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河北省邯郸市初中一模理综试卷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67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4/25

1.计算题(共1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欲测定一定量的某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1)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需图甲所示盐酸的质量为 g。
(2)将(1)中配制好的稀盐酸加人盛有石灰石样品的烧杯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
酸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假设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2.推断题(共1题)

2.
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16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B、C、D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 
常温下,A是最常用的溶剂,C为红棕色固体,则A的化学式为  ,C与D 的反应在工业上的应用是    
(2)若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B物质俗称纯碱,D可用于金属除锈。则A的化学式为 ,写出B→C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单选题(共11题)

3.
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一张细条状铝箔纸的两端分别压在干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铝箔纸发热并燃烧。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时干电池的正极与正极相连
B.用普通纸代替铝箔纸也能燃烧
C.实验中铝箔纸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该实验能说明短路带来的危害
4.
下列事例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蓄电池放电
B.水力发电
C.内燃机做功冲程
D.火箭点火升空
5.
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D.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
6.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果汁B.牛奶C.蒸馏水D.啤酒
7.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2个氢原子— H2B.3个铁离子— 3Fe2+
C.氧化铝— Al2O3 D.+2价的镁元素— Mg2+
8.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警用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
D.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水无法区分硝酸铵、氯化钠、氢氧化钠三种固体
B.铅锑合金熔点高,用来制作保险丝
C.组装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时,应按照先上后下的顺序来组装
D.某化肥与碱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证明该化肥是铵态氮肥
10.
下表是不同温度时NaCl、KNO3的溶解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A.将60℃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质、溶剂的质量都会减少
B.40℃时,将50g NaCl、50g KNO3分别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C.将80℃时NaCl、KNO3两种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KNO3>NaCl
D.用上表数据绘制成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0~20℃
11.
如图所示中的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稀释浓硫酸
C.称量氢氧化钠固体D.蒸发食盐水
12.
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近似pH,其中呈碱性的是
A.杨梅pH=2.5B.苹果pH=4.1
C.菠萝pH=5.1D.柿子pH=8.5
13.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C.废旧电池掩埋在土壤中
D.自来水可以尽情使用

4.填空题(共3题)

14.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1)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如果衣服上沾有油污,可用洗涤剂洗去,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功能。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
(3)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有毒气体,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4)自行车是“绿色出行”的交通工具,为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可采取 的措施。
15.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电解水的实验,正极端的试管收集到的气体是 ,它与负极端试管内气体的体积比是
(2)乙是过滤液体实验,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丙是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实验,反应结束后天平的指针将   (选填“偏左”、“偏右”或“不变”),该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选填“是”或“否”)。
16.
天然气和太阳能都是常用能源,越来越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使用。天然气属于_____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发生的核_____(选填“裂变”或“聚变”)反应。

5.实验题(共2题)

17.
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研究铁丝燃烧实验。

(1)依次打开K2和K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接通电源,预热铁丝(事先已打磨好),并未立刻观察到铁丝燃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丝剧烈燃烧后,立刻关闭K1。当燃烧停止一段时间后,C中水流入B,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实验课上,老师分析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时指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
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钾、钙、钠等除外。小明很好奇,于是做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
(进行实验)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放入盛有20毫升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发现金属钠浮在液面上不停打转,产生大量气体,烧杯发烫,溶液中出现了蓝色絮状沉淀,并没有出现紫红色的铜。一会儿,部分沉淀渐渐变黑。
(提出问题)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钠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同时放出气体。
②氢氧化铜受热至60-80℃变暗,温度再高分解为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实验探究1)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小明将上述实验药品放入锥形瓶中,立即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将导管通入肥皂水中,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飘起的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点燃该气体前一定要先
(实验探究2)探究沉淀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沉淀中有Cu(OH)2 ,可能还有Cu。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将锥形瓶内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
 
  
  
 
沉淀中没有Cu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小明同学得出结论:钠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会先与水反应,生成物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请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交流)出现黑色物质的可能原因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