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攀枝花卷)化学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567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2/8/25

1.简答题(共2题)

1.
(1)放置在空气中的铝制品和黄金制品都不易锈蚀,请你分别说明原因
    
   
(2)单质硅是由石英固体(Si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镁条、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硝酸铜溶液中取出两种,进行混合
(1)若两种溶液混合后有蓝色沉淀生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两种溶液混合能发生化学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变。写出此化学方程式

(3)将两种物质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减小。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某合作学习小组欲用生石灰制取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将少量生石灰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冷却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请你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NaOH 、Ca(OH)2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NaOH溶解度(g)
31
91
111
129
313
336
Ca(OH)2溶解度(g)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提出问题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1)
甲同学:只有CaCO3
乙同学:CaCO3,Ca(OH)2
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的Ca(OH)2理由是     
(实验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别进行了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再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自己的猜想正确
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振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___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自己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结合甲、乙两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乙同学的猜想正确,因此小组同学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提出问题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2)
丙同学:NaOH,Na2CO3
丁同学:NaOH,Ca(OH)2
戊同学:NaOH
(表达与交流)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丁同学猜想正确,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欲将溶液B加热浓缩,加热不久,溶液出现浑浊,只好停止加热,请解释加热时溶液出现浑浊的原因

该小组同学立即变换方案,向溶液B中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再将滤液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得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3.单选题(共11题)

4.
镍是重要金属,钛-镍具有形状记忆功能。镍及其化合物还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Ni+2HCl=NiCl2+H2↑②Ni(OH)2+2HCl=NiCl2+2H2O③NiO2+4HCl=NiCl2+Cl2↑+2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可用来制造人造卫星上的天线
B.镍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C.反应①、③中镍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D.反应②、③都是复分解反应
5.
将丙醇(C3H8O)与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C3H8O
O2
H2
CO2
X
反应前质量/g
9.0
19.2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10.8
13.2
m
 
A. 表中m的值为3.8
B. 物质X一定含有氢元素
C. 物质X一定不含有碳元素
D. 若氧气的质量为21.6g,则无X物质生成
6.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防毒面具中用活性炭吸附毒气
B.石墨镶在玻璃刀头上用来裁玻璃
C.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D.氢氧化钠能去除油污,可做厨房的清洁剂
7.
现有碳、一氧化碳、氧化铜、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六种物质,它们之间发生的反应,可用“甲+ 乙 →丙 + 丁”表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甲、乙均为溶液,将两种溶液混合后,溶液pH不一定等于7
B.若甲为溶液且pH < 7,乙为固体,甲与乙在常温下反应,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则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C.若甲为气体,乙为固体,甲与乙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则乙与甲在高温下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若甲为单质,乙为氧化物,甲与乙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黑色逐渐变红,则乙为氧化铜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因此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B.自来水厂生产水,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主要作用是消毒杀菌
C.电解水反应中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分子数之比为2:1
D.对于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静置沉淀、过滤、蒸馏、吸附沉淀
9.
将少量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菜子油B.食盐C.味精D.白糖
10.
某学生测定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A.用10mL量筒取了7.4mL水
B.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小苏打样品的质量为16.7g
C.用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
D.用pH试纸测得某次酸雨的pH约为6.5
11.
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物 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CO)
NaOH溶液
将气体缓缓通过NaOH溶液即可
B
FeCl2溶液(CuCl2)
Zn
加入足量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
CuSO4溶液(H2SO4)
CuO
加入足量CuO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NaCl溶液(Na2CO3)
Ca(NO3)2溶液
加入足量C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B.BC.CD.D
12.
需要对某种果树施用磷肥和氮肥,下列符合条件的一种化肥是
A.KNO3B.KClC.NH4NO3D.NH4H2PO4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钙铁锌是人体的微量元素
B.血红蛋白与CO结合的能力比与O2的结合能力强
C.缺碘易产生龋齿
D.缺乏维生素C对人体没有影响
14.
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B.棉花属于合成纤维
C.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
D.开发使用可降解塑料,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4.选择题(共14题)

15.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16.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17.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18.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19.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材料三: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材料四:“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五: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六: 三国鼎立形势图:

20.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材料三: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材料四:“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五: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六: 三国鼎立形势图:

21.

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       

22.

涿鹿之战交战的双方是(     )       

23.

近来,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其中的原因是(   )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  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 

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        ④曹操军不习水战       

24.

《韩非子》是一部古书,里面有这样的记载:“上古时候……民众经常生病。圣人出现以后,用钻木取火的方法使民众能吃到熟食,人们都非常高兴,于是推举他通知天下,称他为‘燧人氏’”。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得出远古人类怎样的信息(      )       

25.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华大地很早便出现了人类的足迹,请选出下列哪些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相似点(    )       

26.读图填空题

读《三国鼎立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7.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 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真可谓“一图胜千言”。阅读下列图片,完成后面题目。
28.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 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真可谓“一图胜千言”。阅读下列图片,完成后面题目。

5.填空题(共5题)

29.
下图是某学生绘制的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 H

 
2 He

3 Li

4 Be

5 B

6 C

7 N

8 O

9 F

10 Ne

11 Na

12Mg

13 Al

14 Si

15 P

16 S

17 Cl

18 Ar

 
请根据相关信息与知识回答:
(1)该部分元素周期表中有 种金属元素。仔细阅读和观察上表,其中有一种常见元素的元素名称书写有误,请写出其正确的元素名称
(2)请写出原子序数分别为8、13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3)表中某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该离子的符号为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30.
请你用化学用语填空。
(1)5个氮分子    (2)3个钙离子
(3)干冰的化学式       (4)过氧化氢的化学式
31.
K2Cr2O7(重铬酸钾)和KMnO4是重要的化学试剂。
(1) 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   ,硫酸铬(铬元素为+3价)的化学式为
(2) KMnO4  色的固体,它可用于制取氯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16HCl =" 2KCl" + 2X + 5Cl2↑+ 8H2O,请写出X物质的化学式   
32.
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下列物质:天然气、氢气、乙醇、汽油、柴油,其中属于最清洁的燃料是___   _。
(2)为减少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我国发射“嫦娥一号”的火箭使用C2H8N2(偏二甲肼)和N2O4为推进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生成物CO2、N2和H2O。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
1 C2H8 N2 + N2O4 _____ CO2+ N2 + H2O
(3)煤燃烧时会排放出SO2等污染物。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以大大降低废气中SO2的含量。假设某火电厂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从燃煤燃烧后的废渣中得到CaSO3和 CaSO4的混合物50t,若该混合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则该混合物中含硫元素的质量为 t,相当于少排放_____ t二氧化硫。
33.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2) 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是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 20℃时,甲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为  
A.20%B.25%C.26.5%D.30%
(4)如图所示,20℃时,将盛有乙物质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6.实验题(共1题)

34.
甲、乙、丙三位同学在活动课上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常见的气体,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O2,发生装置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____装置(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当O2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________   ________。
(2)乙同学利用B装置制取CO2,下图是乙同学在化学实验中主要操作过程的示意图。
根据上述实验操作过程,。请找出乙同学的操作错误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
(3)丙同学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在F装置中制取CO并检验其有关性质,写出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烧杯内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请你分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可能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4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