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以及泥沙等杂质。为了将粗盐提纯,设计了以下操作流程: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述问题:
(1)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2)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
(3)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的实验目的是 。
经过操作Ⅱ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
过滤
(4)某同学所得精盐比其他同学明显要多,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AB
_______ ____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述问题:
(1)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2)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
(3)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的实验目的是 。
经过操作Ⅱ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
过滤
(4)某同学所得精盐比其他同学明显要多,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AB
_______ ____
A.滤纸破损,滤液浑浊就蒸发 |
B.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有一些液体溅出 |
C.提纯后所得精盐尚未完全干燥 |
D.溶解时水的量太少,使食盐未完全溶解 |
2.单选题- (共18题)
2.
初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下列反应中不属于这四种基本类型的是
A.CO2 + H2O==H2CO3 | B.CO + CuO△Cu + CO2 |
C.2H2O通电2H2↑ + O2↑ | D.FeS + H2SO4 ====FeSO4 + H2S↑ |
5.
金属R与Cu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CuCl2===RCl2+Cu,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
B.金属R可能是铝 |
C.金属R活动性比Cu强 |
D.该反应前后R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
6.
香兰素(化学式为C8H8O3)存在于香草豆等植物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香兰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B.每个香兰素分子中含有19个原子 |
C.香兰素属于有机物 | D.香兰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
7.
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
B.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b |
C.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 |
D.若b、e的元素符号分别为X、Y,那么它们能形成化学式为XY2的化合物 |
9.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1/5的结论 |
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了氮气的物理性质 |
C.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
D.空气中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它们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
10.
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 |
B.CO和CO2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
C.反应CO+CuO△Cu+CO2说明CO和CO2都有还原性 |
D.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
12.
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A B. B C. C D. D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探究燃烧所有条件 | ![]() |
B | 探究铁生锈所有条件 | ![]() |
C | 探究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性 | ![]() |
D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研究 | ![]() |
A. A B. B C. C D. D
13.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珠江水经过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等净化处理后,所得的水就是纯水 |
B.煮沸是将硬水转化成软水的唯一方法 |
C.水、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所以应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
15.
稀硫酸是常见的酸性溶液。下面关于稀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稀硫酸中存在H+、SO42-、H2O等粒子 |
B.稀硫酸能导电,说明溶液呈酸性 |
C.稀硫酸溶液呈酸性,所以能与Fe2O3反应 |
D.稀硫酸能与BaCl2溶液反应,说明溶液呈酸性 |
17.
在一次化学实验操作考核中,某班同学有如下几种操作和应急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铺盖 B.
将NaC1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
C.
研磨闻气味鉴别铵态氮肥 D.
分离溶液中的KNO3晶体
A.


C.


18.
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盐酸区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稀溶液 |
B.用蒸馏水区别NH4NO3和NaOH两种白色固体 |
C.用蒸馏水区别高锰酸钾和碘两种暗紫色固体 |
D.用盐酸区别氧化铜和铁粉两种黑色固体 |
19.
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下列做法不会增加可吸入颗粒物的是
A.燃放鞭炮 | B.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
C.露天焚烧垃圾 | D.工厂排放烟尘 |
3.选择题- (共16题)
21.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22.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27.材料一 :不平等条约
1842年 | 《南京条约》签订 |
1895年 | 《马关条约》签订 |
1901年 | 《辛丑条约》签订 |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
黄海海战 |
义和团运动 |
材料三: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28.材料一 :不平等条约
1842年 | 《南京条约》签订 |
1895年 | 《马关条约》签订 |
1901年 | 《辛丑条约》签订 |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
黄海海战 |
义和团运动 |
材料三: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33.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3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35.《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
4.填空题- (共5题)
36.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现有下列微粒:①2O ②2O2 ③Al3+④SO42-,其中能表示2个分子的是 (填序号);由③和④两种微粒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2)“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A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
③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若有n个B分子参与反应,则生成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 个。
(1)现有下列微粒:①2O ②2O2 ③Al3+④SO42-,其中能表示2个分子的是 (填序号);由③和④两种微粒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2)“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A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
③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若有n个B分子参与反应,则生成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 个。
37.
金属大多存在于矿石中,如铁存在于赤铁矿(含Fe2O3)、磁铁矿(含Fe3O4)、菱铁矿(含碳酸亚铁,化学式为 ),铜存在于黄铜矿(含CuFeS2)、辉铜矿(含Cu2S,其中硫是负二价,则其名称为 )等。磁铁矿常用于工业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3O4在组成上可看成Fe2O3·FeO(纯净物),它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一种使溶液呈黄色的物质和一种使溶液呈浅绿色的物质,试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 。
38.
下图是几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10℃时,这几种固体中 的溶解度最小。
(2)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将含160g硝酸钾和10g
氯化钠的混合物加入该烧杯中,溶解配成80℃
的溶液,再冷却到10℃,烧杯中析出的固体的
名称是 ,质量是 g。当硝酸钾中含
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采用 (填“降温”或
“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3)在40℃时,将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KNO3和NaCl溶液,冷却到20℃,此时关于它们溶质质量分数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填编号)
A.可能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B.可能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C.两者可能仍旧相等
(4)下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用上图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上图所示的配制过程还有两种仪器未画出,它们是 。将100g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10%增大为20%,若保持溶剂质量不变,需加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g。

