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新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4)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42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9/8

1.计算题(共1题)

1.
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氧气.某同学取6.5g的锌片并加入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56.3g硫酸锌溶液.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2.单选题(共10题)

2.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来决定的是( )
A.用氢气充气球B.用可燃冰作燃料
C.用铜丝作导线D.用金刚石切割金属
3.
2010年4月20,位于墨西哥湾的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然后慢慢沉入海底.之后发生漏油,每天多达5000桶以上,已持续了一个多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油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 钻井平台在下沉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C. 此事件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D. 为杜绝环境污染,人类应停止一切石油开采
4.
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科学家发现,这些氢元素除了以H2存在外,还有少量以H3存在.下列有关H3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混合物B.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它是一种新发现的氢单质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g
5.
冲洗照片时,需将底片浸泡在大苏打(Na2S2O3)溶液中,使影像固定下来,这一过程叫“定影”。大苏打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0B.+2C.+4D.+6
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产生大量的白雾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C.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一会儿瓶口会产生白烟
D.某同学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7.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用铝作导线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活性炭作净水剂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
8.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
9.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事  实
解释
A.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
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
石墨能够导电
C.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焦炭具有氧化性
D.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制白糖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A. A B. B C. C D. D
10.
常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向大烧杯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
A.硝酸铵B.食盐C.生石灰D.烧碱
11.
下列学生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

3.选择题(共3题)

12.某班有50名学生,其中正、副班长各1人,现选派5人参加一项活动,要求正、副班长至少有1人参加,问共有多少种选派方法?下面是学生提供的四种计算方法:
;②;③;④
其中正确算法的种数为(  )
13.某班有50名学生,其中正、副班长各1人,现选派5人参加一项活动,要求正、副班长至少有1人参加,问共有多少种选派方法?下面是学生提供的四种计算方法:
;②;③;④
其中正确算法的种数为(  )
14.某班有50名学生,其中正、副班长各1人,现选派5人参加一项活动,要求正、副班长至少有1人参加,问共有多少种选派方法?下面是学生提供的四种计算方法:
;②;③;④
其中正确算法的种数为(  )

4.填空题(共4题)

15.
写出下列符号中“2”的意义.
  ;②   
③2O   ;④Ca2+   
16.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县发生了里氏7.1级大地震,该地区藏族同胞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了极大的损失,全国各地大批官兵和医疗救助队迅速投入了抗震救灾.为了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每天需要喷洒大量的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消毒液.请计算:
(1)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要配制280k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为     kg.
17.
水是生命之源,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水的重要作用.
(1)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中藻类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和磷”是指   ;(填字母)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2)自然界的水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成为比较清洁的自来水.自来水不是纯水,若要制取纯水,应采取的净化方法是   .碗碟上的油污用自来水很难洗净,往水中加少量的洗涤剂后,就容易洗洗净,说明洗涤剂具有   作用.
(3)20℃时,向两只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20℃时,   (填“甲”或“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上图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要使试管中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将10℃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溶剂不蒸发),其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
目前,经济发展大力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请问: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    
(2)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④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3)请你另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    

5.实验题(共2题)

19.
2010年1月7日,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厂的一个装有液化气等轻烃的罐区发生爆炸.消防官兵在灭火中使用了很多水枪对着火的罐体不断喷水,经46小时终于将火扑灭.环保部门监测发现:空气中粉尘颗粒增多,比正常值超出八倍.

(1)水枪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2)目前计人空气污染物的项目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人颗粒物、    等.
(3)当地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中是否含有CO气体.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目的】确定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CO.
【实验原理】①除去收集的空气样品中的氧气;②3CO+Fe2O32Fe+3CO2(假设该样品中不含除CO之外的其他能与Fe2O3,反应的物质).
【实验仪器】请根据他们的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实验时,上述仪器的连接顺 序是:丙→乙→甲→乙.其中乙装置需要使用两次,第一次的作用是    
②根据实验中出现的        的现象能判断出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样品中有较多CO.
③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该实验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该如何改进?    
20.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码,下同),收集装置为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