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江苏省仪征三中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76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

1.综合题(共1题)

1.
铁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础,人类进步所必不可少的金属材料。

(1)看图回答,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 , 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亚铁离子(Fe2)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 质子数为______________。
(2)健康人体内,总量4~5g的铁元素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缺铁会患上_____(填字母)。
A.骨质疏松
B.甲状腺疾病
C.贫血症
D.侏儒症
(3)【实验一】兴趣小组通过上图实验研究铁的冶炼

该装置的设计有一明显不当之处,你的改进方案是___。
(4)试写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生成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
(5)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处澄清石灰水变___; A处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小明将所得的黑色固体物质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发现有少量气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 说明黑色固体物质___(填字母)。
A不含铁 B一定全部是铁 C含有铁
(6)【资料1】已知铁的氧化物均能逐步失去其中的氧,最终被还原为铁。

【资料2】实验研究表明:该实验得到是四氧化三铁与铁粉的混合物
【实验二】研究后兴趣小组用下图实验研究实验一所得黑色粉末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

【资料3】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类似都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但吸收能力比石灰水强,从安全与规范的角度考虑,装置C后面应连接________(选填装置序号)
(7)铁与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10 g充分反应后,玻璃管中剩余固体(单质铁)的质量为7.6g。请计算10 g黑色粉末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

(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实验回顾)(2)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其反应类型为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提出问题)(3)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猜想)①  
    ,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实验与交流)(4)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着火点240℃)和白磷(着火点40℃)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为8.85%和3.21%。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
(交流与反思)(5)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     (填字母)。
A.装置内残留的氧气更少
B.反应更彻底,实验结果更准确
C.铁丝生锈比红磷燃烧反应更快
(实验探究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闻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4)。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烧杯内蒸馏水
烧杯内剩余蒸馏水
131 mL
90.0mL
63.6mL
 
(6)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结论与反思)(7)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 (填字母)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
A.红磷 B.白磷 C.铁粉、炭粉、氯化钠、蒸馏水
(拓展延伸)(8)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铜绿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若将图3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请判断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 、理由 (填字母)。
a.空气中CO2含量只有约0.03%,铜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几乎耗尽
b.铜丝反应比铁丝快
c.反应更彻底

3.单选题(共11题)

3.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4.
下列变化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镁条导电B.粉尘爆炸C.金属拉丝D.活性炭吸附毒气
5.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有助燃性B.氢气有可燃性
C.浓氨水有挥发性D.一氧化碳有毒性
6.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C15H24O5)而荣获了诺贝尔奖。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青蒿素比双氢青蒿素少两个氢原子
B.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都属于含氧化合物
C.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索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3:1
D.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
7.
60g铁、镁、锌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混合溶液,蒸干得到156g固体。则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
A.2.0gB.3.0gC.4.0gD.无法计算
8.
下列关于铁的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A.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B.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C.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炼铁高炉内CO夺取氧化铁中的氧而生成了CO2
9.
如图,在乙中盛放约3/4容积的水(加2滴红墨水),然后在甲中放入十几粒锌粒,再注入足量稀硫酸,塞紧橡皮塞。不久,红色的水从尖嘴玻璃管喷出,形成美丽的喷泉。下列说法中,不能用于解释形成喷泉原因的是
A.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B.氢气密度小于空气
C.装置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D.氢气难溶于水
10.
把一根洁净的铁钉放人稀硫酸中,产生的现象是(   )
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③铁钉质量减轻 ④液体质量减轻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1.
下列物质的颜色不是黑色的是
A.Fe2O3B.Fe3O4 C.MnO2D.CuO
12.
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B.实验结束时,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
C.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证明一定有铁生成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13.
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吸附B.沉降C.过滤D.蒸馏

4.多选题(共1题)

14.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MnO2
C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
FeSO4溶液
CuSO4溶液
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D
NaCl固体
泥沙
溶解、过滤
 
A. A    B. B    C. C    D. D

5.填空题(共1题)

15.
化学符号促进思维的发展。
⑴用数字和符号填空:
① 两个氮气分子 .② 氢氧根离子
③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 .④ 硫的+6价氧化物
⑤ n个汞原子 . ⑥ 2个碳酸分子
⑵根据题意,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生成两种气体单质的分解反应
②NO和CO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空气中两种无毒的气体    
③实验室加热紫黑色固体制氧气
④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     

6.实验题(共1题)

16.
依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知识,结合下图回答:

⑴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⑵①用胶皮管连接组装仪器时,先把玻璃管口 (选填字母,下同),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a.用手捂一会儿    b.用水润湿   c.用酒精灯微热 d.用砂纸打磨
②组装好装置后,首先   
a.加入药品   b.检验气体的纯度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预热实验装置
⑶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填装置代号)和D 。
⑷若用C、F组合成的装置来制取的气体,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
①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  ②反应不需要加热
③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④气体不易溶于水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⑸“电石”(CaC2)粉末遇水立即反应,迅速生成氢氧化钙和难溶于水的乙炔(C2H2)气。
①写出电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实验室制乙炔 (填可或不可)选用装置C,理由是 (填字母)。
a.可以随时加水 b.不能控制水的加入
c.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d.反应物能够充分接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1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