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四川省广元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46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4/6/8

1.推断题(共1题)

1.
有A、B、C、D四种物质,如下图所示,A、B、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在C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A。D与A、B、C均能发生反应,D与A反应有CO2气体产生,D与AgNO3溶液反应,可产生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1)请根据已知条件推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 D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转化为C的反应     
C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   

2.单选题(共4题)

2.
关于下图理解错误的是 ( )

A.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
C.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
下列生活经验和知识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铝合金比铁制品耐腐蚀的原理是:铁的化学性质比铝活泼
B.用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渍的原理是:油渍易溶于汽油
C.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是:胃酸会和Al(OH)3发生中和反应
D.食醋除水垢的原理:食醋中的醋酸和水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
4.
下列4个图象分别代表对应的4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
A.分别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与高锰酸钾,反应过程中生成氧气的质量变化
B.向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变化
C.向盛有10g氧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水配成100g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
D.将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稀释至10%,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变化
5.
为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过量)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u(CuO)
氧气
通入氧气并加热
B
CO2(HCl)
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C
CaCl2溶液(盐酸)
碳酸钙粉末
加入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KCl溶液(K2CO3)
氯化钙溶液
加入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B.BC.CD.D

3.选择题(共7题)

6.填上“>”、“<”或“=”.

78+22-35{#blank#}1{#/blank#}78-35+22

60×4-30{#blank#}2{#/blank#}20+60×3

7.学校组织145名师生去秋游,怎样租车最省钱?租金是多少?

8.1321减去437的差,再除以17,商是{#blank#}1{#/blank#}。
9.34与3的积减去79的差除690,商是{#blank#}1{#/blank#}。
10.填上“>”、“<”或“=”.

480÷4×2{#blank#}1{#/blank#}480×2÷4

140-140÷7{#blank#}2{#/blank#}140÷7-7

11.填上“>”、“<”或“=”.

150×4{#blank#}1{#/blank#}150×4-150

126÷3-26{#blank#}2{#/blank#}126÷3+26

12.填上“>”、“<”或“=”.

150×4{#blank#}1{#/blank#}150×4-150

126÷3-26{#blank#}2{#/blank#}126÷3+26

4.填空题(共3题)

13.
小科从某品牌“暖手包”说明书上获悉,该“暖手包”能自动发热,是因为里面有铁粉、活性炭等物质。这些物质对“暖手包”发热有什么作用?小科查阅到下列实验数据:
组别
时间/min
铁/g
活性炭/g
空气湿度/%
水/mL
上升温度/
1
30
1
0.6
70
0
10.7
2
30
1
0
70
0
0
3
30
0
0.6
70
0
0
4
30
1
0.6
40
0
4.2
5
30
1
0.6
40
2
11.5
 
(1)第l、3组的探究实验说明,没有 物质,“暖手包”不会发热;
(2)分析第1、2、4、5组探究实验可知,“暖手包”的发热还应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空气中的     的性质。
14.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几种装置,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用装置A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东同学从装置A得到启发,在装置A的基础上增加了隔离铜网改成装置B来制取氢气,则B与A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用装置C制取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隔离铜网改用铁丝做成,则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氯化铁: ;②硝酸铝: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将铜放在硝酸银溶液中:
②硫酸钾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

5.实验题(共1题)

16.
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林的猜想正确。

小云的猜想正确。
③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红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7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