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南通市港闸区九年级上学期阶段测化学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77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9

1.简答题(共1题)

1.
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0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反应时间/min
1.0
1.5
2.0
2.5
3.0
剩余固体质量/g
2.55
2.25
2.10
2.04
2.0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
(3)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2.单选题(共9题)

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B发B.煤的干馏C.灯泡发光D.活性炭的吸附
3.

A.生成物均是氧化物
B.反应物中有单质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是2:1
4.
我国使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动力是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所提供的,反应方程式为2NH4ClO4═N2↑+Cl2↑+4X+2O2↑,则X的化学式为()
A.H2OB.H2 C.NH3D.HCl
5.
在一密闭容器内有X、Y、Z、M四种物质,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M
反应前的质量∕g
60
5
10
2
反应后的质量∕g
a
5
32
20
 
A. a等于20
B. Y可能是催化剂
C. 反应消耗或生成的X、Z、M质量比为20:16:9
D. 继续加热至完全反应,还会有9g物质M生成
6.
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A、B、C三种物质各10克,将其充分反应后,B消耗完全,C增加了8克,生成了4克D。若A全部参加反应,则需再加入B的质量是()
A. 20克     B. 25克 C. 40克 D. 50克
7.
有关碳与氧化铜高温下发生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铜具有氧化性 B. 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C. 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 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8.
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气体点燃后,罩上干而冷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组成不可能的是()
A. H2、CH4 B. H2、CO C. H2、CH4、CO D. CO
9.
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正确的说法是(    )
A.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C.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
D.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B.长期饮用硬水可以补钙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排风扇将煤气排出
D.元素的化学性质由质子数决定

3.填空题(共4题)

11.
把氯化锌溶解到足量水中形成混合物,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写出氯化锌中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
(2)写出氯化锌中阴离子的符号
(3)标出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4)写出氯化锌的化学式
12.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重要循环,请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
(2)某矿泉水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及含量如下表:
成分
Ca
K
Zn
F
含量(mg/L)
20
3
0.06
0.02
这里Ca、K、 Zn、F是指 (填“单质、元素、分子或原子”)。

(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分解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甲、乙管中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4)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请参与讨论下列有关问题:
(Ⅰ)自来水、蒸馏水、海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Ⅱ)某学校饮水处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步骤如下图所示:

②对应的作用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③对应的作用是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过滤
(Ⅲ)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     。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Ⅳ)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 D.水的净化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为了使煤充分燃烧,通常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其目的是
(3)为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科学家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人类迫切要求开发和利用氢能、风能、  (填一种)等新能源。
(5)2013年4月2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发起“绿V客(Green Week)行动”,邀请公众从小事做起,践行环保。下列行为中,符合“绿V客”活动主题的是
A.尽量开车上下班B.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木筷
C.尽量使用环保购物袋D.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纸杯
1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试管口应塞上一团棉花,目的是 ,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采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反应方程式为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 ,常使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其优点是 ,若要选择G作为收集装置,二氧化碳应该从 (填“a”或“b”)端进入。
(3)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乙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H中的现象是 ,原因是 (用方程式表示),I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J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   
(4)某兴趣小组用图丙进行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在点燃酒精灯之前,必须先通一会儿CO,目的是 ;实验过程中,K处硬质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