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了解到,某石材厂新购进一批石灰石原料(其所含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高温时也不发生反应)。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取该石灰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求:(1)m=_________;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求:(1)m=_________;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某次学生实验后,负责清洁实验室的小雪、小丽、小明和小华四位同学围绕如何处理 “废液” 展开了讨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四位同学决定围绕废液的成分开展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该废液的成分有哪些?
(猜想)猜测一:废液为Na2SO4和NaCl组成的混合溶液;
猜测二:废液为Na2CO3和NaCl组成的混合溶液;
猜测三:废液为Na2CO3和Na2SO4组成的混合溶液;
猜测四:废液为Na2CO3、Na2SO4和NaCl组成的混合液.
(实验探究)
(反思)
(1)小丽在(实验探究)的第①步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过量”的理由是 .
(2)小华在(实验探究)操作的基础上,只改变滴加试剂的顺序,也可以把它们鉴别出来。滴加这些试剂的顺序是: .(标明用量)

(提出问题)该废液的成分有哪些?
(猜想)猜测一:废液为Na2SO4和NaCl组成的混合溶液;
猜测二:废液为Na2CO3和NaCl组成的混合溶液;
猜测三:废液为Na2CO3和Na2SO4组成的混合溶液;
猜测四:废液为Na2CO3、Na2SO4和NaCl组成的混合液.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用试管取一定量的废液,滴加过量的 Ba(NO3)2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猜测四”成立 |
②在①的反应液中滴加过量的 . | __________________ | |
③将②的反应液静置,继续滴加适量 的 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_ |
(反思)
(1)小丽在(实验探究)的第①步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过量”的理由是 .
(2)小华在(实验探究)操作的基础上,只改变滴加试剂的顺序,也可以把它们鉴别出来。滴加这些试剂的顺序是: .(标明用量)
3.单选题- (共7题)
3.
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每个青蒿素分子由42个原子构成
B. 青蒿素是一种氧化物
C.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ɡ
D. 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8%
A. 每个青蒿素分子由42个原子构成
B. 青蒿素是一种氧化物
C.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ɡ
D. 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8%
5.
为探究Zn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提供的试剂有:Zn、Cu、H2SO4溶液、ZnSO4溶液、CuS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Zn和Cu的硬度能判断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B.ZnSO4溶液中加入Cu不能探究Zn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C.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
D.选用两种试剂就可实现实验目的 |
7.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硫酸是由氢、硫、氧三种原子构成的 |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
D.碱溶液的pH> 7,若测得某溶液的pH=12,则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8.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少量) | 试剂 | 除杂操作方法 |
A | CO2 | HCl | NaOH溶液 | 通过NaOH溶液洗气 |
B | CaO | CaCO3 | 足量的水 | 充分溶解、过滤 |
C | KNO3溶液 | K2CO3 | 稀盐酸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
D | NaC1溶液 | BaC12 | ①Na2CO3溶液②稀盐酸 | 先加过量试剂①,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试剂② |
A.A | B.B | C.C | D.D |
9.
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2+、Mg2+、SO42-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步操作:
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②⑤④①③ | B.②④⑤①③ | C.④⑤②①③ | D.①⑤②④③ |
4.填空题- (共4题)
10.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对应化学符号:① 镁离子 ;② 三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
(2)请从上面右图中写一条关于硅元素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请分析第三周期从11~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

(1)写出对应化学符号:① 镁离子 ;② 三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
(2)请从上面右图中写一条关于硅元素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请分析第三周期从11~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
11.
(1)下列五种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浓硫酸 ②氢氧化钠固体 ③ 浓盐酸 ④ 澄清石灰水 ⑤铁
(2)等质量且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所得溶液加入下列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 BaC12溶液 ② CuO ③ Cu(NO3)3 溶液 ④ CO2
①浓硫酸 ②氢氧化钠固体 ③ 浓盐酸 ④ 澄清石灰水 ⑤铁
(2)等质量且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所得溶液加入下列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 BaC12溶液 ② CuO ③ Cu(NO3)3 溶液 ④ CO2
12.
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大量Mg2+、Cu2+、Fe3+、K+、H+、NO3﹣、SO42﹣、OH﹣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通过以下实验进行检验:
(1)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
(2)向上述待测液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3)向上述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现象.
请回答,据此可以判断该待测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写出(2)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
(2)向上述待测液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3)向上述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现象.
请回答,据此可以判断该待测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写出(2)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3.
在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共获得了九枚奖牌,成为亚洲体坛霸主。
(1)图1是速度滑冰运动员使用的冰刀鞋。

①冰刀鞋中含有的金属材料是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②制造冰刀鞋的铝合金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请写出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
的原因 。
(2)图2是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火炬,火炬外形像神话传说中的火鸟。采集圣火,在
太阳光下将火炬燃料喷口伸向凹面镜焦点位置,打开阀门,火炬将被点燃。火炬能被点燃
的原因是 。火炬传递结束后,采用关闭燃气阀门的方法熄灭火炬,
其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 。
(1)图1是速度滑冰运动员使用的冰刀鞋。

①冰刀鞋中含有的金属材料是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②制造冰刀鞋的铝合金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请写出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
的原因 。
(2)图2是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火炬,火炬外形像神话传说中的火鸟。采集圣火,在
太阳光下将火炬燃料喷口伸向凹面镜焦点位置,打开阀门,火炬将被点燃。火炬能被点燃
的原因是 。火炬传递结束后,采用关闭燃气阀门的方法熄灭火炬,
其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 。
5.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7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