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58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2/5/21

1.单选题(共12题)

1.
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变化,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2.
净化少量自然界的水,可以采用右图的简易净水器。净化后的水一定是

A. 蒸馏水 B. 软水 C. 纯净物 D. 混合物
3.
所给粒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都是离子 B. 它们都是原子
C. 它们都是相对稳定结构   D. 它们表示同一种元素
4.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水处理剂。高铁酸钾(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A. +3 B. +4 C. +2 D. +6
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一氧化碳用作燃料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剂
C.金刚石切割玻璃D.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6.
下列关于CO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都能溶于水,生成酸B.它们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D.它们都是纯净物
7.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下表所示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下列各组中,有错误的组合是
选项

乙、丙、丁
A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
B
常见碱
烧碱、纯碱、熟石灰
C
常见还原性物质
木炭、氢气、一氧化碳
D
常见合金
不锈钢、黄铜、生铁
 
A.AB.BC.CD.D
8.
下列各组物质中,相互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A.常温下,铝与氧气B.铜与硝酸银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9.
要将待提纯的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待提纯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uCl2(FeCl2)
铜片
过滤
B
CaO(CaCO3)
盐酸
蒸发
C
Cu(Fe)
硫酸铜溶液
过滤,洗涤
D
NaOH溶液(Na2SO4
氯化钡溶液
过滤
 
A.AB.BC.CD.D
10.
下列液体不能导电的是
A.澄清石灰水B.氢氧化钡溶液C.蒸馏水D.硫酸
11.
下列物质中,不密封保存会变质的是
A.浓硫酸B.氢氧化钠C.浓盐酸D.大理石
12.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2.选择题(共23题)

13.

如图,已知AD∥BE∥CF, ABBC=23,DE=3,则DF的长为{#blank#}1{#/blank#} .

 

14.

读“亚、欧、非三洲的分界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5.

读“亚、欧、非三洲的分界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6.

读“亚、欧、非三洲的分界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7.

昼夜交替的时间是(  )

18.

读图,回答问题。


19.

用“※”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a※b=2a2+b.例如3※4=2×32+4=22,那么3※2={#blank#}1{#/blank#} 

20.

形态呈“S”状的大洋是(  )

21.

如图,将正整数按如图所示规律排列下去,若用有序数对(m,n)表示m排从左到右第n个数.如(4,3)表示9,则(15,4)表示{#blank#}1{#/blank#} 

22.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  )

23.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  )

24.

如图,直线l1∥l2∥l3,直线AC分别交l1、l2、l3于点A、B、C;过点B的直线DE分别交l1、l3于点D、E.若AB=2,BC=4,BD=1.5,则线段BE的长为{#blank#}1{#/blank#} .

 

25.

如图,直线l1∥l2∥l3,直线AC分别交l1、l2、l3于点A、B、C;过点B的直线DE分别交l1、l3于点D、E.若AB=2,BC=4,BD=1.5,则线段BE的长为{#blank#}1{#/blank#} .

 

26.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27.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28.

下列纬线圈最短的是(  )

29.

澳大利亚大陆位于(  )

30.

已知2m=3,2n=5,求24m﹣2n的值.

31.

已知2m=3,2n=5,求24m﹣2n的值.

32.

已知am=2,an=4,求①am+n的值;②a4m﹣2n的值.

33.

中国所在的大洲是(  )

34.

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35.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  )

3.填空题(共6题)

36.
以下内容请你用最合适的化学式、微粒符号或化学反应方程式填空:
1.五氧化二磷________;可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________;
2.硫酸钠中的阴离子_______;
3.碳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的碳酸氢钠,常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氢钠,反应后生成了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下图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碳酸钠的溶解度(填写“>”、“<”或“=”);
2.10℃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至不再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的是______________溶液;
3.将30℃时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10℃,晶体析出较多的是____。
4. 要使接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_____。
5. 如下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B.生石灰C.硝酸铵D.浓硫酸
38.
1.实验室里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________吸取,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___________量出体积。
2. 下图分别为稀释浓硫酸和过滤操作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图A中a应为_____________(填“浓硫酸”或“水”)
②图B中玻璃棒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9.
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以下是我市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
【小题1】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将海水进行   可得到粗盐;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Na2SO4、CaCl2、MgCl2等杂质,其中加入BaCl2溶液除去的物质是  
加入NaOH溶液除去的物质是  
【小题2】从海水中得到金属镁。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

上述过程中,沉淀B与稀盐酸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沉淀B的化学式为  
无水MgCl2通电分解生成Mg和另一种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0.
下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

【小题1】仪器①、②的名称分别是:①_____    _____;②____ ______。
【小题2】以上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写出改正后的结果
 
【小题3】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NaOH和碱石灰共热制取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甲烷:
CH3COONa + NaOHCH4↑ + Na2CO3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下同),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小题4】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取的气体是   (任答一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该气体的装置是
【小题5】实验室通常用如下图所示的洗气装置对氧气进行干燥,洗气瓶里面填装的药品可以是:  

A. 浓硫酸 B. 氢氧化钠溶液 C. 生石灰 D. 氯化钠固体
41.
请回答下列有关“走进低碳”的问题:
【小题1】以下属于“不可回收垃圾”的是 (填序号):
①废作业本 ②矿泉水瓶   ③霉变面包    ④破旧铁桶
【小题2】下列符号“低碳”理念的最清洁燃料是    
①煤 ②汽油 ③天然气 ④氢气
【小题3】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可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为测定某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称取10g碳酸钠溶液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①读图可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②该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质量分数为
③A点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4.实验题(共2题)

42.
现有3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请在给出的物质中选择适当的试剂进行鉴别。(可供选用的试剂有:酚酞、铁片、氧化铜和二氧化碳)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43.
花都区实验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想研究花都区雨水的酸性情况,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每隔5分钟用pH计测定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
测定时刻
6:05
6:10
6:15
6:20
6:25
6:30
p H
4.95
4.94
4.92
4.88
4.86
4.85
 
已知: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酸性比雨水强。
【小题1】根据活动目的,仔细分析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小题2】若酸雨的主要成分为H2SO4,可在田地里撒熟石灰反应来中和,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小题3】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下列措施不能减少酸雨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推广清洁能源   ②减少用煤直接作燃料    ③淘汰尾气不达标的汽车 
④限制并有偿使用塑料袋。
【小题4】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想研究雨水pH变化的原因。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取10mL雨水,每隔5分钟用pH计测定pH值
实验二:取20mL雨水,每隔5分钟用pH计测定pH值  
实验三:取10mL雨水,倒入适量植物油隔绝氧气,每隔5分钟用pH计测定pH值
①实验 和实验 是想证明雨水pH变化是否和氧气有关。
②实验 和实验 是想证明雨水pH变化是否和雨水的量有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23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