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45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4/6/6

1.计算题(共1题)

1.
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小明取25g石灰石样品与一定质量的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所得混合物蒸干得到固体27.2 g(不含结晶水,假设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稀盐酸反应)。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______。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液体(下图),想通过探究确定其成分,以便重新利用。

(初步分析)操作不规范可能造成标签破损,能造成标签破损的不当操作有 (写一点)。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填字母代号)。
A.酸B.碱C.盐
(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有关四种物质的信息如下: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20℃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水溶液的pH
7
14
11
9
 
(实验探究)为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芳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过程:

(1)实验①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由此得出结论是
(2)实验②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还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活动,小刚认为不能确定瓶中试剂的成分,小芳认为可以,小芳的理由是
(拓展应用)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小组同学联想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设计了如图丙所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3.简答题(共1题)

3.
锌锰电池(俗称干电池)在生活中的用量很大。锌锰电池的构造
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锌锰电池所使用的下列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字
母序号)。
A.铜帽
B.碳棒
C.锌筒
D.密封塑料
 
(2)金属制品在空气中放置易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 。废旧电池的铜帽会生成一些绿色的铜锈,其主要成分为是Cu2(OH)2CO3,则铜生锈还必须有 参与。
(3)普通锌锰电池放电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Zn+2NH4Cl+2MnO2=Zn(NH3)2Cl2+2MnOOH,该反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由+4变为
(4)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Cu+H2O2+H2SO4=CuSO4+2H2O)

①过程Ⅲ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
②过程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单选题(共11题)

4.
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用电解法制取Cu2O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2Cu + H2O 通电 Cu2O + H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5.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HNO3B.CaCl2C.Na2O2D.O3
6.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蒸馏水C.白醋D.苏打水
7.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硅B.氧C.铁D.铝
8.
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CaO
定温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入稀H2SO4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A.AB.BC.CD.D
9.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过滤C.稀释浓硫酸D.称量固体
10.
下列物质敞口放置,质量会减轻的是
A.氢氧化钠B.浓硫酸C.浓盐酸D.碳酸钙
11.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B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C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D
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AB.BC.CD.D
12.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布盖灭
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13.
青少年适量补充“钙”,可以有效预防
A. 夜盲症 B. 贫血 C. 智力低下 D. 佝偻病
14.
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5.选择题(共19题)

15.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

(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前202年~公元184年)

罗马强盛时期

(前201年~公元192年)

④公元3世纪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年)

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

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⑤公元4世纪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⑥公元5~6世纪

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6.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

(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前202年~公元184年)

罗马强盛时期

(前201年~公元192年)

④公元3世纪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年)

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

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⑤公元4世纪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⑥公元5~6世纪

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7.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 {#mathml#}q=12{#/mathml#} ,前n项和为Sn,则 {#mathml#}S4a4{#/mathml#} ={#blank#}1{#/blank#}.
18.有人说: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了先机”主要是指(    )
19.有人说: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了先机”主要是指(    )
20.有人说: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了先机”主要是指(    )
2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任何一邦的商品均可自由输入另一邦,另一邦不得再行征税,并规定皇帝经帝国联邦议会同意后,可以任命税务官进驻各邦税务机关,以监督帝国税法的执行。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    )
22.《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记载表明(     )
23.《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记载表明(     )
24.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     )
25.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     )
26.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以下歌词摘自德意志国歌的是(    )
27.鸦片战争后,经过中西风俗习惯的对比,人们认识到蓄辫习惯不适应近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但发辫作为一种政治统治的象征,勿论国内人士,即使是定居海外的侨民,也少有贸然敢将发辫剪除者。甲午慘败后,海外华侨为与当地社会同风俗,开始有剪辫行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8.鸦片战争后,经过中西风俗习惯的对比,人们认识到蓄辫习惯不适应近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但发辫作为一种政治统治的象征,勿论国内人士,即使是定居海外的侨民,也少有贸然敢将发辫剪除者。甲午慘败后,海外华侨为与当地社会同风俗,开始有剪辫行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宪法修正案在获得国会或者全国性修宪会议的通过后,还需要获四分之三以上的州的批准方能生效。这体现了(    )
30.

