共2题)

33.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装置B中盛有用石蕊浸泡过的干燥纸花,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4)C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实验中能使测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_______(写出一条)。
34.
用下图所示装置分离CO和CO2的混合气体,回答下列问题(提示:实验所用试剂均为足量):

(1)试剂瓶B中盛有浓硫酸,其作用是__________。在气球1中首先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
(2)整个实验过程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要收集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应进行的操作(装置中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是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普阅读题:(1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1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