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将100g硫酸溶液均分成5次滴加在20g含锌铜的金属片中,测得氢气的质量如下所示.
请计算:
①最终生成H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② 该金属片中含铜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
③ 100g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硫酸溶液的质量/g | 20 | 40 | 60 | 80 | 100 |
氢气的质量/g | 0.1 | 0.2 | 0.3 | 0.4 | 0.4 |
请计算:
①最终生成H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② 该金属片中含铜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
③ 100g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4题)
3.
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 ![]() | B.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 | D.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中元素的存在形态都是化合态 |
B.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
C.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
D.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物质一定是酸 |
3.填空题- (共5题)
16.
化学研究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对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① 研究物质成分
Ⅰ.高原缺氧中的“氧”指的是 (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Ⅱ.某盐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紫色,该盐中一定含有 .
② 研究新的物质产生
Ⅰ.炼铁的原理是用一氧化碳与铁矿石中的氧化铁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Ⅱ.请配平制烧碱的化学方程式:
① 研究物质成分
Ⅰ.高原缺氧中的“氧”指的是 (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Ⅱ.某盐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紫色,该盐中一定含有 .
② 研究新的物质产生
Ⅰ.炼铁的原理是用一氧化碳与铁矿石中的氧化铁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Ⅱ.请配平制烧碱的化学方程式:

17.
燃料的合理使用是解决环境污染重要途径.
① 氢气被誉为“最理想的燃料”,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
② 近年各地雾霾频发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增多,是因为空气中新增了大量的 (填字母序号).
③ 我国已经开发和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其中含乙醇(C2H5OH)10%,乙醇的摩尔质量是 ,每摩尔乙醇分子中含 个氢原子.
④ 乙醇和甲烷都是常用的燃料,完全燃烧后产物相同,若燃烧2mol乙醇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与 g甲烷燃烧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
① 氢气被誉为“最理想的燃料”,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
② 近年各地雾霾频发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增多,是因为空气中新增了大量的 (填字母序号).
|
③ 我国已经开发和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其中含乙醇(C2H5OH)10%,乙醇的摩尔质量是 ,每摩尔乙醇分子中含 个氢原子.
④ 乙醇和甲烷都是常用的燃料,完全燃烧后产物相同,若燃烧2mol乙醇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与 g甲烷燃烧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
18.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仪器名称:a .
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原理是 .取用块状石灰石的仪器是 (填编号).上述可制CO2的实验装置是 (填编号).使用装置C的优点是 .


①写出仪器名称:a .
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原理是 .取用块状石灰石的仪器是 (填编号).上述可制CO2的实验装置是 (填编号).使用装置C的优点是 .
19.
某兴趣小组欲探究Fe、Cu、Ag、R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R为未知金属),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图1所示,将金属丝同时插入烧杯中.乙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表面产生 .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把烧杯中铁丝替换为R继续实验,如图2所示.若甲中出现气泡,乙中无明显现象,则此时烧杯乙中的溶质是 ,可得出Fe、Cu、Ag、R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
③根据整个实验观察得到的现象,可以推测甲烧杯中X溶液可能是 .

①图1所示,将金属丝同时插入烧杯中.乙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表面产生 .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把烧杯中铁丝替换为R继续实验,如图2所示.若甲中出现气泡,乙中无明显现象,则此时烧杯乙中的溶质是 ,可得出Fe、Cu、Ag、R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
③根据整个实验观察得到的现象,可以推测甲烧杯中X溶液可能是 .
20.
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利用 (填物质名称)的吸附性除去水中异味.净化过的水通入氯气后输送到每家每户,其中通入氯气的作用是 .
② 下表是NaOH和Ca(OH)2的溶解度数据(单位:g/100g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表示溶解度的符号是 ;表中“111”数字表示的含义是 .
Ⅱ.为测定X的值,取4份60℃的水各50克,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1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由实验可知X的值为 .
Ⅲ.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OH)2,通过蒸发浓缩、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aOH固体.
Ⅳ.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恢复到原来温度得到的溶液(乙溶液),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甲 乙(填“>、<、=”).
Ⅴ.在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111gNaOH,欲使其完全溶解变成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 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利用 (填物质名称)的吸附性除去水中异味.净化过的水通入氯气后输送到每家每户,其中通入氯气的作用是 .
② 下表是NaOH和Ca(OH)2的溶解度数据(单位:g/100g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 | NaOH | 31 | 90 | 111 | X | 313 | 336 |
Ca(OH)2 | 0.19 | 0.17 | 0.14 | 0.12 | 0.09 | 0.08 |
Ⅰ.表示溶解度的符号是 ;表中“111”数字表示的含义是 .
Ⅱ.为测定X的值,取4份60℃的水各50克,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实验4 |
NaOH质量/g | 50 | 60 | 70 | 80 |
H2O质量/g | 50 | 50 | 50 | 50 |
溶液质量/g | 100 | 110 | 114.5 | 114.5 |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1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由实验可知X的值为 .
Ⅲ.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OH)2,通过蒸发浓缩、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aOH固体.
Ⅳ.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恢复到原来温度得到的溶液(乙溶液),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甲 乙(填“>、<、=”).
Ⅴ.在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111gNaOH,欲使其完全溶解变成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大 |
D.可以升温到40℃以上 |
E.NaOH的溶解度一定变大 |
F.20℃时加入的水的质量>23.4g |
4.实验题- (共1题)
21.
欲测定某溶液中溶质成分.已知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H2SO4、HCl、NaOH、BaCl2
中一种或二种,现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提示: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石蕊变红,溶液中一定不存在 .
②为了进一步测定成分,重新取少量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0%的Na2CO3溶液,测得滴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关系(图1)和滴加溶液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的pH关系(图2).

Ⅰ.根据图1,推断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一定不存在物质的原因是 .
Ⅱ.滴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
Ⅲ.图2中d点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简述bc段溶液pH一直为7的理由是 .
中一种或二种,现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提示: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石蕊变红,溶液中一定不存在 .
②为了进一步测定成分,重新取少量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0%的Na2CO3溶液,测得滴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关系(图1)和滴加溶液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的pH关系(图2).

Ⅰ.根据图1,推断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

Ⅱ.滴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
Ⅲ.图2中d点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简述bc段溶液pH一直为7的理由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