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十堰卷)化学(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641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2/9/12

1.简答题(共3题)

1.
(2分)蛋白质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它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化合物,丙氨酸是其中的一种,其化学方程式为C3H7O2N.
(1)丙氨酸分子中C、H、O、N的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___ ;
(2)丙氨酸中 _________ 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
金属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没有金属,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1)从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分析,你认为大多数金属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 .
(2)根据你平常的所见所闻及所学的化学知识,写出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写一种即可) _________ .
3.
实验室里有两瓶失去标签的试剂,只知道它们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将它们加以鉴别(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2.推断题(共1题)

4.
A、B、C、D、E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相互之间连线表示两者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1)若A是一种红色固体物质,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D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_________ .
(2)若A是一种气体氧化物,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只写一个) _________ ,D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____ .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5.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做了以下A、B两个实验:

(观察与讨论)实验结束后,他们将A试管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将滤液和B实验后的废液都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终出现白色沉淀.
他们通过分析,确定A滤液中的溶质是(些化学式) _________ ,B废液中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_________ .
接着,他们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缸里最终的废液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进行了多种猜想:
猜想①:NaCl CaCl2HCl
猜想②:NaCl CaCl2
猜想③:NaCl Na2CO3

经分析后,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①不成立,他们的理由是 _________ .
(活动与探究)他们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华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
滴加Na2CO3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②错误,猜想③成立
 
(反思与评价)请你评价小华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4.计算题(共1题)

6.
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物质,它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2O2+2H2O=4NaOH+O2↑,现将一定质量的过氧化钠加入到盛有175.2g水的烧杯中,反应完毕后称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过氧化钠和水的总质量减少了6.4g,试计算: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_________ g.
(2)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单选题(共7题)

7.
北京大学的两位教授发现人体心肺血管中存在微量的硫化氢(H2S),它对调节心血管功能有重要作用.硫化氢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称为氢硫酸.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硫化氢是由硫、氢元素组成的
B. 硫化氢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硫原子构成的
C. 氢硫酸能腐蚀大理石雕像
D. 氢硫酸能与K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8.
碘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我国推广使用的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5
9.
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焦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C.二氧化碳通过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性质相同
10.
下表选项中,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编号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方法
A
Na2CO3
CaCO3
加入足量水、过滤、蒸发
B
铜粉
铁粉
用磁铁吸引
C
氯化钾溶液
氯化铜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D
氧化铜
碳粉
在空气中灼烧
 
A.AB.BC.CD.D
11.
生活中各类事故时有发生,下列对事故的预防和处理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覆盖
B.厨房煤气管道泄漏,立即打开换气扇通风换气
C.用煤炭取暖时为了防止室内一氧化碳中毒,在煤炉上放一壶水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少量NaOH溶液
12.
(资料获悉)铁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2Fe+3CuOFe2O3+3Cu
铜在氯化铁溶液中发生反应:Cu+2FeCl3=2FeCl2+CuCl2
一定质量的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固体粉末倒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振荡,充分反应后静置,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表示为“甲”)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乙和固体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中不含FeCl3
②甲中含有FeCl3
③若向固体丙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乙中一定含有ZnCl2、FeCl2,可能含有CuCl2
④若向固体丙加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滤液乙中可能含有ZnCl2、FeCl2,一定不含有CuCl2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3.
对比如图两个实验中水的变化,用分子的观点分析它们不同点,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在电解水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在水蒸发中,分子本身是不变的

6.选择题(共10题)

14.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思想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材料二: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材料三: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6.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17.

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18.

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皇帝。他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就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而言,不具进步意义的是(   )

19.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出现了一次大变革,农业的深耕细作,使生产力得到了较大发展。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0.

历史地图能直观地再现历史,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21.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   )

22.

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体系,帝国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的措施。这表现在(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

                 

材料三: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

7.填空题(共3题)

24.
根据如图反应模拟图回答问题:
(1)请用化学符号表示A图表示的微观意义 _________ .
(2)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25.
(2分)2012年1月发生的柳江河水镉污染事件和2012年5月9日中央电视台曝光“业内人士称调查显示自来水5成不合格”的两则新闻,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用水安全的高度关注.
(1)柳江河水镉污染祸源是两工厂企业,这是典型的 _________ (用下列序号填空).
A.工业污染  B.农业污染 C.生活污染
(2)国家规定自来水的pH在6.5﹣8.5.为了测定学校自来水是否达到这一标准,可用 _________ 来进行检测.
26.
在初中化学里,我们学习了溶液的有关知识.下列图甲为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乙中,小烧杯的b是水,广口瓶中的溶液是X、Y、Z溶液的一种.
(1)30℃时,将20g的X放入50g的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_________ g.
(2)在不改变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的前提下,把Y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_________ .
(3)把70℃的X、Z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40℃,此时X溶液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 (填“>”、“<”或“=”)Z溶液的质量分数.
(4)图乙中,若a是生石灰,试验时发现溶液中有固体析出,则广口瓶中溶液的溶质是 _________ (填“X”、“Y”或“Z”)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0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