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2.
环境与能源问题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
(1)现在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 、天然气.
(2)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很多环境问题.去年我国大范围内出现了雾霾天气,PM2.5是造成这种天气的“元凶”之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下列行为能产生PM2.5的是 .
(3)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CO2,这是引发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原因,自然界中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 .
(4)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要注重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有待开发的新能源有 (写一种即可).
(1)现在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 、天然气.
(2)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很多环境问题.去年我国大范围内出现了雾霾天气,PM2.5是造成这种天气的“元凶”之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下列行为能产生PM2.5的是 .
A.将校园的垃圾堆积起来,就地焚烧 |
B.为方便出行,提倡大量购买和使用私家车 |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
D.节日里燃放鞭炮 |
(3)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CO2,这是引发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原因,自然界中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 .
(4)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要注重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有待开发的新能源有 (写一种即可).
3.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据有关报道,每年因锈蚀而报废的铁制品约占年产量的20%~40%,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 .
(2)写出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3)同学们通过实验来验证Cu、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实验室提供的药品有:
Cu(NO3)2溶液、AgNO3溶液、Fe(NO3)2溶液、稀盐酸、铜丝、铁丝、银丝.
Ⅰ、小华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①把铁丝插入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②把铜丝插入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
③把银丝插入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 ④把铜丝插入装有AgNO3溶液的试管中.
观察到①中的实验现象是 ,④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你认为小华所做的实验 (填序号)是多余的.
Ⅱ、后来,小贝只选用了上述药品中的三种,通过两步实验,也达到了实验目的.他选用的三种药品是 (写出一种药品组合即可).
(1)据有关报道,每年因锈蚀而报废的铁制品约占年产量的20%~40%,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 .
(2)写出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3)同学们通过实验来验证Cu、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实验室提供的药品有:
Cu(NO3)2溶液、AgNO3溶液、Fe(NO3)2溶液、稀盐酸、铜丝、铁丝、银丝.
Ⅰ、小华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①把铁丝插入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②把铜丝插入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
③把银丝插入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 ④把铜丝插入装有AgNO3溶液的试管中.
观察到①中的实验现象是 ,④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你认为小华所做的实验 (填序号)是多余的.
Ⅱ、后来,小贝只选用了上述药品中的三种,通过两步实验,也达到了实验目的.他选用的三种药品是 (写出一种药品组合即可).
2.计算题- (共1题)
4.
将一定量的石灰石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4.4g气体,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计算:反应前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5.
小丽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将稀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地看到有气泡产生,她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 .
(提出问题)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丽对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做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
(实验设计)为验证上述猜想哪个正确,小丽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小红认为小丽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
(实验与结论)小红另外设计并完成了实验,请你帮她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丽对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做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
(实验设计)为验证上述猜想哪个正确,小丽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小红认为小丽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
(实验与结论)小红另外设计并完成了实验,请你帮她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步骤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 | | 猜想一 正确 |
步骤2: | |
4.推断题- (共1题)
6.
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指向生成物.)其中B是红色粉末,A、C常温下是气体,H和I中含有一种相同元素,H不溶于稀硝酸.

请回答下面问题:
(1)物质I的化学式是 ;物质E的化学式是 .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物质F属于 碱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4)物质C的用途有 (写一点即可).
(5)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请回答下面问题:
(1)物质I的化学式是 ;物质E的化学式是 .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物质F属于 碱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4)物质C的用途有 (写一点即可).
(5)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单选题- (共9题)
7.
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钠溶液![]() |
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
C.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硫酸![]() |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
8.
2012年11月,白酒塑化剂风波再次引发食品安全领域的“地震”.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24H38O4,对人体血液系统会造成损害.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化剂是一种氧化物 |
B.塑化剂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2 |
C.塑化剂由66个原子构成 |
D.塑化剂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3.8% |
10.