(1)10℃时,这几种固体中 的溶解度最小。
(2)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将含160g硝酸钾和10g
氯化钠的混合物加入该烧杯中,溶解配成80℃
的溶液,再冷却到10℃,烧杯中析出的固体的
名称是 ,质量是 g。当硝酸钾中含
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采用 (填“降温”或
“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3)在40℃时,将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KNO3和NaCl溶液,冷却到20℃,此时关于它们溶质质量分数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填编号)
A.可能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B.可能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C.两者可能仍旧相等
(4)下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用上图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上图所示的配制过程还有两种仪器未画出,它们是 。将100g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10%增大为20%,若保持溶剂质量不变,需加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g。
39.
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是常用的碱。
(1)请写出氢氧化钙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与盐酸反应:
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③与二氧化碳反应:
上述反应中,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__________(填编号)。
(2)氢氧化钙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氢氧化钠来代替的是 (填编号)。
①中和废水中的过量硫酸 ②改良酸性土壤 ③检验二氧化碳
(1)请写出氢氧化钙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与盐酸反应:
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③与二氧化碳反应:
上述反应中,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__________(填编号)。
(2)氢氧化钙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氢氧化钠来代替的是 (填编号)。
①中和废水中的过量硫酸 ②改良酸性土壤 ③检验二氧化碳
40.
(1)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方法检验蜡烛的燃烧产物,
将烧杯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十几秒钟,发现烧杯
壁上没有水雾出现,原因可能是 。

(2)用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加热液体的实验,其中用
作热源的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下同),用来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
将烧杯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十几秒钟,发现烧杯
壁上没有水雾出现,原因可能是 。

(2)用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加热液体的实验,其中用
作热源的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下同),用来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

5.实验题- (共2题)
41.
实验装置的设计和组装是一个改进变化的过程,请观察下列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如果实验室用KClO3与MnO2混合加热制O2,可选用上述______(填编号)作为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B装置的适用条件改进后得到C装置。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此时发生装置选用B(或C)而不选用A的理由是______。下列实验室气体的制取可选用上图中C、E作为制气装置的是(填编号)____:
①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②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③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在加热的情况下制CH4
(3)F 装置从a、b中某一个接口进气,可以代替D、E 装置收集气体,并且可以减少气体向空气中的逸出。为了检验F装置的气密性,某同学对F装置进行了如图G所示的处理。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b端导管口放入水中,然后___________,再用_________________,观察b端水中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现用A、F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氧气,连接A装置的应是____口(选填“a”或“b”)。

(1)如果实验室用KClO3与MnO2混合加热制O2,可选用上述______(填编号)作为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B装置的适用条件改进后得到C装置。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此时发生装置选用B(或C)而不选用A的理由是______。下列实验室气体的制取可选用上图中C、E作为制气装置的是(填编号)____:
①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②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③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在加热的情况下制CH4
(3)F 装置从a、b中某一个接口进气,可以代替D、E 装置收集气体,并且可以减少气体向空气中的逸出。为了检验F装置的气密性,某同学对F装置进行了如图G所示的处理。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b端导管口放入水中,然后___________,再用_________________,观察b端水中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现用A、F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氧气,连接A装置的应是____口(选填“a”或“b”)。
42.
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该组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下列研究。

(1)溶液M的可能组成:
猜想①:是 ,
猜想②:是CaCl2(查资料知CaCl2水溶液呈中性)。
为了确定其组成,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2)若猜想①正确,则上述过滤后得到的澄清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
猜想一:NaOH和Na2CO3;
猜想二: ;
猜想三:NaOH。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1)溶液M的可能组成:
猜想①:是 ,
猜想②:是CaCl2(查资料知CaCl2水溶液呈中性)。
为了确定其组成,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 | | 猜想①正确 |
(2)若猜想①正确,则上述过滤后得到的澄清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
猜想一:NaOH和Na2CO3;
猜想二: ;
猜想三:NaOH。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CaCl2溶液,B中加入 溶液 | | “猜想一”成立 |
| “猜想二”成立 | |
| “猜想三”成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6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