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中收集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方案:

(1)操作a、b的名称是______。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提出X可用金属铁,乙同学认为X可用金属锌,你认为谁的意见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过量的金属X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操作a、b的名称是______。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提出X可用金属铁,乙同学认为X可用金属锌,你认为谁的意见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过量的金属X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Na2CO3和NaOH混合物中Na2CO3含量测定”的实验:
(1)甲组的实验方案是:将50克的混合物溶解在水中配成溶液,滴加10%稀盐酸,观察到现象: 。根据消耗盐酸溶液的质量来测定碳酸钠的含量。你认为这个方案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 。
(2)乙组同学的方案是:根据沉淀的质量计算得出碳酸钠的含量,

乙经正确计算,得出碳酸钠的含量偏大,原因可能是 ,溶液M中的溶质(用化学式表示)是 。
(3)丙组的实验方案是:将50克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用下图装置测定产生的CO2气体的体积,通过计算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请分析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____ _ ____。现收集到0.1摩尔CO2气体,求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计算过程)
(1)甲组的实验方案是:将50克的混合物溶解在水中配成溶液,滴加10%稀盐酸,观察到现象: 。根据消耗盐酸溶液的质量来测定碳酸钠的含量。你认为这个方案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 。
(2)乙组同学的方案是:根据沉淀的质量计算得出碳酸钠的含量,

乙经正确计算,得出碳酸钠的含量偏大,原因可能是 ,溶液M中的溶质(用化学式表示)是 。
(3)丙组的实验方案是:将50克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用下图装置测定产生的CO2气体的体积,通过计算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请分析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____ _ ____。现收集到0.1摩尔CO2气体,求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计算过程)

3.单选题- (共17题)
4.
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 g
B. 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C. 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和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
D. 若a物质与b物质的式量之比为4 : 1,则反应中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物 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质量/g | 64 | 32 | 40 | 1.0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25.6 | 72 | 1.0 |
A. 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 g
B. 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C. 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和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
D. 若a物质与b物质的式量之比为4 : 1,则反应中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7.
在“3H2SO4”中,包含“1、2、3、4”四个数字,下列所述他们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 | B.“2”表示每个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 |
C.“3”表示分子的个数 | D.“4”表示每个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 |
8.
X表示某物质的化学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的组成中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
B.X是氧化物 |
C.X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 |
D.在上述变化中氧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
11.
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的关系,能用右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 )


序号 | 甲 | 乙 |
① | HCl溶液 | NaOH溶液 |
② | HCl溶液 | 大理石 |
③ | BaCl2溶液 | Na2CO3溶液 |
④ | CuSO4溶液 | 铁 粉 |
⑤ | H2SO4溶液 | 锌 粒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⑤ | D.②⑤ |
12.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
④ 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 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
④ 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 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⑤ |
16.
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
A.K2CO3、 HCl、NaNO3、H2SO4 | B.K2SO4、NaOH、CuSO4、Na2CO3 |
C.NaOH、NaCl、FeCl3、KNO3 | D.Na2CO3、BaCl2、HNO3、Na2SO4 |
17.
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在碳酸钠 B. 可能有氢氧化钠
B.一定有碳酸钙 D. 可能有氢氧化钙
A.一定在碳酸钠 B. 可能有氢氧化钠
B.一定有碳酸钙 D. 可能有氢氧化钙
4.选择题- (共12题)
23.在升降的电梯内的水平地面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的示数为60kg,电梯运动时,某一段时间此同学发现体重计的示数为72kg,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4.在升降的电梯内的水平地面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的示数为60kg,电梯运动时,某一段时间此同学发现体重计的示数为72kg,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5.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2kg、m2=3kg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秤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1=30N、F2=20N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1、m2上,则( )
26.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辆小车A,其质量为mA=2.0kg,小车上放一个物体B,其质量为mB=1.0kg.如图甲所示,给B一个水平推力F,当F增大到稍大于3.0N时,A、B开始相对滑动.如果撤去F,对A施加一水平推力F′,如图乙所示.要使A、B不相对滑动,求F′的最大值Fmax.
27.如图所示,一轻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不等高的A、B 两点,现用另一轻绳将一物体系 于 O 点,设轻绳AO、BO 相互垂直,α>β,且两绳中的拉力分别为 FA、FB,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28.如图所示,一轻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不等高的A、B 两点,现用另一轻绳将一物体系 于 O 点,设轻绳AO、BO 相互垂直,α>β,且两绳中的拉力分别为 FA、FB,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31.如图所示是骨折病人的牵引装置示意图,绳的一端固定,绕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后挂着一个重物,与动滑轮相连的帆布带拉着病人的脚,整个装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为了使脚所受的拉力减小,可采取的方法是( )
5.填空题- (共4题)
32.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合适的化学符号或化学方程式填空。
(1)空气中约含量78%气体是_________;(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防止酸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简单的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空气中约含量78%气体是_________;(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防止酸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简单的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某气体可能有CO、CO2、H2、H2O(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气体的组成,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A中无明显现象;B中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C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问题与思考:有同学认为上图实验方案不合理,请你指出存在的问题有 。
根据现有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该气体中肯定含有 ,肯定不含有 。写出装置D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现象:A中无明显现象;B中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C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问题与思考:有同学认为上图实验方案不合理,请你指出存在的问题有 。
根据现有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该气体中肯定含有 ,肯定不含有 。写出装置D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35.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下同)。
(2)若要将C的饱和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且不改变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_______。
(4)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g;继续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
(5)在含有少量的B的A中分离出 A,可采用____________法。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下同)。
(2)若要将C的饱和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且不改变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_______。
(4)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g;继续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
(5)在含有少量的B的A中分离出 A,可采用____________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2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