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翡翠可以制成精美的饰品,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NaAlSi2O6,请计算:
(1)NaAlSi2O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NaAlSi2O6中硅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1)NaAlSi2O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NaAlSi2O6中硅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简答题- (共1题)
2.
玻璃棒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用到它.
(1)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在蒸发操作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 .
(3)在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以 .
(4)在稀释浓硫酸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 .
(1)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在蒸发操作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 .
(3)在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以 .
(4)在稀释浓硫酸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 .
3.单选题- (共9题)
3.
下面关于某反应微观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原子)




A.该反应中有两种化合物 | B.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4∶1 |
6.
下列事实与解释相符的是()
A.氧气可用于焊接金属——氧气具有可燃性 |
B.制糖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
C.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D.空气中CO2体积分数达到4%~5%时,会使人感到头痛、眩晕——CO2有毒 |
7.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雾 |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大 |
4.选择题- (共11题)
13.晚上,小华在自己的家庭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现象”,他把一小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白纸板和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他父亲在远离桌子的地方观察,下列对观察到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14.甲、乙两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甲的横截面积大于乙的横截面积,则甲、乙两导体的电阻之比{#blank#}1{#/blank#} 1;若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时,通过甲、乙导体的电流之比{#blank#}2{#/blank#} 1;若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则通过甲、乙两导体的电流之比{#blank#}3{#/blank#} 1.(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7.汽车刹车的过程,伴随着能量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散失到空气中,此过程能量的总和{#blank#}1{#/blank#}(选填“增大”、“不变”或“缩小”).散失到空气中的内能无法自动转化为机械能再用来驱动骑车,这是因为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blank#}2{#/blank#}性.
18.将小电动机与小灯泡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在小电动机转轴上绕线,然后用力拉线,使电动机转动.在电动机转动过程中,小灯泡发光,该现象中( )
①电产生了磁,使电动机转动 ②磁产生了电,使小灯泡发光
③电动机是电源 ④转速越快,灯泡越亮.
19.如图所示,在接线柱A、B间接入导线(其材料为普通铜丝),在接线柱C、D间接入熔丝.接通电源,灯泡正常发光,熔丝不熔断;断开电源,在B、D间连上一根导线,再次接通电源时,灯不亮,熔丝熔断.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20.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不科学的说法,比如:①铁比棉花“重”;②将质量不同的钩码分别挂在已调平的杠杆两端,“重”的那端将下降.通过学习物理,我们知道:说法①中的“重”应改成{#blank#}1{#/blank#},说法②中的“重”应改成{#blank#}2{#/blank#}.
5.填空题- (共5题)
23.
如图甲、乙所示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

(1)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镁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离子,镁离子的符号是 .
(3)镁元素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镁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离子,镁离子的符号是 .
(3)镁元素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4.
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干冰 ②小苏打 ③石墨 ④氯化钠
(1)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_______.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
(3)医疗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____.
(4)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
①干冰 ②小苏打 ③石墨 ④氯化钠
(1)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_______.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
(3)医疗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____.
(4)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
25.
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填字母).
(2)铜可制成导线,主要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 .
(3)黄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原因是 .
(4)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 和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反应.为防止铁制栏杆生锈,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
(5)某溶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锌,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一定含有 .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填字母).
A.金刚石 | B.不锈钢 | C.生铁 |
(3)黄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原因是 .
(4)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 和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反应.为防止铁制栏杆生锈,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
(5)某溶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锌,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一定含有 .
26.
甲、乙、丙三种同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2)使t3℃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t1℃时,将50g水放入盛有30g丙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4)将t3℃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 (填字母).

(1)t1℃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2)使t3℃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t1℃时,将50g水放入盛有30g丙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4)将t3℃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 (填字母).
|
27.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来自三大化石燃料中的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产生 和二氧化氮等气体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2)近年来,许多城市用天然气代替汽油做汽车燃料,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岬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请写出一种降低PM2.5浓度,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来自三大化石燃料中的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产生 和二氧化氮等气体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2)近年来,许多城市用天然气代替汽油做汽车燃料,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岬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请写出一种降低PM2.5浓度,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
6.实验题- (共2题)
28.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下同).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药品是 (写名称),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3)F装置有多种用途.若在F中盛放 ,可以干燥二氧化碳;若用F收集O2,证明氧气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

(1)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下同).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药品是 (写名称),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3)F装置有多种用途.若在F中盛放 ,可以干燥二氧化碳;若用F收集O2,证明氧气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
29.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未看到明显的现象。部分同学产生疑问:酸和碱到底能否发生反应?
(1)该小组同学又做了如下实验:
(2)同学们对(1)实验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展开探究,做出如下猜想:
小明的猜想是:只有Na2SO4;
小亮的猜想是:有Na2SO4和NaOH;
小丽的猜想是:有Na2SO4和H2SO4;
你认为_____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验证余下两种猜想中的一种是正确的,请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
(1)该小组同学又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
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并振荡 | 观察到溶液由____________ 色变为无色。 | 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
(2)同学们对(1)实验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展开探究,做出如下猜想:
小明的猜想是:只有Na2SO4;
小亮的猜想是:有Na2SO4和NaOH;
小丽的猜想是:有Na2SO4和H2SO4;
你认为_____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验证余下两种猜想中的一种是正确的,请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预期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1)实验后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的猜想正确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1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