如图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该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
B.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 |
C.镁属于非金属元素 |
D.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 |
11.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涤纶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都可以闻到烧毛发的气味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 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A.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涤纶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都可以闻到烧毛发的气味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 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等于8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
B.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
C.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
D.金属与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大于原来酸溶液的质量 |
13.
要除去以下四种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选项 | 待提纯的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试剂 |
A | NaOH(Na2SO4) | Ba(OH)2溶液 |
B | KCl(CuCl2) | KOH溶液 |
C | CO2(HCl) | NaOH溶液 |
D | Cu(CuO) | 稀盐酸 |
A. A B. B C. C D. D
6.选择题- (共13题)
16.如图是某同学常温下在教室内用甲乙装置分别探究“冰和烛蜡熔化的特点”的实验.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blank#}1{#/blank#}(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blank#}2{#/blank#}.
19.医生给心脏疾病的患者做手术时,往往要用一种称为“人工心脏泵”(血泵)的体外装置来代替心脏,以推动血液循环.如图是该装置的示意图,线圈AB固定在用软铁制成的活塞柄上(相当于一个电磁铁),通电时线圈与活塞柄组成的系统与固定在左侧的磁体相互作用,从而带动活塞运动.活塞筒通过阀门与血管相通,阀门S1只能向外开启,S2只能向内开启.线圈中的电流从B流向A时,螺线管的左边是{#blank#}1{#/blank#}极,血液从{#blank#}2{#/blank#}流入{#blank#}3{#/blank#}.(后2空选填①、②、③).
25.重8N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小明用2N的水平拉力拉动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水平拉力增加到3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blank#}1{#/blank#}N;运动会上,小明在百米赛跑冲刺终点时用更大的力蹬地,此时小明蹬地面的力{#blank#}2{#/blank#}(小于/等于/大于)地面对脚的作用力.
26.在探究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猜想“压强可能与压力和接触面积有关”,为验证“压强是否与接触面积有关”,小明采用如图甲和图乙两种方法静止地挤压在两手指间来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7.在探究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猜想“压强可能与压力和接触面积有关”,为验证“压强是否与接触面积有关”,小明采用如图甲和图乙两种方法静止地挤压在两手指间来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7.填空题- (共5题)
30.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从铜、硝酸钾、氯化钠、熟石灰、金刚石中选择适当物质,并用相应的化学式填空.
(1)用于切割玻璃的是______;
(2)用于制导线的是_______;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4)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__;
(5)用作复合肥料的是_____.
(1)用于切割玻璃的是______;
(2)用于制导线的是_______;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4)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__;
(5)用作复合肥料的是_____.
31.
水是生命之源,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举出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 .
(2)下列是一些净水的方法,其中可使硬水变成软水的是: (填序号).
①过滤 ②蒸馏 ③沉淀 ④煮沸
(3)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序号).
①面粉 ②蔗糖 ③植物油 ④冰块
(4)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理论上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与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该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请举出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 .
(2)下列是一些净水的方法,其中可使硬水变成软水的是: (填序号).
①过滤 ②蒸馏 ③沉淀 ④煮沸
(3)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序号).
①面粉 ②蔗糖 ③植物油 ④冰块
(4)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理论上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与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该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2.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
(3)t2℃时,将40g甲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4)将t3℃时等质量的甲、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是:甲 丙(填“>”、“<”或“=”).
(5)当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时,提纯甲物质所采用的方法是 .

(1)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
(3)t2℃时,将40g甲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4)将t3℃时等质量的甲、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是:甲 丙(填“>”、“<”或“=”).
(5)当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时,提纯甲物质所采用的方法是 .
33.
化学无处不在,请按要求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或做法:
(1)用微粒观点解释:洗过的湿衣服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干 .
(2)用嘴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 .
(3)氮气作食品包装袋中的保护气 .
(4)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1)用微粒观点解释:洗过的湿衣服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干 .
(2)用嘴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 .
(3)氮气作食品包装袋中的保护气 .
(4)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8.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