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F装置内溶液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A装置内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处理尾气的方法为_____.
(3)将该小组分为两组,各取48g氧化铁粉末按如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火焰温度5000C~7000C)、乙组用酒精喷灯(火焰温度8000C~10000C)分别对装置D充分加热,红色粉末均变为黑色粉末.两组分别用固体产物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为解释这个现象,小组成员查阅到下列资料:
Ⅰ.已知铁的氧化物有FeO、Fe3O4、Fe2O3,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失去或逐步失去其中的氧,最终被还原为铁.
Ⅱ.Fe3O4是一种铁氧体磁性物质,不溶于水和酸.
Ⅲ.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进行热反应分析的相关数据图.

(分析与结论)
①乙组的固体产物是_____,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小军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甲组的固体产物可能是_____.小华通过计算也证明了小军的观点.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_____
(反思与交流)
考虑到一氧化碳气体通入的不持续性,装置E的作用是_____.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上图装置还要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

(1)F装置内溶液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A装置内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处理尾气的方法为_____.
(3)将该小组分为两组,各取48g氧化铁粉末按如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火焰温度5000C~7000C)、乙组用酒精喷灯(火焰温度8000C~10000C)分别对装置D充分加热,红色粉末均变为黑色粉末.两组分别用固体产物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操作步骤 | 甲组现象 | 乙组现象 |
1.称量反应后粉末质量(g) | 44.2 | 33.6 |
2.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 部分能被磁铁吸引 | 全部能被磁铁吸引 |
3.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盐酸,震荡 | 部分溶解,无气泡 | 全部溶解,有气泡 |
为解释这个现象,小组成员查阅到下列资料:
Ⅰ.已知铁的氧化物有FeO、Fe3O4、Fe2O3,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失去或逐步失去其中的氧,最终被还原为铁.
Ⅱ.Fe3O4是一种铁氧体磁性物质,不溶于水和酸.
Ⅲ.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进行热反应分析的相关数据图.

(分析与结论)
①乙组的固体产物是_____,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小军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甲组的固体产物可能是_____.小华通过计算也证明了小军的观点.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_____
(反思与交流)
考虑到一氧化碳气体通入的不持续性,装置E的作用是_____.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上图装置还要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BaCl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若误服了BaCl2溶液可立即服用MgSO4溶液解毒。为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向BaCl2溶液不断加入MgSO4溶液,并将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加入MgSO4溶液的质量关系绘制成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有_____。
(2)求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1)P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有_____。
(2)求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3.推断题- (共1题)
3.
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NaCl、NaOH、Na2CO3、Na2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小明取少量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A是_____ (填化学式)。
(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
(3)无色滤液2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
(4)上述实验可知还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是否存在,为进一步确定,应改进的方法是_____。

(1)白色沉淀A是_____ (填化学式)。
(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
(3)无色滤液2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
(4)上述实验可知还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是否存在,为进一步确定,应改进的方法是_____。
4.单选题- (共7题)
4.
小乐将铁粉和硫粉以适当的质量比混合,堆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用烧红的玻璃棒一端接触混合物,等部分混合物迅速变红热状态后,撤离玻璃棒,反应能继续进行,直至全部混合物都呈红热的状态,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固态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参与反应的铁和硫都属于金属单质,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属于盐 |
B.混合物有红热现象,可作为此变化是化学变化的证据 |
C.反应需要用红热的玻璃棒加热,说明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
D.用磁铁吸引可以证实反应中铁已从游离态变成化合态 |
5.
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图转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氧化物,在反应①中体现出氧化性 |
B.乙在反应②中能独自转化为丙 |
C.丙是有机物,化学式为CH2 |
D.固碳酶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均不变 |
6.
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和概念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H2O2、H2SO4中均含有氢分子H2 |
B.某种氢微粒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 2个电子构成,该微粒的组成可用H5+表示 |
C.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一定不变 |
7.
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时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装置II中出现气泡,说明I中反应已开始 |
B.反应中,装置I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 |
C.冷却后,若装置I中有黑色固体,说明碳有剩余 |
D.冷却后,装置I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 |
8.
锌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的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锌逐渐加入稀硫酸中 |
B.a点和c点对应溶液中硫酸根离子个数相同 |
C.b点和c点对应溶液中锌离子个数不相同 |
D.溶液的溶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也符合该曲线的变化趋势 |
9.
小柯为比较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一定有( )
①Mg2+②Mg2+和Fe2+③Fe2+和Cu2+④Mg2+、Fe2+和Cu2+

①Mg2+②Mg2+和Fe2+③Fe2+和Cu2+④Mg2+、Fe2+和Cu2+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10.
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I一定是加溶质 |
B.整个实验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不变 |
C.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
5.填空题- (共2题)
11.
如图所示为A、B、C、D、E五种不同类别物质卡片组成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的(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本流程涉及均为初中科学常见的反应)

(1)参照上述拼图,写出制备氯化铁的2种方法:_____、_____。
(2)从初中科学知识的角度,根据图判断:符合甲+乙→盐+水的组合是_____(填序号);属于复分解反应的组合是_____(填序号)。
①A+B ②A+C ③C+D ④A+E ⑤A+D ⑥D+E

(1)参照上述拼图,写出制备氯化铁的2种方法:_____、_____。
(2)从初中科学知识的角度,根据图判断:符合甲+乙→盐+水的组合是_____(填序号);属于复分解反应的组合是_____(填序号)。
①A+B ②A+C ③C+D ④A+E ⑤A+D ⑥D+E
12.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某化学研究小组测定茶叶中钙元素含量的实验方案如下:(已知茶叶中铝、铁元素对钙离子的测定有影响,所以要预先除去,溶液中铝离子、铁离子完全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的pH在6左右,加热有利于沉淀聚沉)
①称取100g干燥的茶叶,充分灼烧使茶叶灰化,再用研钵磨细后移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00mL盐酸,搅拌、过滤、洗涤.
②向步骤①所得滤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为6~7左右,再加热煮沸30min,过滤后得到滤液和沉淀.
③向步骤②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足量无水碳酸钠,充分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液和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灼烧灰化的目的是_____.
(2)步骤②中加热煮沸30min的目的是_____.
(3)计算茶叶中钙元素的含量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_____.
(4)下列课本中的哪一个实验,与上述科学研究方法最相似?_____
A 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B 奥斯特实验证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C 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D 探究在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气体是由什么反应生成的.
①称取100g干燥的茶叶,充分灼烧使茶叶灰化,再用研钵磨细后移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00mL盐酸,搅拌、过滤、洗涤.
②向步骤①所得滤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为6~7左右,再加热煮沸30min,过滤后得到滤液和沉淀.
③向步骤②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足量无水碳酸钠,充分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液和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灼烧灰化的目的是_____.
(2)步骤②中加热煮沸30min的目的是_____.
(3)计算茶叶中钙元素的含量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_____.
(4)下列课本中的哪一个实验,与上述科学研究方法最相似?_____
A 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B 奥斯特实验证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C 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D 探究在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气体是由什么反应生成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7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