       成长的过程会给我们留下许多印记,这些印记成为一盏盏照亮我们心路的灯。在这一盏盏灯上,标着一个个符号:立志、责任、坚韧、勤奋、创造、磨砺、关爱、探究……你的成长经历中,有哪一盏灯最为明亮?
       请以“点亮       (如立志、责任、坚韧等)这盏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不得抄袭;  ④书写工整规范。

31.

       成长的过程会给我们留下许多印记,这些印记成为一盏盏照亮我们心路的灯。在这一盏盏灯上,标着一个个符号:立志、责任、坚韧、勤奋、创造、磨砺、关爱、探究……你的成长经历中,有哪一盏灯最为明亮?
       请以“点亮       (如立志、责任、坚韧等)这盏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不得抄袭;  ④书写工整规范。

32.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
33.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

6.填空题(共3题)

34.
碳的世界丰富多彩。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图),关于它们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属于同一种物质    B.化学性质相同
C.物理性质相同 D.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______和天然气,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3)碳化钙(CaC2)俗称电石,遇水剧烈反应生成乙炔(C2H2)气和一种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__。
(4)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用于表彰首次剥离出单层石墨的科学家。单层石墨 称为石墨烯,这种“只有一个碳原子厚的碳薄片”被公认为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传导电子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 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石墨烯属于有机物    B.石墨烯的硬度大于金刚石
C.石墨烯能导电 D.石墨烯中碳的化合价为+3
35.
(6分)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之间的关系。
(1)科学家通过研究水的变化认识了水的组成。下图为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管①中产生的气体是 ,由此实验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2)组成和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酸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中都含有

(3)结构决定性质。研究发现含有“过氧基”(—O—O—)的物质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做为杀菌消毒剂。据此推测,下列物质中,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 (填数字序号)。

(4)通过分析组成和结构,我们可以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关于NaHSO4性质的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其水溶液能与钾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金属钠
②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③其水溶液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④其水溶液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提示: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36.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1)水是很好的溶剂,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字母序号)。
A.蔗糖 B.食盐 C.植物油 D.酒精
(2)水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3%的过氧化氢溶液可用于消毒,配制3%的过氧化 
氢溶液500g,需要30% 的过氧化氢溶液 g
(3)天然水是混合物,用下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净化水时,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含有较多的Ca2+、Mg2+的水被称为硬水,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硬水煮沸时会结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食醋除水垢时,发生的反应为Mg(OH)2+ 2CH3COOH ===(CH3COO)2Mg + 2H2O 和

(4)英国科学家日前研制出一种名叫“干水”的物质(如图),每个“干水”粒子是由小水滴、外层包上沙质硅膜组成的。这种糖粉状物质的最大特色是具有强力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下列有关“干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干水”属于纯净物 B.“干水”的化学式为H2O
C.“干水”可用于降低温室效应 D.“干水”是一种糖类物质

7.实验题(共3题)

37.
氨对工业及国防具有重要意义,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用于制取少量氨气。

完成以下实验操作中的相关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关闭a、c,打开b,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F的出口处收集氢气并验纯。
(3)关闭c,在盛满空气的多孔玻璃钟罩内用激光点燃足量的白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目的是   
(4)待多孔玻璃钟罩冷却到室温,打开a,观察到的现象是
(5)点燃酒精灯加热玻璃管E,并打开C。氢气和氮气在铁触媒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D装置的作用是
38.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所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3)用E收集氧气与C相比的优点是_________(写出一点)。
(4)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
39.
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由H、C、O、Cl、Na、Ca、Fe七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若A中盛有固体甲,从C放入溶液乙,打开K,观察到A中固体消失,B中有气泡冒出,则溶液乙是
(2)若A中盛有固体甲,从C放入液体乙,打开K,观察到B中有气泡冒出,
一段时间后,B中液面下降,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中液面下降的原因是
(3)若A中盛有物质甲,从C放入溶液乙,观察到B中溶液流入A中,并出现浑浊现象,溶液变浑浊的原因主要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若A中盛有固体甲,打开K,从C放入溶液乙,观察到B中溶液变浑浊。关闭K,B又变澄清,则此时B中溶液的溶质可能是 (写出所有可能组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9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