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初三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67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5/7/3

1.综合题(共1题)

1.
(13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
(2)写出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要获得较纯净的氢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
(3)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配制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盐酸,配制的主要步骤是计算、量取、 。该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量筒、玻璃棒和烧杯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4)实验室要制取8.8g二氧化碳,至少需要多少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盐酸与足量大理石反应?(在答卷纸上写出计算过程)

2.单选题(共13题)

2.
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3.9
9.6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6.6
2.7
m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物质X由碳、氢元素组成
B. 物质X为氧化物
C. 表中m的值为4.2
D.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
3.
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
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D.在化学变化中镁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
4.
乙二醇(化学式为C2H6O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乙二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乙二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乙二醇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
C.乙二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为62
5.
五氧化二磷(P2O5)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3B.+1C.+5D.-3
6.
下列实验中,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图示




现象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被吸入瓶内,瓶内水面上升约1/5
a中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滴有紫色石蕊的溶液呈蓝色,加入稀盐酸后蓝色变为红色
结论
该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5
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反应后的溶液一定不呈碱性
 
A.AB.BC.CD.D
7.
下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AB.BC.CD.D
8.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和水B.植物油和汽油C.碘和酒精D.硫酸钡和水
9.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
B.t2℃时,相同质量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t2℃时,20g丙溶解于50g水中能形成70g溶液
D.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由t3℃降温至t2℃时,溶液变为饱和
10.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4+、Na+、SO42-B.H+、K+、CO32-
C.Ba2+、OH-、H+D.Cu2+、NO3-、OH-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KC1(KC1O3)——加二氧化锰,加热后冷却
B.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C.CO2(CO)——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KCl溶液(CaC12溶液) ——滴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12.
尿素[CO(NH2)2]是一种高效化肥,它属于(    )
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料
13.
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棉花B.铝合金C.聚乙烯塑料D.天然橡胶
14.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AB.BC.CD.D

3.填空题(共1题)

15.
(4分)下表是小乐同学制作的化学知识卡片的部分内容,请将其补充完整。
序号
专题:物质的类别、性质和用途
整理时间:2015年3月
物质
类别
性质
对应的用途
(1)
酒精
有机物
 
做燃料
(2)
氢氧化钠

吸水性
 
(3)
 
氧化物
还原性
冶炼金属
(4)
石墨
 
导电性
做电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