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上海市闸北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45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4/5/30

1.综合题(共1题)

1.
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2CO4+ 4HCl → 4NaCl + 2CO2↑+ O2↑+ 2H2O
(实验装置)

(交流与讨论)
①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装置②的作用是:15;装置③的作用是:16
②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17(填序号)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③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得到0.2mol氯化钠。则该样品的中过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推断题(共1题)

2.
一包白色粉末A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三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以下实验:

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①白色粉末A中一定有8,一定没有9;可能含有的物质是10生成无色气体E的化学方程式是11
② 对可能含有的物质,通过如下实验进一步确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未知成分溶液D少许,加入12溶液,
(13
 
(14
 

3.单选题(共14题)

3.
下列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蜡烛熔化B.浓盐酸挥发C.氢气燃烧D.玻璃破碎
4.
某纯净物M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 M中含有水   B. M是化合物
C. M不稳定 D. M由四种元素组成
5.
在密闭容器中,将1mol的CO和1mol的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和为1.5mol
C.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反应后所得气体是纯净物
6.
常温下,汞是一种液态金属,其元素符号为
A. H B. He C. N D. Hg
7.
Mn2O7是一种强氧化剂,其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
A.+2B.+3C.+5D.+7
8.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氧气与液氧B.水银与银C.干冰与冰D.金刚石与石墨
9.
下列物质加入(或通入)水中,所得溶液pH小于7的是
A.生石灰B.二氧化碳C.碳酸钠D.食盐
10.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u
CuO
通入一氧化碳,加热
B.
CO2
H2O
将混合气通过盛氢氧化钠固体的装置
C.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D.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A.A   B.B   C.C   D.D
11.
在自来水生产的过程中,除去难溶固体悬浮物的方法,通常采用
A.电解B.吸附C.过滤D.消毒
12.
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用油B.白醋C.白糖D.食盐
13.
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正确的是
A.胆矾:CuSO4B.熟石灰:Ca(OH)2C.烧碱:Na2CO3D.纯碱:NaOH
14.
盐酸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B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D.随稀盐酸的加入,反应放出的热量由少变多,再由多变少
15.
在充满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的物质是
A.红磷B.铁丝C.木炭D.硫粉
16.
下列仪器中,加热少量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是
A.B.C.D.

4.选择题(共13题)

17.2016年7月1日,在青藏铁路开通运营10周年之际,萌萌的父母当月从北京乘火车到西藏旅游,请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8.下面四幅图分别代表我国甲、乙、丙、丁三个地区,读图完成有关问题。

19.下面四幅图分别代表我国甲、乙、丙、丁三个地区,读图完成有关问题。

20.下面四幅图分别代表我国甲、乙、丙、丁三个地区,读图完成有关问题。

21.中央气象台2016年8月4日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大暑节气以来,我国南方地区迎来一年中高温热浪最明显的时期,多地刷新高温历史极值,35℃和38℃以上高温分别为188万平方公里和28.9万平方公里。从全球范围看,世界气象组织宣称2016年成为“史上最热年”。依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2.某班级进行地理知识竞赛,你认为下列四位选手谁会率先晋级下一轮?(   )
23.读下图,回答问题。

24.2017年3月26日,我国总理***抵达惠灵顿,开始对新西兰进行正式访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下图中C处代表的地形部位是(  )

26.下图中C处代表的地形部位是(  )

27.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并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8.下图中,由A→B→C降水量逐渐减少,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2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大漠见沙足!2016年8月23日至8月25日,首届亚洲沙滩足球锦标赛,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填空题(共3题)

30.
按下列要求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1)
②常用于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是(2)
③天然存在最硬的矿物质的化学式(3)
④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它属于化肥中的(4)肥,草木灰属于(5)(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⑤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C+2MgO,反应中的氧化剂是(6).该反应中镁带中的镁元素转变为(7)(填“化合”或“游离”)态。
31.
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

①写出编号a仪器的名称:1,以上装置(从A—E中选择)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2。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
可用于制取O2、H2、CO2的发生装置是3(填字母),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4,二氧化锰的作用是5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是6(填字母),验满的方法是7
32.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有重要意义。
①下图是水的电解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是为8,正极产生的气体为9, 如果试管1中产生气体的分子数为6.02×1023个,则试管1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10g。

②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在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等量的
水,在t℃时,向A、B、C烧杯中分别加入25g、15g、5g甲物质,向D
烧杯加入25g乙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下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Ⅰ.在图1四个烧杯的溶液中,11(填“A”、“B”、“C”或“D”)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Ⅱ.图2分别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其中可表示乙物质的是12(填“a”或“b”);要使A烧杯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13
Ⅲ.室温下,将一瓶a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由5%变了10%,放置前后溶液中所含水(溶剂)的质量比为14

6.实验题(共1题)

33.
某同学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反应。锥形瓶中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或澄清石灰水(均为200mL)。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①A中的溶液是15,B中的溶液是16,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是17
②请判断V(18200mL(填“>”、“<”或“=”)。
③如果不用B装置,实验后向锥形瓶A中的溶液中加入19,如出现20,该现象也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