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3.
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A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B. A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l:3
C. 生成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l:l
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A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B. A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l:3
C. 生成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l:l
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
C、CH4、CO三种物质与CO2有如下转化关系:①C→CO2;②CH4→CO2;③CO→C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CH4、CO只跟氧气反应才能得到CO2 |
B.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
C.三种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跟氧气反应可转化为CO2 |
D.上述转化关系中,反应的生成物在常温下都是气体 |
5.
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木炭粉和氧化铜反应后气体产物的成分。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前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为12.80 g,玻璃管质量为52.30 g;反应后玻璃管及其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64.81 g,装置B增重0.22 g,装置C质量未改变。

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
①当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时,碳与氧化铜的反应结束
②玻璃管中反应结束后仍要缓缓通入氮气将装置内残留的气体生成物排出
③玻璃管中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
④NaOH与CO2反应导致装置B质量增加
⑤装置C的质量未改变说明没有气体通入该装置
以上正确的说法是( )

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
①当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时,碳与氧化铜的反应结束
②玻璃管中反应结束后仍要缓缓通入氮气将装置内残留的气体生成物排出
③玻璃管中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
④NaOH与CO2反应导致装置B质量增加
⑤装置C的质量未改变说明没有气体通入该装置
以上正确的说法是( )
A.①②③④ | B.②④ | C.①③⑤ | D.①④⑤ |
6.
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人AgNO3溶液与Cu(NO3)2溶液的混合液中,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所示。

根据实验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根据实验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 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 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铁 |
7.
一定温度下,向含有适量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点时溶液呈无色 |
B.从M—N点反应放出的热量逐渐增大,随后逐渐减少 |
C.N点时溶液的pH最大 |
D.P点时,溶液中至少含两种溶质 |
2.选择题- (共6题)
3.填空题- (共4题)
14.
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和下图的信息填空:

⑴甲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乙图中所示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铝和氧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⑵丙图所示粒子符号是_________。

⑴甲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乙图中所示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铝和氧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⑵丙图所示粒子符号是_________。
15.
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相互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有相应的转化关系.其中,A、B都是黑色固体,通常状况下,C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溶于水会形成蓝色溶液,常用于配制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农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E所属的类别可能是(写一种物质的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

(1)物质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E所属的类别可能是(写一种物质的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演示实验。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1)打开A中的活塞,加入足量浓盐酸,关闭A中的活塞。小聪认为通过B中的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你认为他的看法_____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说明原因_____。
(2)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K2及E中的活塞,待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流入锥形瓶后,关闭E中的活塞、弹簧夹K2.C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上述实验过程中,C中玻璃管K1的作用是_____。

(1)打开A中的活塞,加入足量浓盐酸,关闭A中的活塞。小聪认为通过B中的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你认为他的看法_____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说明原因_____。
(2)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K2及E中的活塞,待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流入锥形瓶后,关闭E中的活塞、弹簧夹K2.C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上述实验过程中,C中玻璃管K1的作用是_____。
17.
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
⑵某同学在t1℃时进行如图2实验,充分搅拌得到相应的液体①一③。①一③形成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⑶在溶液③中再加入25g甲,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⑷若固体甲中含少量固体乙,在提纯固体甲时一定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⑸若甲为KNO3,如图3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
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
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 (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固体 B生石灰固体 C冰块
D硝酸铵固体

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
⑵某同学在t1℃时进行如图2实验,充分搅拌得到相应的液体①一③。①一③形成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⑶在溶液③中再加入25g甲,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⑷若固体甲中含少量固体乙,在提纯固体甲时一定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⑸若甲为KNO3,如图3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
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
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 (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固体 B生石灰固体 C冰块
D硝酸铵固体
A.浓硫酸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6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